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乡情散文:滚仲苗族的芦笙

乡情散文:滚仲苗族的芦笙

3年前 (2022-08-18) 热度:1503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乡情散文:滚仲苗族的芦笙文:吴正豪榕江县平江镇滚仲苗寨(人称花裙苗),是有名的制作地。...


   

乡情散文:滚仲苗族的芦笙


文:吴正豪

榕江县平江镇滚仲苗寨(人称花裙苗),是有名的芦笙制作地。其生产的芦笙以种类多、工艺精美、音色清亮、音阶准确、格调柔和委婉、旋律典雅而名震黔东南,成为民乐中的名优品牌,颇得社会喜爱。

芦笙,谓之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之特有乐器,苗族尤爱。早在商代时期就开始出现,多于南方流行。古时均为演奏指挥、宫廷伴舞之乐器,但由于地方之不同也有用于丧葬(为死者引路),其所表达方式都是通过芦笙吹出的曲调来加以区别。通观之,黔东南许多苗族地区的芦笙只有曲而词已忘失。

自古以来,苗族以芦笙为前进的号角,团结的象征。传说苗族在大迁徙中,因过长江而被别的部族打散,芦笙手即吹响高亢的芦笙,使失散的本部族亲人听到芦笙的召唤,知道本族首领还在统帅队伍,于是向着芦笙吹响的地方靠拢。随后,又重整队伍在芦笙的引领下朝着新的征途继续前进……。

   

乡情散文:滚仲苗族的芦笙

芦笙,属管乐器,在制作材料的选配上非常讲究,笙管必用洋竹(即芦笙专用竹),其它的杂竹是做不成好芦笙的。特别簧片的制作,就更费尽苦心。既要求灵敏(轻吹即响而不费气力),还要韧性好(经久耐吹),所以没有一定的上等材料和制作技艺皆不行。

一把完整的普通芦笙,是由六根长短不同的发音管、主音器(形如牛角)、弹片、吹嘴、共鸣筒等部件组成。每组均有特大、大号、中号、小芦笙配套,多的竟达20余支。演奏时,组织类型分三种:对芦笙、套芦笙、芒筒芦笙。但每一类都少不了高音笙(六根音管都发音),而伴奏的芦笙只有一管发音,其它笙管仅起装饰作用。小芦笙,苗语称弟哩,它起着领头、指挥众笙的作用。其音色清脆明快、转换协调,曲调抒情委婉,悠扬动听,个性鲜明、突出。多以爱情曲调为主要内客,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小调声声,情意缠绵,给人沉浸在鸟语花香、山溪组成大自然天籁之音中,达到身心同醉的境界。如与中、大、特大芦笙加上芒筒一起吹奏,高、中、低音融为一体时,就会产生出振奋人心的明快旋律,烘托磅礴的气氛。无论音阶的结合乃至中间的转调处理等多种技巧都非常完美、自然、天衣无缝,没有一丝作秀的痕迹——即反映出非常传统、原生原味的苗族芦笙文化。君不晓,那几节平凡的竹管吹出的音韵虽不及外国的西洋大调、交响曲之高雅,但苗山芦笙吹出的高山流水却让人总感到舒心与超脱。

滚仲芦笙的特点在于:音色优美、音阶准确、簧片灵敏、造型美观、选材讲究,从而赢得社会、赢得市场。它除供应本县和邻近的黎平、从江、三都、丹寨凯里、雷山、台江、剑河等县外,还远销贵阳、湖南、广东广西、江苏等省,甚至走出国门。

   

