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汉字中的“和”与笙的关系,和就是笙

汉字中的“和”与笙的关系,和就是笙

2年前 (2023-11-11) 热度:4162 ℃

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解读,在甲骨文中,我们会把这个乐器记作和。 那时候的文字还是以象形为主,我们从这个字的形态就能看出,左边就像是个人正吹奏着一把长长短短的竹管,右边是禾苗的禾,左边是形,右边是声,这个形声字就读作和。同时也印证了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 在时代发展中,这个字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和,我和你的和,和谐的和,家和万事兴的和,和气生财的和,和我一起为中华振兴助力吧,分享出去,让世界看到!

本文标题:汉字中的“和”与笙的关系,和就是笙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1148.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吴彤谈如何看待“一个放浪形骸的痞子”的评价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吴彤谈如何看待“一个放浪形骸的痞子”的评价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我觉得为什么不呢,因为人生只有一次,要把自己怎么样?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的地方?循规蹈矩的生活?当然简单的生活,循规蹈矩的生活,你可以赋予它不一样的没感受到的那种平静的节奏,周而复始,给您带来的一种生命...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四十一】贾征:芦笙传承笙声不息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四十一】贾征:芦笙传承笙声不息

在广阔的大苗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他们既有家国情怀又有执着的工匠精神,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中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身体力行地坚持弘扬非遗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遍栽桃李。青年芦笙演奏家、...

杨荫浏:笙——竽考(一)

杨荫浏:笙——竽考(一)

编者按:《笙——竽考》是杨荫浏先生晚年时期的力作。杨先生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出土实物,以及民间现存乐种论述了笙竽之区别。笙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存在,它和竽属于同类乐器。汉代以前,人们既以笙指代笙、竽,...

吴彤谈应怎样去保护和传承民乐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吴彤谈应怎样去保护和传承民乐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我觉得每一个时代其实都在变化。那么音乐作为时代的一部分,他自然也离不开这种发展。同时也有继承,因为他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民族的声音的记忆,他会有一些感情上的期许,希望可以把我们祖先的声音留住留下来,...

《平调调子》日本笙 雅乐古典曲

《平调调子》日本笙 雅乐古典曲

平调调子是作为传统Gagaku音乐的它使用的是Hyojo(平调)的曲式,一共六个Gagaku-Modi(雅乐调式)和E调为主要旋律的曲式。平调调子从曲式上一定程度地...

《丰收的喜悦》笙独奏

《丰收的喜悦》笙独奏

曲:唐福 乐曲描写了:在喜悦丰收的日子里,人民尽情欢舞而又愉快的劳动场景,在劳动中歌唱时的喜悦心情,本曲在全国民族器乐独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