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上的一道“西式甜品”让引起了观众们极大的兴趣,这就是一首经典的爵士乐曲《Blue Bossa》,此曲虽曾被无数爵士乐手演奏过,但在笙这件乐器上演奏却是首次。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关于笙-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2年前 (2022-09-12) 热度:343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复调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


笙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唯一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的复调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管乐器。然而,这样一件乐器,知道的人却不多,尤其在较为时尚化、潮流化的民族器乐组合中笙乐器的使用率更少,原因何在?很多来我一直在跟踪,想了解真正的缘由。

80后的他挑起了大梁

张梦,很年轻,但却是“上音”这几年重点培养的“双学历”的演奏家作曲家。

他自小随父亲学习笙,后跟随翁镇发、翁镇荣、牟楠和徐超铭等“大家”学习,现为中国民族弦乐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音乐制作人,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笙演奏家、驻团作曲家。

如今他已经小荷尖尖,被中外笙圈子逐步认可的“继承人”。

就以上的“缘由”他回答我:“一、了解笙乐器的人不多,甚至有些人从未听过笙的声音,这在于我们笙的圈子推广力度不够;

二、有些组合形式乐队需要的是演奏者站着演奏,笙虽音域齐全,但通常以坐姿演奏为主,而传统笙在演奏姿势上均可,却又由于音域有限,可能无法胜任新音乐形式多变的要求

三、由于笙乐器的音色是比较中和的,在乐队中也有“溶剂”作用的,但有些演奏家或作曲家认为笙乐器的音色并不是那么的有“个性”。其实,就我本人而言,这些问题更需要我们这一代努力去改变这一现状。”

为了改变笙的“传统、守旧”的曲目一场“笙”“味”十足的“颠覆性”创意音乐会由张梦用即兴、创意与想象在上海举行。

在这场音乐会中,张梦化身为“大厨”,带领一众“食客”(观众)品尝他自己和音乐界好友为大家精心呈现的八道“菜”―湘菜、山西菜、鲁菜、西式甜品、招牌菜、蒙古菜、有机菜和烩菜。

在这八道菜中,张梦通过传统(各流派)、爵士、电子,世界音乐(即兴)等多种元素,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技巧呈现出笙的多元表现力。

音乐会上的一道“西式甜品”让引起了观众们极大的兴趣,这就是一首经典的爵士乐曲《Blue Bossa》,此曲虽曾被无数爵士乐手演奏过,但在笙这件乐器上演奏却是首次。

聆听张梦手中的笙仿佛化身为萨克斯管,曲声轻松、慵懒,与低音贝斯手一唱一和、一清亮一低沉,宛若个人在进行一场充满意趣的对话,画面感极为强烈。

当晚,被谭盾看好的“招牌菜” 则是由张梦本人作曲,用简约的素材,以循环往复的手法创作而成的名为《童年回忆》的乐曲融合了四种元素。

首先由笙乐打头,吹出充满回忆的童年旋律《丢手帕》,此后又加入B-box等口技,用效果器叠加循环,以最简单的节奏和元素唤起观众对自己童年的单纯快乐的回忆。

音乐会结束后,一直“潜藏”在观众席中的著名作曲家谭盾上台为张梦祝贺,大赞“他的音乐很有想象力,颇有新意,尤其在技巧的表现和音乐的感染力方面有着恰如其分的平衡。”

张梦事后接受采访时说,这源于我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后逐渐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的“滞后”发展主要在于作品的缺少,尤其真正的作曲家介入太少,甚至凤毛麟角,以往许多民族乐器的作品更多的是演奏家“业余”在写作品,这对笙的发展和推动显然不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

特殊的艺术经历家庭环境,使他深知“传统”的深刻含义,深知自己淳朴的演奏风格、扎实的演奏功底和灵活多变的音乐观念的形成正是根源于对传统曲目千百次的研习。

于是,他报考了著名作曲家王建教授研究生,因为他听过上万张CD、学习了二十余种中外管乐乐器的演奏,早在本科期间,他就凭借《玄烟》(张梦创作于2008年)获得过上音创作、演奏双项比赛第一。

