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形似笙而较大,竽斗、竽嘴木制,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其形状如笙而较大,在汉代乐俑和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象。竽属匏类乐器。古人黄滔据此写有《省试——吹竽》一诗: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笙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的发音最为清晰,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在殷代就已经有笙,笙已非常流行。
想必大家都知道滥竽充数的故事,不过你知道竽是什么吗?和笙又有什么关联呢?
竽,是中国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
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推测它们可能是为折叠管而设置的。
《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等唱则诸乐皆和。其形状如笙而较大,在汉代乐俑和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象。
据《周礼·春官·笙师》郑玄注、许慎《说文解字》、应劭《风俗通义》等记载,竽属匏类乐器。人们都知道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可见其在古代的流行。古人黄滔据此写有《省试——吹竽》一诗: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个个吹。先后无错杂,能否立参差。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
笙,也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通俗来讲,笙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在古人眼中,笙的发音最为清晰,是高雅柔和,音质完美的代表乐器。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史料记载,在殷代就已经有笙,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并且与竽并存。在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中,这位滥竽充数的人便是演奏的笙。
到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只是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了重要位置,但笙却在隋唐有重要的位置。在最早期,笙相当于把一排萧并排,没有簧片和笙斗,后来经过改进,才加入了簧片和笙斗。当时候的笙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除此之外,还有两根管,作为备用管,这在当时,是非常大的改进。
笙作为多簧管乐器,在众多乐器中,演奏的难度较大,需要有强大的肺活量才可以驾驭。所以在民间有这样的话,千年的弦子万年的笙,呼哨就要一五更。在学习笙乐器的技巧中,想要学习笙演奏,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换气。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用音乐“笙”音把中国分享到全世界
人民网讯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近日举办名师公益讲堂第二十讲,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宏音斋第四代传承人,演奏家、音乐家,跨界音乐人吴彤带来聆听彩虹的‘笙’音——跟随吴彤走进音乐世界主题讲座。...
杨荫浏:笙——竽考(三)
编者按:《笙——竽考》是杨荫浏先生晚年时期的力作。杨先生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出土实物,以及民间现存乐种论述了笙竽之区别。宋代陈旸《乐书》是现存记载19簧笙年代最早、记写音位最详尽的文献。根据文献记载...
会吸会吐,舌头跟手都很厉害的女生,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人
舌头跟手都很厉害又会吸又会吐因为这些技能国际名扬得到国际注目亮点十足,笙音再现经典手机铃声,与B-Box合奏“真的假的”。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对西洋乐器的发...
芦笙吹响致富路
拉祜族芦笙制作传承人李扎思在试吹制作好的芦笙(9月9日摄)。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被称为芦笙吹响的地方,这里传承着传统的拉祜族制作芦笙的工...
《唤凤》笙独奏
曲:赵晓生 笙,自古与凤凰结缘,亦有“凤笙”之美称。唐代的一些诗中,对“凤笙”有传神的描绘。《唤凤》题名取自殷尧藩《吹笙歌》的末尾二字。诗云:“伶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与技巧(一)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一课:入门
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最古老的簧管和声乐器。主要流传于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入门篇-第一课一、芦笙的持法双手五指打开,托起笙斗,手心向笙箱的两侧,左右手的小指插入笙斗下方中间...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