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一提到吴彤,大家肯定会想到(轮回乐队)或者歌曲(好春光)。其实没错,我也是听好春光之后然后开始慢慢关注他的。所以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一位宝藏音乐人,吴彤,1971年9月21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内地民乐男演奏家、歌手,国家一级演员。这样一说,各位是不是越来想了解他了吧?那接下来我从一下这几个点分析一下吴彤。
1:轮回乐队,1992年,吴彤和一行好友组织了国内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轮回乐队并担任主唱,1993年,他把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改编为歌曲(烽火扬州路),将民乐与摇滚融合起来,影响了中国民族化摇滚,使轮回乐队为人所知。1997年,乐队签约于日本JVC唱片公司,并于同年出版了专辑《心乐集》。2000年,带领轮回乐队参加中央电视台跨世纪元旦晚会,成为第一个登上中央电视台的摇滚乐队。这是再当年很厉害的事情,因为那个年代人们对长头发,牛仔裤,花衬衣,的摇滚乐队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2002年乐队推出了一张翻唱专辑《我的太阳》及原创专辑《超越轮回》。直到现在,轮回乐队的歌曲(满江红)我还是非常的喜欢。是真正的国风摇滚。2004年,因为某些原因,吴彤离开了轮回乐队。而吴彤后来也基本不唱轮回乐队的歌曲,因为他说:这些歌曲是属于轮回乐队,而不是属于吴彤。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理解。小编给各位推荐一下轮回乐队歌曲:(花犄角)(烽火扬州路)(满江红)(鲜花与钢铁)(风的精灵)等
2:丝路乐队,1999年,吴彤在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中国民族管乐器讲座时结识了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最后成为丝绸之路乐团的核心成员。当时马友友对吴彤说会把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聚在一起做一个乐队,吴彤一听,便欣然答应了。这丝路乐队时期,吴彤非常的喜欢,感觉到了大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不像国内的所谓的摇滚明星的状态那样,那么的浮躁。大家都非常能沉住气,几个月的在一起研究音乐,所以大家在演出的时候都那么纯真,那么的自然。2010年2月凭借《快乐》同马友友等人一同获得第52届格莱美最佳跨界古典专辑奖,这是音乐里最高的奖项了。2017月2月凭借《歌咏乡愁》同马友友等人一同获得第59届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
然而此时的吴彤却显得十分的冷静与平常。他谦虚的说自己加入了一个好的团队,托团队的福。也说工作最重要,做出好音乐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然说他是艺术家,他更愿人们叫他音乐人。他就是这样的率真和谦虚,这也让他非常的有人格魅力。
3:笙音,吴彤出自于音乐世家,至今有百年历史,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笙的演奏和制作传承人,五岁跟随父亲学习笙唢呐等各种民族管乐器,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87年,十六岁的他开始创作并演唱流行歌曲,1994年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先后师从杨守成先生和曹建国先生。作为传承人,他走遍世界,为各国人们带去了中国的传统乐器,2019年国庆阅兵,吴彤站在中华文化的花车上,再次让笙文化流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他对笙的演奏还提出了五字诀(会,好,精,绝,化)(此处参考书籍,吴彤们)方便大家领悟。除外,导演王家卫特邀吴彤为电影东邪西毒配音,为张艺谋的2047音乐巡演,代表的音乐专辑,(我一直听见你的笙音)(音乐云)(極)推荐音乐:(镜花水月春,夏,秋,冬)(笙音)(远山)等
4:歌者唱歌魂,吴彤不但唱功超强,声音高亢,气息十足,苍劲有力。他曾经还5拒当红节目(我是歌手),原因是他觉得音乐不是用来争名夺利的,音乐是用来和世界,和自然,和人交流,是精神和心的交流。而且吴彤还是一位创作型歌手。他的歌曲基本都是自己写的,词曲唱集一身的音乐的才华,吴彤真音能到嗨D和嗨E(参考奔流)嗨D,参考(满江红)(抱月入怀)嗨E,混声嗨F(参考烽火扬州路)现场头声能到嗨B。可为实力超强,现场稳定性超高。高超的歌曲处理技巧,和歌曲感情处理。让他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歌迷们。让我们一起多多的去关注这位国家级的音乐人吧!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入湘随俗·通道侗族芦笙
通道县,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侗族人。侗族人以芦笙为乐,无笙不成礼仪,在侗寨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中,都要吹奏芦笙,在幽幽山谷间,当芦笙响起,便知这是侗...
吴彤谈应怎样去保护和传承民乐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我觉得每一个时代其实都在变化。那么音乐作为时代的一部分,他自然也离不开这种发展。同时也有继承,因为他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民族的声音的记忆,他会有一些感情上的期许,希望可以把我们祖先的声音留住留下来,...
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
原标题: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近年来,大部分民族乐器企业加强了乐器改革的力度,注重声学品质的提高,传统民族乐器内在品质不断提高,创新乐器频频问世,民族乐器专利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家知识...
笙-民族乐器之魂
笙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中国民族管乐器。它的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
苗族电影《吹吧,徒弟》杀青,再现云南苗寨两代芦笙人传奇
近日,由云南王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白浪担纲总导演、吉喆、王峰导演、王红彬、李连旺编剧,摄影师燕玉凯执拍的苗族题材电影《吹吧,徒弟》在云南楚雄州大姚县圆满杀青。 电影杀青 剧组人员...
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苗家人一生离不开他做的这一把芦笙
▼做满120个芦笙,你就能出师了。50年前,父亲这样对16岁的莫厌学说。莫厌学是贵州雷山县排卡寨人,排卡在苗语中的意思,就是斜坡上的芦笙村。从16岁起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苗族芦笙,这门技艺传到他手里,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