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笙里的中华文明史

笙里的中华文明史

5个月前 (06-27) 热度:471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笙,中国古代乐器,有三千多历史被誉为“永不坠落的恒星”。起源于女娲,为宫廷民间喜爱,曾作为高级音响,也是文人书房中的“温度计”。经过演变现代有了更多功能,如摇滚乐队主奏乐器,展现了中国文化时代的活力。

“笙”在中国远古乐器的璀璨星河中,笙犹如一颗永不坠落的恒星。当古埃及的箜篌、美索不达米亚的里拉早已沉入历史长河,这件由竹管与匏斗构成的乐器却奇迹般延续着三千年的生命脉搏。它不仅是《周礼》记载雅乐"八音"之一,更是当今民间红白喜事中鲜活的声符——在河北吹歌会的婚宴上,在黔东南苗族的跳花场中,笙管仍在晨雾中蒸腾着热气,见证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活态吹管乐器的传奇

从笙的起源来看,《世本》记载的"女娲作笙簧"传说,作为创世女神的发明,笙的诞生早于父权礼乐体系。苗族至今保留的"姊妹笙"习俗中,女性吹笙领舞的仪式,或许正是母系社会音乐记忆的孑遗。振动原理与人类声带同构,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笙(公元前433年),其簧片与现代笙簧的振动频率曲线高度吻合,印证着先民对生命共振的原始认知。汉代《白虎通》将笙音诠释为"太簇之气",其十七管配置对应"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加五变律,构建出微型音律宇宙。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药师经变》壁画中,笙与箜篌、琵琶共列佛前,成为通天达地的法器,这都彰显其在远古社会的显赫地位

初唐-220窟北壁-药师经变左侧乐队【临摹】局部近景

 想象一下,古代宫廷开大派对,最牛的不是DJ打碟,而是一群人在那吹一种叫“笙”的乐器。它长得像插满吸管的葫芦(其实早期就是葫芦做的),声音像一群凤凰在唱歌,特别复杂高级,一般人根本玩不转!所以能进“皇家乐团”,那可是音乐界的公务员,铁饭碗!

1. 古代的排面担当:宫廷里的“高级音响”

经》里就说了,招待贵宾要鼓瑟吹笙”,相当于现在国宴请顶级乐队现场演奏,倍儿有面子!

“滥充数”的秘密:齐宣王爱热闹,搞了个300人的超级笙团!南郭先生这种不会吹的才能混进去。这故事反面说明啥?说明笙在当时是顶级奢侈品乐器,人多才显气派,就像现在请交响乐团一样,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文人笔下“温度计”:后来笙也走进了文人书房,变小巧精致了。诗人发现它有个特点:天冷时簧片不爱出声,天暖了声音才清亮。于是写诗常用它暗示季节冷暖或心情好坏,成了诗词里的“氛围组”高手。

《唐人宫乐图》中记录着吹笙的女子

2.飞入寻常百姓家:接地气的“百变星君”

笙也没一直端着架子,它很会“变通”:因为声音喜庆像凤鸣,老百姓结婚、过节、祭祖也爱用它,跟唢呐鼓搭伙,热闹非凡!从高大上的宫廷走进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宋代文人喜欢在书房摆个小笙,伴着茶香、墨香,吹点小曲,追求个“雅致”,笙又成了文化品味的象征。

争议与突破:老乐器玩新花样,笙的现代化转型伴随深刻的文化张力:

雅俗之争的消解:传统笙的演奏需“和、德、清、正”四字心法,强调气息控制的精神游戏《原神》璃月地区配乐使用电子音色,引发传统派质疑。国乐大师杜聪回应:“笙在唐宋本就是流行乐器,今天的游戏音乐恰是传统的当代表达

功能性的颠覆:吴彤将笙带入摇滚乐队(如轮回乐队《烽火扬州路》),以失真效果对抗其“中和之美”的本体属性,这种通过失真音效打破“中和之美”的实验,在2019年《歌手节目中达到高潮——笙以摇滚主奏乐器身份征服年轻观众。笙以前主要在合奏里当“和声背景板”,现在能独奏、玩摇滚、搞电子乐,越来越“独当一面”。

笙的三千年“变形记”笙的故事,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浓缩史:它从宫廷的“排面担当”(300人乐团唬人),走到民间接地气(婚庆热闹少不了),再到文人书房扮“小清新”,从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笙(现存最早实物),到神舟飞船搭载的太空演奏笙;从齐宣王三百人乐团的恢弘合奏,到吴彤《烽火扬州路》的摇滚独奏——笙的形制在变,演奏场域在变,文化符号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用音乐表达自我的精神诉求。

它像一块有生命的“文化积木”,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赋予它新的意义和玩法。那小小的簧片,遇暖而鸣,不正像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暖风”中,焕发出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声音其簧片遇暖而鸣的物理特性,隐喻着文化复兴需要适宜的时代温度;其从合奏乐器到独立担当的进化,呼应了个体在集体叙事中逐渐醒觉的现代性。在每一次气流穿过簧片的振动中,历史与未来完成共振。



本文标题:笙里的中华文明史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603.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小雨欣欣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笙应该算是管乐里比较好学的了吧,俗话说『千日管子百日笙』。 具体地来说,乐器演奏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音准,然后是节奏,然后是音色,优先把这三项掌握好再去考虑音乐性、情...

声音百科乐器篇笙

声音百科乐器篇笙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结构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

有奖征文芦笙吹响的地方

有奖征文芦笙吹响的地方

芦笙吹响的地方作者丨姚瑶一一个遥远的民族,一个苦难的民族。在苗乡侗寨的腹地,这个民族的骨架,在历史的风尘中,裸露出来。蜿蜒东去的清水江,那是一个族群咆哮不息的血液。巍巍雷公山绵亘数百里,是这个民族斩不...

乐器科普 | 笙声不息

乐器科普 | 笙声不息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八音里的“笙” 万物之笙,始于战国 初有13根竹管制成 清越高雅,音质柔和 独具中国民间色彩【属八音之“匏”】Sheng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

滥竽充数的竽是啥?和笙有什么区别?

滥竽充数的竽是啥?和笙有什么区别?

想必大家都知道滥竽充数的故事,不过你知道竽是什么吗?和笙又有什么关联呢?竽,是中国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

时代变化,“笙音”也该变化

时代变化,“笙音”也该变化

赵宏亮用祖辈传下来的传统技法制笙文 | 卢旸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中描写宴请宾客的场景传颂至今,已有两千余年,而笙这一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也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笙不仅仅是中国古...

评论

2K影视
2K影视 评论于 1个月前 (10-16) 回复该评论
楼主最近很消极啊!https://www.2kdy.com
2K影院
2K影院 评论于 3周前 (10-25) 回复该评论
感谢楼主的推荐!https://www.2kdy.com
2K电影
2K电影 评论于 3周前 (10-27) 回复该评论
楼主是一个神奇的青年!https://www.2kdy.com
2K电影网
2K电影网 评论于 2周前 (10-31) 回复该评论
楼主很有艺术范!https://www.2kdy.com
香蕉影视
香蕉影视 评论于 2周前 (11-02) 回复该评论
感谢楼主的推荐!https://www.xjtv1.com
2K影院
2K影院 评论于 2周前 (11-03) 回复该评论
我只看看不说话。。。https://www.2kdy.com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