两代人“梦”求上海

张梦的父亲曾在专业的文艺团体担任笙演奏员,后来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在笙专业上的演奏水平,于是“冒昧”的给上海的37笙发明者之一的著名笙演奏家翁镇发先生写信求教。

由此,远在河南的张梦父亲就经常前来上海求学。而后,虽然转“业”了并从事与音乐无关的工作,但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爱笙这门乐器,当然,这也让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笙。

张梦回忆到:自我认识并接触笙这件乐器起,我就一直十分喜欢它,并未产生过“抵触”的情绪,或是感觉其单调。

因为父亲爱笙,他将自己对笙乐器的感情言传身教于我,进而使我也对笙萌生了热爱之情,自然就不会觉得单调了。

那个时候,我经常听父亲在家或是在外演出时演奏的作品有:翁镇发先生的“畅饮一杯胜利酒”及改编的“达姆达姆”、“沂蒙山歌”等。

尤其令张梦难忘的还是那首“达姆达姆”,“因为这首乐曲让我踏上了义无反顾的音乐之路”,至今,张梦还时不时演奏这首乐曲。

“在古代道教的音乐里,笙师都是要擅长十多种乐器的,我从小也想变成“多才多艺”的人”。

以我学习长号为例,当年正好小学里要组建军乐团老师看我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就建议我参加。经过考虑,我选择了长号这件铜管乐器。

原因很有意思,我觉得这件乐器与其他管乐器不同,其它管乐器都要按键来吹,而长号则是“拉”的,好奇让我选择了它!

其实后来许多乐器的学习,我都是兴趣爱好所至。或许习笙的缘故,而后自学的种种乐器,无论中西管乐,还是西洋弹拨乐,我都可以算得上“无师自通”。

我觉得,音乐是相通的,乐器亦是如此,在演奏技法、对作品的处理、音乐的感悟方面,会有着或多或少的相通之处,接触其他乐器便更容易“上手”,演奏起来更加容易了!

张梦觉得不同的民族管乐器一定有着一脉相承的地方,这就是“气”,我以为“气”不仅是指气息的运用,即一位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气息,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有区别的声音,更是指一种精神,一种气魄。

民乐是有“魂”的,同样,一位优秀的演奏者要将这种气场,这种民乐的灵魂演绎出来,不单单让听众听到纯粹的音乐,更要让听众感受到民乐所能带给他们的震撼。

“作为年轻的演奏者,我们在继承老一辈的演奏方法的同时,还需要开发出一些新的演奏技巧、新的手法、新的舞台表现、新的音乐概念等等。”

好胜心让我学了作曲

好胜心其实是一个孩子的“补药”,用得好,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张梦小学年级时写了一首笛子曲,兴致勃勃的把乐谱拿给老师看,结果却被泼了冷水。

他现在还忘不了老师对他说的:“你这么小,连书都没念好,就想着作曲,老老实实演奏乐器吧!”

说实话,张梦当时备受打击,曾一度不再考虑作曲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中学之后,流行、摇滚等音乐风靡,于是张梦就开始自己创作一些流行歌曲之类的作品,完全是为了玩儿。

然后就拿着吉它在班里与同学们一起充实业余生活,“虚度”课外时光。

恰恰在上海音乐学院一次现代派的音乐会点燃了张梦再次作曲的导火线,音乐会的作品汇集了抒情、奔放、纯净、热烈等不同音乐风格,最终唤醒了张梦作曲的梦想。

从那时开始,他自学作曲所有知识,并开始创作作品,而读作曲专业研究生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学习,进而从“半职业”转变成为“职业”的作曲者。

张梦自从第一首三十七簧独奏曲《玄烟》获奖后,一发不可收,创作灵感犹如“黄河流水滔滔不绝”的迸发出来,接着又创作了民族室内乐作品《荒寂》,并依靠这首作品参加了“民音杯”民族室内乐比赛,获得了优秀奖

