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近日,禄丰市和平镇文化中心联合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族芦笙制作吹奏代表人张建华老师走进平掌小学,开展和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学起来、跳起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芦笙是禄丰市和平镇苗族群众习以为常和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工具,广泛使用于当地以及周边苗族地区的重大节庆、娱乐等活动之中,芦笙舞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形成别具特色的芦笙文化。如今,芦笙吹奏、芦笙舞不仅出现在节庆的表演中,还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芦笙演奏,让芦笙舞成为每日一做的课间操。
操场上,在悠扬的芦笙音乐中,平掌小学的孩子们在张建华老师的带领下跳起了芦笙舞课间操。脚再抬高一些,芦笙要摆到这个位置……张建华老师一边挨个指导纠正同学们的动作,一边讲解动作要领。舞蹈结束,张建华老师向孩子们讲解芦笙的制作过程和吹奏方法,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少孩子跃跃欲试,拿起芦笙摸摸、瞧瞧、吹吹,体验芦笙吹奏的乐趣。
近年来,和平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将民族歌舞、芦笙制作、剪纸、刺绣等非遗文化植根在孩子们心中,在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的同时,培育和发掘出一批小小传承人,营造人人知非遗,人人爱非遗,人人学非遗的良好氛围,继而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题献II》为37簧笙与弦乐四重奏(2006)
曲:许舒亚《题献》的构思是基于今天已被遗忘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在英国作曲家约翰·塔弗纳的弥撒曲的主音阶与和声的风格基础上重新建筑新的概念、注入了现代元素创作而成。《题献II》是继《题献》之后...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原标题: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早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园220),相当于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唐代是中日音乐交流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唐朝贞...
《原风景》日本笙(to the Gesisis)(1998)
曲:汤签让二(Joji Yuasa) 汤签让二的原风景诞生于1998年。Yuasa被视为日本别具一格的现代作曲家。细腻的音...
笙乐器应该怎样做好日常保养
吹笙的朋友都知道,笙是一件非常“娇贵”的乐器,因为它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气温,干湿度,灰尘、摔震、挤压等,都会对它的声音造成影响,甚至成为“哑笙”。我的导师刘瑜教授也常跟我说要爱惜笙,捧着笙...
看见文物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
芦笙:不仅是喜爱悠久的传统乐器,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
小伙口离不了笙,女孩手离不了针;不吹芦笙的非达亨(小伙),不刺绣的非苗家的达佩(小姑娘)。芦笙,用竹子制作而成。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筒,长瓢里面空;瓢兜六根杆,吹过向轰隆轰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