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赵家笙在制笙界是一块金字招牌。赵宏亮作为赵家笙的第三代传人,在承载荣誉的同时,也肩负着责任,因而,笙是赵宏亮的生活的重心,一生做笙 一生为笙是赵宏亮对笙痴迷的真实写照。
因为爱 所以痴迷
选择是一个定期会出现的问题,多次的选择让我们相信,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中前行的,对生活如此,对事业也是如此。只是多年后,暮然回首,却发现,原来,初心就是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中,渐渐离我们远去。
16岁的赵宏亮也做出了第一次选择,就是这次选择让他走上了制笙之路。那时的赵宏亮或许自己也没想到,制笙是他事业上的第一次选择,也是唯一的一次选择,为了这个选择,他废寝忘食,用汗水为选择铺路。
1992年,年轻的赵宏亮在制笙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时他在设计笙斗的一个配件,多次试验,都不满意,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梦中的赵宏亮找到了设计灵感,追寻着梦中的灵感,他成功的设计出了新配件。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但却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当然,成功与年龄间是无法用等号进行连接的。也许,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好的制笙大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但事实却是,23岁的赵宏亮所做的笙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23岁那年,赵宏亮接待了一位台湾的客户,那位客户见到赵宏亮有些惊讶,当时的赵宏亮有些不解,台湾客户说出了原因:没想到这么年轻的你居然能制作出那么好的笙。两个人因笙结缘,并一同去上海参观笛子制作。
赵宏亮爱笙,在制笙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从未选择放弃,也从未想过其他的选择,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制笙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制笙界数一数二的制作名家。
挖掘笙文化 创新再发展
文化与乐器从来都是一体的。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自然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是在宋代时,笙逐渐没落,它的文化也随之没落。
与中国的笙文化不同,由盛唐时期传入日本的笙文化,却在日本保留了下来,在日本,嫁女会陪送两只笙,寓意多子多福。现在日本的正仓院,还保存着两只笙,这两只笙是唐时制作的吴竹笙和竽。
赵宏亮不仅制笙,对笙文化更是热爱,对于笙文化在中国的流失,一直耿耿于怀。他想要将中国古代文化关于笙的部分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笙的文化气息。
在赵宏亮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只葫芦为笙斗的笙,这是赵宏亮挖掘古文化的一部分,古人制笙以自然为主,甚至连簧片都为竹制,赵宏亮用古人崇尚自然的思想来追寻古人的制笙之路。
赵宏亮制笙多年,深知现代工艺对制笙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因而,在那只古色古香的笙旁边,放着一只36音,外形大气的笙,这就是赵宏亮用现代工艺和思维所做的笙。如果在交响乐团中使用,更加气势磅礴。
赵宏亮在制笙前,对制笙会有一个整体的美的想象,在赵宏亮看来,笙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一件艺术品,不同的笙苗要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的判断不仅影响笙的音质,也影响笙的外形。赵宏亮始终相信,好的笙不但有好的品质,还要有优美的外形,两者兼具,才是笙魅力的完美展现。
对于笙的发展和未来,赵宏亮有两方面的规划,一方面坚持笙的品质和创新,他相信,无论市场怎样变化,品质和创新到何时都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准备建一个笙的文化园,涿州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刘备,张飞,郦道元等都出自涿州,赵宏亮想依托涿州在文化方面的优势,挖掘笙文化,建立集制作、学术交流、小型演出、教学、陈列和博物为一体的综合笙文化园。这就是赵宏亮对笙的坚持与爱。
人物链接:
赵宏亮先生是我国著名笙制作大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与制作专业委员会理事、吹奏乐器改良领导小组组长、"赵家笙"第三代传承人。三十六簧新型系列中低音笙由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和倍低音笙组成,具有做工精细、外形精美壮观、声音浑厚统一、操作简便省力等特点,给演奏者带来极大的方便。这一套低音乐器的研制为我国民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芦笙比响促和谐
2021年12月12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两名苗家女在奋力吹奏芦笙。当日,该县举办"芦笙狂欢节"芦笙比响大决赛活动,来自全县22堂芦笙队进行激烈的芦笙比响,吸引众多市民...
《晋调》笙独奏
曲:闫海登乐曲采用山西梆子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在乐曲中运用历音、吐音等技巧,形象地描绘了轻松、愉快、热烈、活泼的劳动场景。--2015笙艺术周开幕式《名家名曲专场》此曲是生演奏家闫海登先生于1960年创...
“太簇之气,正月之音”——笙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种乐器曾对西洋乐器的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吗?哪些西洋乐器?这个我先不说,因为我们今天的主角是我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笙。笙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乐器,称它为现今簧片乐器的始祖也不为过...
圈头村音乐会的发展史(四)
本篇文章来介绍一下笙这种乐器圈头村音乐会在2017年改回了丝竹笙演奏,在这之前都是扩音笙,之所以为什么改回,是因为扩音笙的音色不如丝竹笙的音色好,扩音笙是转基因乐器,吹出来的声音是从竹子的声音转到管里...
笙曲子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笙曲子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笙曲子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大调曲子音乐考察与分析期刊:《当代音乐》 | 2021...
简谱VS五线谱 谁最适合记民乐?
文 | 杨春林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是采用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