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赵家笙在制笙界是一块金字招牌。赵宏亮作为赵家笙的第三代传人,在承载荣誉的同时,也肩负着责任,因而,笙是赵宏亮的生活的重心,一生做笙 一生为笙是赵宏亮对笙痴迷的真实写照。
因为爱 所以痴迷
选择是一个定期会出现的问题,多次的选择让我们相信,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中前行的,对生活如此,对事业也是如此。只是多年后,暮然回首,却发现,原来,初心就是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中,渐渐离我们远去。
16岁的赵宏亮也做出了第一次选择,就是这次选择让他走上了制笙之路。那时的赵宏亮或许自己也没想到,制笙是他事业上的第一次选择,也是唯一的一次选择,为了这个选择,他废寝忘食,用汗水为选择铺路。
1992年,年轻的赵宏亮在制笙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时他在设计笙斗的一个配件,多次试验,都不满意,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梦中的赵宏亮找到了设计灵感,追寻着梦中的灵感,他成功的设计出了新配件。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但却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当然,成功与年龄间是无法用等号进行连接的。也许,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好的制笙大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但事实却是,23岁的赵宏亮所做的笙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23岁那年,赵宏亮接待了一位台湾的客户,那位客户见到赵宏亮有些惊讶,当时的赵宏亮有些不解,台湾客户说出了原因:没想到这么年轻的你居然能制作出那么好的笙。两个人因笙结缘,并一同去上海参观笛子制作。
赵宏亮爱笙,在制笙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从未选择放弃,也从未想过其他的选择,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制笙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制笙界数一数二的制作名家。
挖掘笙文化 创新再发展
文化与乐器从来都是一体的。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自然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是在宋代时,笙逐渐没落,它的文化也随之没落。
与中国的笙文化不同,由盛唐时期传入日本的笙文化,却在日本保留了下来,在日本,嫁女会陪送两只笙,寓意多子多福。现在日本的正仓院,还保存着两只笙,这两只笙是唐时制作的吴竹笙和竽。
赵宏亮不仅制笙,对笙文化更是热爱,对于笙文化在中国的流失,一直耿耿于怀。他想要将中国古代文化关于笙的部分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笙的文化气息。
在赵宏亮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只葫芦为笙斗的笙,这是赵宏亮挖掘古文化的一部分,古人制笙以自然为主,甚至连簧片都为竹制,赵宏亮用古人崇尚自然的思想来追寻古人的制笙之路。
赵宏亮制笙多年,深知现代工艺对制笙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因而,在那只古色古香的笙旁边,放着一只36音,外形大气的笙,这就是赵宏亮用现代工艺和思维所做的笙。如果在交响乐团中使用,更加气势磅礴。
赵宏亮在制笙前,对制笙会有一个整体的美的想象,在赵宏亮看来,笙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一件艺术品,不同的笙苗要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的判断不仅影响笙的音质,也影响笙的外形。赵宏亮始终相信,好的笙不但有好的品质,还要有优美的外形,两者兼具,才是笙魅力的完美展现。
对于笙的发展和未来,赵宏亮有两方面的规划,一方面坚持笙的品质和创新,他相信,无论市场怎样变化,品质和创新到何时都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准备建一个笙的文化园,涿州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刘备,张飞,郦道元等都出自涿州,赵宏亮想依托涿州在文化方面的优势,挖掘笙文化,建立集制作、学术交流、小型演出、教学、陈列和博物为一体的综合笙文化园。这就是赵宏亮对笙的坚持与爱。
人物链接:
赵宏亮先生是我国著名笙制作大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与制作专业委员会理事、吹奏乐器改良领导小组组长、"赵家笙"第三代传承人。三十六簧新型系列中低音笙由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和倍低音笙组成,具有做工精细、外形精美壮观、声音浑厚统一、操作简便省力等特点,给演奏者带来极大的方便。这一套低音乐器的研制为我国民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书笙文化 成都讯】笙笙不息-大慈寺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圆满
8月23日(周六)15:30—17:00,四川音乐学院民族乐团笙演奏员、千竹书笙品牌创始人徐勇先生,应成都大慈寺“传统文化分享会”之邀,于寺内五观堂作题为《笙笙不息》的公益讲座。现场50席座无虚席,活...
《原风景》日本笙(to the Gesisis)(1998)
曲:汤签让二(Joji Yuasa) 汤签让二的原风景诞生于1998年。Yuasa被视为日本别具一格的现代作曲家。细腻的音...
河北民乐演奏家 乐动“中俄民乐公益云享音乐会”
长城网讯(记者 李文鹏 张博纳)在中俄携手战“疫”的关键阶段和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俄头条”将于5月9日推出“ ‘乐’来越好——中俄民乐公益云享音乐会”。届时河北民乐...
“太簇之气,正月之音”—— 笙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种乐器曾对西洋乐器的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吗?哪些西洋乐器?这个我先不说,因为我们今天的主角是我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笙。笙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乐器,称它为现今簧片乐器的始祖也不为过...
「长宁达人」李超:真能“吹”的交警
在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一大队民警李超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民乐达人。作为分局民乐团的成员,他有一个拿手绝活——吹笙。24岁的李超自信、阳光,热爱工作和生活踏上交警岗位短短一年间他迅速成长、快速长成成为独...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四十一】贾征:芦笙传承笙声不息
在广阔的大苗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他们既有家国情怀又有执着的工匠精神,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中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身体力行地坚持弘扬非遗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遍栽桃李。青年芦笙演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