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文:吴正豪
榕江县平江镇滚仲苗寨(人称花裙苗),是有名的芦笙制作地。其生产的芦笙以种类多、工艺精美、音色清亮、音阶准确、格调柔和委婉、旋律典雅而名震黔东南,成为民乐中的名优品牌,颇得社会喜爱。
芦笙,谓之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之特有乐器,苗族尤爱。早在商代时期就开始出现,多于南方流行。古时均为演奏指挥、宫廷伴舞之乐器,但由于地方之不同也有用于丧葬(为死者引路),其所表达方式都是通过芦笙吹出的曲调来加以区别。通观之,黔东南许多苗族地区的芦笙只有曲而词已忘失。
自古以来,苗族以芦笙为前进的号角,团结的象征。传说苗族在大迁徙中,因过长江而被别的部族打散,芦笙手即吹响高亢的芦笙,使失散的本部族亲人听到芦笙的召唤,知道本族首领还在统帅队伍,于是向着芦笙吹响的地方靠拢。随后,又重整队伍在芦笙的引领下朝着新的征途继续前进……。
芦笙,属管簧乐器,在制作材料的选配上非常讲究,笙管必用洋竹(即芦笙专用竹),其它的杂竹是做不成好芦笙的。特别簧片的制作,就更费尽苦心。既要求灵敏(轻吹即响而不费气力),还要韧性好(经久耐吹),所以没有一定的上等材料和制作技艺皆不行。
一把完整的普通芦笙,是由六根长短不同的发音管、主音器(形如牛角)、弹片、吹嘴、共鸣筒等部件组成。每组均有特大、大号、中号、小芦笙配套,多的竟达20余支。演奏时,组织类型分三种:对芦笙、套芦笙、芒筒芦笙。但每一类都少不了高音笙(六根音管都发音),而伴奏的芦笙只有一管发音,其它笙管仅起装饰作用。小芦笙,苗语称弟哩,它起着领头、指挥众笙的作用。其音色清脆明快、转换协调,曲调抒情委婉,悠扬动听,个性鲜明、突出。多以爱情曲调为主要内客,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小调声声,情意缠绵,给人沉浸在鸟语花香、山溪组成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中,达到身心同醉的境界。如与中、大、特大芦笙加上芒筒一起吹奏,高、中、低音融为一体时,就会产生出振奋人心的明快旋律,烘托磅礴的气氛。无论音阶的结合乃至中间的转调处理等多种技巧都非常完美、自然、天衣无缝,没有一丝作秀的痕迹——即反映出非常传统、原生原味的苗族芦笙文化。君不晓,那几节平凡的竹管吹出的音韵虽不及外国的西洋大调、交响曲之高雅,但苗山芦笙吹出的高山流水却让人总感到舒心与超脱。
滚仲芦笙的特点在于:音色优美、音阶准确、簧片灵敏、造型美观、选材讲究,从而赢得社会、赢得市场。它除供应本县和邻近的黎平、从江、三都、丹寨、凯里、雷山、台江、剑河等县外,还远销贵阳、湖南、广东、广西、江苏等省,甚至走出国门。
上世纪五十年代,滚仲这支苗族芦笙队曾进京表演获得嘉奖,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给贵州人民、特别是榕江人民争得了荣誉。分别在二000年在凯里国际芦笙节、2011年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芦笙歌舞展演比赛中力战群雄,以超群的表演技能荣获第一、第二名,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在浓厚的芦笙文化的熏陶下,寨上开办了家庭芦笙制作坊。村民杨昌凡就是其中一人,他自幼喜好芦笙,又是一个吹芦笙的好手。从1980年起,开始尝试自做芦笙。他投师拜友,刻苦专研,当第一把芦笙完工出世,不论外观还是音色,技术上都超越当地的师傅,成为远近闻名的芦笙王。消息传出,前来请他订做芦笙的人群多如蚁群。他悟出这也是一条制笙能致富的好门路,于是配齐工具,利用农闲时间撸起袖子办起了芦笙手工制作坊。特别是1999年得到省歌舞团蒋仁春同志送给他一套定音器后,即把民族传统音调与国际音标相结合,使他制作的芦笙达到了很好的音准效果。他,不仅普通的芦笙能随意做成,还创新制成24管、32管芦笙。从而声誉越来越大、越传越远。他每年可生产芦笙(视工艺的难、易)300余支,售价不等,年收入数万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他打算把制作技术传给村民,使滚仲的芦笙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滚仲苗寨不仅芦笙文化显赫于世,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清雍正八年及咸丰五年两次苗民反清斗争的历史文化、屯堡汛城遗址、民族风情也多彩迷人。这些文化亮点吸引着各级影视媒体、一批又一批作家群体前往拍摄、采风,乐而忘返。 近年来,滚仲苗家人自力更生与外力开发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以民族节日为载体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同时还注重开发本民族特色的蜡染、服饰、银饰、刺绣工艺品和创新传统美食。对内加强旅游服务意识的观念更新,创建风情表演歌舞队,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面做了许多非常有益的探索。我想,只要他们善于开发利用拥有的原生资源,就将永远拥有发展的机遇。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湘西寻艺少不学芦笙,老没老婆疼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摄影/阮传菊- 风物君语 -在我们湘西寻艺的道路上本没有芦笙这一项但一次不经意的发呆却让我们发现了这藏在大山深处的鹊桥▼那一晚,我在湘、黔、桂界山三省坡脚下一个名为上岩坪...
吴彤谈自己学习笙的过程与感悟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我出生在一个民乐的世家,到我这儿应该是第四代了。所以演奏的这个乐器来讲,我拿到的第一个笙是在我5岁的时候我爸爸给我的那个笙,是我爷爷做的非常小的笙。可是没想到接下来就是一生要~不停的练习,克服各种难关...
上交领航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世界首演,让观众听众读懂中国之美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上海举行世界首演今晚,由孙一凡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演绎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上海举行世界首演。这部备受瞩目的鸿篇巨制,不仅为“2022上海夏季音乐节”恢弘收官,也开启了全国巡演序幕...
《故乡行》笙独奏
曲:徐超铭《故乡行》创作于1993年,作品是徐超铭先生当时回浙江老家探亲,看到故乡变化巨大,有感而发创作的。乐曲以三段体为结构,充分运用了笙的舌颤音、碎吐、呼舌、锯气、复调等技巧技法,并创造性的用柱式...
笙乐器的综艺范,听哭Selina
视频源自《最强大国民》截取,笙演奏家李俐锦来了。 国乐器笙,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笙常被用于其它管乐器伴奏,但所需的席次少,学习者也少,加上形状特异...
入湘随俗·通道侗族芦笙
通道县,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侗族人。侗族人以芦笙为乐,无笙不成礼仪,在侗寨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中,都要吹奏芦笙,在幽幽山谷间,当芦笙响起,便知这是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