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当萌娃遇上芦笙,寓教于乐绽放非遗文化魅力

当萌娃遇上芦笙,寓教于乐绽放非遗文化魅力

7个月前 (08-20) 热度:134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近日,禄丰市和平镇文化中心联合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族芦笙制作吹奏代表人张建华老师...


近日,禄丰市和平镇文化中心联合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族芦笙制作吹奏代表人张建华老师走进平掌小学,开展和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学起来、跳起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芦笙是禄丰市和平镇苗族群众习以为常和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工具,广泛使用于当地以及周边苗族地区的重大节庆、娱乐等活动之中,芦笙舞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形成别具特色的芦笙文化。如今,芦笙吹奏、芦笙舞不仅出现在节庆的表演中,还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芦笙演奏,让芦笙舞成为每日一做的课间操。

操场上,在悠扬的芦笙音乐中,平掌小学的孩子们在张建华老师的带领下跳起了芦笙舞课间操。脚再抬高一些,芦笙要摆到这个位置……张建华老师一边挨个指导纠正同学们的动作,一边讲解动作要领。舞蹈结束,张建华老师向孩子们讲解芦笙的制作过程和吹奏方法,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少孩子跃跃欲试,拿起芦笙摸摸、瞧瞧、吹吹,体验芦笙吹奏的乐趣。

近年来,和平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将民族歌舞、芦笙制作、剪纸、刺绣等非遗文化植根在孩子们心中,在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的同时,培育和发掘出一批小小传承人,营造人人知非遗,人人爱非遗,人人学非遗的良好氛围,继而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声明:此文版权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标题萌娃遇上芦笙,寓教于绽放非遗文化魅力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251.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官方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官方平台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二)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二、三、四课:单吐、双吐、三吐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二)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二、三、四课:单吐、双吐、三吐

一、音阶练习:是学好芦笙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熟悉每个音对应的手指位置。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应该由慢至快,上下行反复循环练习,中音区熟练了以后再发展到低音、高音区的各个音当中进行练习...

芦笙还能吹多久?

芦笙还能吹多久?

文/龙秀章我们知道,苗族人喜欢芦笙,芦笙大概是由苗族创造。最早的时候,苗族三大方言都有吹芦笙的习俗,东部方言也只是在近代才失传,但在苗族法事中,还保留芦笙的舞步,以及芦笙这个苗语的词。中部方言迁徙到黔...

中国十大古典乐器

中国十大古典乐器

原标题:中国十大古典乐器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国古典十大乐器Top ten musical instruments in China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

【艺术论文范文】当代吹打乐中笙的特征与运用

【艺术论文范文】当代吹打乐中笙的特征与运用

作者:柴犬论文日记(知乎)摘 要: 早在汉朝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吹打乐形式便已存在了。在2006年,吹打乐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笙作为历史悠久的簧管乐器,在传统吹打乐之中大多起的是伴奏与衬托...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四)笙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四)笙

笙是我国各地普遍使用的吹奏乐器,以簧片振动发音。目前在乐队中常用的,大多数是经过改革的十七簧笙,分高音笙和中音笙两种。中音笙比高音笙低八度。一、音色特点笙具有管、簧混合的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

《飞鹤惊泉》笙独奏

《飞鹤惊泉》笙独奏

曲:李光陆 张福全 深山碧谷中,清泉流泻,风声伴着水声,哗哗作响,仙鹤飞临,祥光蔼蔼,婀娜和着悠然嬉戏泉边,激动涟漪,这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