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形似笙而较大,竽斗、竽嘴木制,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其形状如笙而较大,在汉代乐俑和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象。竽属匏类乐器。古人黄滔据此写有《省试——吹竽》一诗: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笙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的发音最为清晰,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在殷代就已经有笙,笙已非常流行。
想必大家都知道滥竽充数的故事,不过你知道竽是什么吗?和笙又有什么关联呢?
竽,是中国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
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推测它们可能是为折叠管而设置的。
《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等唱则诸乐皆和。其形状如笙而较大,在汉代乐俑和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象。
据《周礼·春官·笙师》郑玄注、许慎《说文解字》、应劭《风俗通义》等记载,竽属匏类乐器。人们都知道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可见其在古代的流行。古人黄滔据此写有《省试——吹竽》一诗: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个个吹。先后无错杂,能否立参差。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
笙,也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通俗来讲,笙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在古人眼中,笙的发音最为清晰,是高雅柔和,音质完美的代表乐器。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史料记载,在殷代就已经有笙,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并且与竽并存。在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中,这位滥竽充数的人便是演奏的笙。
到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只是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了重要位置,但笙却在隋唐有重要的位置。在最早期,笙相当于把一排萧并排,没有簧片和笙斗,后来经过改进,才加入了簧片和笙斗。当时候的笙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除此之外,还有两根管,作为备用管,这在当时,是非常大的改进。
笙作为多簧管乐器,在众多乐器中,演奏的难度较大,需要有强大的肺活量才可以驾驭。所以在民间有这样的话,千年的弦子万年的笙,呼哨就要一五更。在学习笙乐器的技巧中,想要学习笙演奏,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换气。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学术讲座李光陆教授受邀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笙大师课附:授课视频
2022年5月27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大师课正在进行,浙江音乐学院邀请了众多专业名家名师为民族器乐演奏人才的学员们进行授课。李光陆教授大...
上交领航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世界首演,让观众听众读懂中国之美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上海举行世界首演今晚,由孙一凡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演绎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上海举行世界首演。这部备受瞩目的鸿篇巨制,不仅为“2022上海夏季音乐节”恢弘收官,也开启了全国巡演序幕...
杨荫浏:笙——竽考(二)
编者按:《笙——竽考》是杨荫浏先生晚年时期的力作。杨先生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出土实物,以及民间现存乐种论述了笙竽之区别。隋唐以来,笙竽类乐器总的发展,有着向后倒退的趋势。隋代有19簧笙,唐代有19簧...
中国传统乐器
原标题: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乐器通常指的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等俱...
群山丨吴学良散文:芦笙吹舞为卿痴(二)
作者简介:吴学良,中国作协会员。发表散文20余万字,作品入选《新中国散文典藏》《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中国西部散文精华》等选本,著有文学、文学理论研究、文化学等20余部。四拜花树由四个年轻男性芦笙手吹奏...
《江南柳》笙文曲
曲:冯海云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天意与风慵。...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