关于笙
-
2023致敬英雄主题书法作品活动旨在表达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此次活动以“品读英雄故事,致敬心中英雄,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希望通过表达英雄故事,传递精神力量,续精神...2年前 (2023-06-08) 4905 ℃
-
这篇文章探讨了笙这一古老的中国乐器如何影响世界乐器史。笙以其独特的自由簧技术成为跨越时空的文明使者,不仅是中国礼乐文化的象征,还通过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深刻改写了世界乐器史的进程。从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6天前 27 ℃
-
笙,中国古代乐器,有三千多年历史,被誉为“永不坠落的恒星”。起源于女娲,为宫廷和民间喜爱,曾作为高级音响,也是文人书房中的“温度计”。经过演变,笙在现代有了更多功能,如摇滚乐队主奏乐器,展现了中国文化...6天前 22 ℃
-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跨越三百年的传播史中,通过笙乐的改编,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对话。在海淀紫竹院的中秋活动中,吴彤与“小彤鑫”彩虹笙乐团的孩子们以笙为媒介,重新解构了这首经典民谣,将其转化为...1周前 (06-26) 25 ℃
-
本文探讨了笙这一古老乐器在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表达,通过解构与重组,赋予其新的视觉冲击力和哲学思考。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载体到当代艺术的哲学符号,笙实现了从实用之器到思想之形的蜕变,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文化底...1周前 (06-26) 21 ℃
-
这篇文章是关于杨荫浏先生的《笙——竽考》第四部分的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笙和竽的区别,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笙,揭示了笙上各管音高的承继关系和变迁情形。文章还讨论了笙在戏曲发展中的地位变化,以及现代笙的...6个月前 (12-28) 600 ℃
-
本文是杨荫浏先生对笙、竽的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区别和演变。文章首先介绍了宋代陈旸的《乐书》,总结了笙管音位的排列特点,并与隋代雅乐进行了对比。接着,文章分析了明清两代不同类型的笙,并以智化寺的十七簧笙为...6个月前 (12-28) 502 ℃
-
这篇文章是关于杨荫浏先生的《笙——竽考》第二部分的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笙和竽的历史发展、形制变迁以及不同排列形式的特点。 1. **历史发展**:文章指出,自隋唐以来,笙竽类乐器的发展呈现出向后倒退...6个月前 (12-28) 624 ℃
-
这篇文章是关于杨荫浏先生的《笙——竽考》,探讨了笙和竽这两种乐器的起源、区别和发展历程。 1. **起源和存在**:笙和竽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存在,但具体创制者尚无定论。古代文献中有关于笙的记载较多,...6个月前 (12-28) 482 ℃
-
成都永陵博物馆将于2024年7月5日至20日启动“二十四伎乐·演绎社”第一季“小小乐手”招募活动,面向8至14岁的音乐爱好者。招募旨在选拔具有音乐素养的青少年,加入博物馆的“二十四伎乐·演绎社”,参与...12个月前 (07-17) 1151 ℃
-
没有乐谱,说好段落就开干~民乐小即兴-《在那遥远的地方》笙:徐勇二胡:侯少哲古筝:文豫阮:......2年前 (2023-10-04) 3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