除此之外,他还陆陆续续为各种形式的编制或独奏乐器创作作品,如2010年为二胡打击乐写的《双声子》(原名《荒寂2 秋》)荣获了2010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作品比赛银奖。

除了给笙等民族音乐作曲,他还涉及不同领域的音乐风格,尝试“自己没有听到过的音乐”。

至今他已创作了几十首音乐作品。涵盖古典,现代,爵士,摇滚,电子,世界音乐,实验先锋等。

从小学习了众多乐器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演奏经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张梦未来的创作之路提供了很多方便,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中国音乐就像其他的世界音乐一样,都有自己民族根源性的语言,自然而然的就要表达自己的语言,让更多的人欣赏接受。

千百年来,中国的音乐家们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希望将我们的民族乐器完善,但衡量的标准应该以不牺牲自己的核心优秀传统为前提。

张梦告诉我,“在上海我曾组建多个乐队,在里面加入三十七簧笙的演奏,有的则是要求笙乐器作为主奏,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与我一起做乐队的且喜欢笙乐器的大部分是外国人。

时下也有许多类似“女子十二乐坊”的团体,但很少看到笙,我觉得之所以这些组合、团队中会弃用笙乐器,可能是我们的某些主观因素所致吧!”

作为一名专业演奏家和作曲家,他时常仰望笙的光辉、坚守笙的传统、保持了“民间”的音乐底色。

但他又是一位“不安分”的青年人,这份“不安分”使他走出了一条让祖祖辈辈扬眉吐气的通途,使他获得了传统与现代——两种观察笙音乐及中国民族音乐的视角,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笙音乐世界。

他希望自己和父辈爱了多年的笙表演传承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语汇和生存空间。因此,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断在笙的演奏形式、笙曲题材和风格等方面,探索许多新的可能。

从张梦身上我看到了年轻的音乐家正在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把自己的“中国梦”践行着。

正因为有这样的年轻音乐家在践行,近年来才不断有作曲家开始逐渐关注笙乐器的演奏问题,并有大量的笙曲问世,有的是笙独奏大小民乐队伴奏的。

有的则是笙乐器与西洋室内乐或混合室内乐的;有的是笙协奏曲与民族或西洋管弦乐的,林林总总的笙演奏形式也在不断拓展着笙乐器的演奏与发展,也慢慢绽露出笙乐器自身的演奏特点及其特有的魅力

他说,笙艺术的发展需要好的作品,我自己身体力行,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作曲家能为笙创作既能体现笙优秀的传统特色、又能体现传统乐器的现代话语的好作品,那么,笙艺术的复兴和传承就会如虎添翼。

《上海回忆》 改编:张梦

演奏: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

越声/文图 黄真/编辑

本文原载于《中国艺术报》2016.7.22


本文标题: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398.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吴彤谈如何看待“一个放浪形骸的痞子”的评价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吴彤谈如何看待“一个放浪形骸的痞子”的评价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我觉得为什么不呢,因为人生只有一次,要把自己怎么样?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的地方?循规蹈矩的生活?当然简单的生活,循规蹈矩的生活,你可以赋予它不一样的没感受到的那种平静的节奏,周而复始,给您带来的一种生命...

“太簇之气,正月之音”——笙

“太簇之气,正月之音”——笙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种乐器曾对西洋乐器的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吗?哪些西洋乐器?这个我先不说,因为我们今天的主角是我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笙。笙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乐器,称它为现今簧片乐器的始祖也不为过...

汉乐府诗精选10篇:汉朝百姓的生活画卷

汉乐府诗精选10篇:汉朝百姓的生活画卷

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原标题: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早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园220),相当于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唐代是中日音乐交流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唐朝贞...

【音乐笔记】乐器赏析—— 笙篇

【音乐笔记】乐器赏析—— 笙篇

简介 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擅奏和声,历史悠久,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