乡情散文:滚仲苗族的芦笙

世纪五十年代,滚仲这支苗族芦笙队曾进京表演获得嘉奖,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给贵州人民、特别是榕江人民争得了荣誉。分别在二000年在凯里国际芦笙节、2011年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芦笙歌展演比赛中力战群雄,以超群的表演技能荣获第一、第二名,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在浓厚的芦笙文化的熏陶下,寨上开办了家庭芦笙制作坊。村民杨昌凡就是其中一人,他自幼喜好芦笙,又是一个吹芦笙的好手。从1980年起,开始尝试自做芦笙。他投师拜友,刻苦专研,当第一把芦笙完工出世,不论外观还是音色,技术上都超越当地的师傅,成为远近闻名的芦笙王。消息传出,前来请他订做芦笙的人群多如蚁群。他悟出这也是一条制笙能致富的好门路,于是配齐工具,利用农闲时间撸起袖子办起了芦笙手工制作坊。特别是1999年得到省歌舞团蒋仁春同志送给他一套定音器后,即把民族传统音调国际音标相结合,使他制作的芦笙达到了很好的音准效果。他,不仅普通的芦笙能随意做成,还创新制成24管、32管芦笙。从而声誉越来越大、越传越远。他每年可生产芦笙(视工艺的难、易)300余支,售价不等,收入数万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他打算把制作技术传给村民,使滚仲的芦笙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滚仲苗寨不仅芦笙文化显赫于世,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清雍正八年及咸丰五年两次苗民反清斗争的历史文化、屯堡汛城遗址、民族风情也多彩迷人。这些文化亮点吸引着各级影视媒体、一批又一批作家群体前往拍摄、采风,乐而忘返。 近年来,滚仲苗家人自力更生与外力开发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以民族节日为载体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同时还注重开发本民族特色的蜡染、服饰、银饰刺绣工艺品和创新传统美食。对内加强旅游服务意识的观念更新,创建风情表演歌舞队,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面做了许多非常有益的探索。我想,只要他们善于开发利用拥有的原生资源,就将永远拥有发展的机遇。

作者简介:吴正豪,男,苗族,贵州省作协会员,榕江县苗学研究会长

本文标题:乡情散文:滚仲苗族的芦笙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233.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四)笙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四)笙

笙是我国各地普遍使用的吹奏乐器,以簧片振动发音。目前在乐队中常用的,大多数是经过改革的十七簧笙,分高音笙和中音笙两种。中音笙比高音笙低八度。一、音色特点笙具有管、簧混合的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

失传的唐笙寻踪:敦煌壁画中的笙影

失传的唐笙寻踪:敦煌壁画中的笙影

在敦煌莫高窟第 220 窟《药师经变》壁画中,佛国乐队的中央位置,一位菩萨乐伎双手捧持着一件形似凤凰展翅的乐器 —— 十七根管身呈扇形排列,管端缀着流苏,笙斗上隐约可见鎏金纹饰。这件被后世称为 "唐笙...

角落里的乐器介绍 | 为什么说它是「归国乐器」呢?

角落里的乐器介绍 | 为什么说它是「归国乐器」呢?

有一件乐器,大部分的人在此之前没听过、没见过,直到去年被拍成纪录片大家才注意到它,而一经展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和了解,让人们开始接触和认识它,它就是尺八。尺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中国古代民族乐...

《题献II》为37簧笙与弦乐四重奏(2006)

《题献II》为37簧笙与弦乐四重奏(2006)

曲:许舒亚《题献》的构思是基于今天已被遗忘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在英国作曲家约翰·塔弗纳的弥撒曲的主音阶与和声的风格基础上重新建筑新的概念、注入了现代元素创作而成。《题献II》是继《题献》之后...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二)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二、三、四课:单吐、双吐、三吐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二)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二、三、四课:单吐、双吐、三吐

一、音阶练习:是学好芦笙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熟悉每个音对应的手指位置。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应该由慢至快,上下行反复循环练习,中音区熟练了以后再发展到低音、高音区的各个音当中进行练习。二、単吐音...

三千年前的 “和声之王”:笙如何影响世界乐器史?

三千年前的 “和声之王”:笙如何影响世界乐器史?

在人类音乐文明的浩瀚星空中,笙以其独特的自由簧技术成为跨越时空的文明使者。这件诞生于三千年华夏大地的古老乐器,不仅是中国礼乐文化的象征,更通过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深刻改写了世界乐器史的进程。从曾侯乙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