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书法 > 书法入门简本:如何开始书法的欣赏和实践

书法入门简本:如何开始书法的欣赏和实践

2年前 (2022-08-01) 热度:476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现在电子书暂时不作了,两篇短文可以贴出来看看。但是没时间写,所以两篇拙文分别叫如何开始欣赏、如何开始实践。如何开始书法欣赏我记得家成公亮先生在去世的前两,在古人那里是没有歧义的。书法这个词也是没有歧义的。鉴定家关心的是真伪问题,我想可以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去考察。第二是玩味形质。书家写的什么内容、什么书体、什么流派都可以先不管,也不知道他干过些什么事情,古人不是有文稿信札吗。

引言:两篇文字本是为知乎电子书起的稿子,现在电子书暂时不作了,两篇短文可以贴出来看看。

这个题目,看起来大,其实可以团缩得很小。

这两团缩得很小的文字,是专为两类朋友而作的。

一类是对书法有兴趣,但是没时间写,就是想看看。

另一类是准备自己拿起笔写一写。

所以两篇拙文分别叫如何开始欣赏、如何开始实践。

如何开始书法欣赏

我记得古琴家成公亮先生在去世的前两年,有一场演讲,题目叫《流动的传承》,网上可以看到的。

那里面开头说道,古琴,近百年才叫古琴,以示与其他琴类的区别,以前就是琴,琴这个字,在古人那里是没有歧义的。

同样是古典艺术,书法也是这样,在过去的千年里,书法这个词也是没有歧义的。只是近代为了区别钢笔字,才在书法前加了两个字,叫毛笔书法或者软笔书法。

我们今天提的这个书法,就是指毛笔字这一块,它的核心是软毫。

为什么是软毫?因为软毫的形变,可以承载人的气息,可以凝聚人的精神

下面我们再来说欣赏。

古人说,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擅长写字的人,他不一定懂得鉴别;而懂鉴别者呢,也未必能写。

这话对一半,善鉴者不书,或许是有的。但是善书者一定善鉴。譬如生活中,人眼睛看得到,手却够不着,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事情做得出,却说自己不清楚其中的门道,那就匪夷所思了。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两句话呢,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是因为关注点不同,鉴定家关心的是真伪问题,而书家呢,关心好坏问题,我能从中取到些什么。

一件书法作品,摆在我们的面前,怎么看呢?好在哪里,又坏在哪里呢?

我想可以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去考察。

第一是摄其精神。

第二是玩味形质。

第三是兼顾款式周边

一、摄其精神

一件字,我们第一眼,书家写的什么内容、什么书体、什么流派都可以先不管,要先能摄其精神,这叫望气。

这是最最紧要的了,如同个人,你还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他干过些什么事情,他的德行才能如何,但是第一眼就是喜欢得不得了,或者讨厌得不得了,这就是一种直接而主观的感受

但这个主观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倒不是因为人的眼睛天然不好,而是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在你面前的时候,都是丝毫不加以遮掩的,都是表里如一的。

所以观察一个人,过去人讲究阴察,也就是暗暗地观察一下。在他处于一种放松的姿态下,以为没有人或者说在座的都是心腹人等,这时候看他如何做如何说,就比较真实了。

但是作为书法来讲,阴是阴不到的。因为书法作品,就是专门要示人的嘛!

有人说,古人不是有文稿有信札吗,这又不是专门作品,来看他的真性情就可以了。

文稿的话,或许有那么几分道理,但是信札,却是古人作品中最矜意的一种了。因为尺牍信札,它的呈现,不但是要见人,而且对面的人往往还是行家,所谓千里面目,有一种不碰面论剑的味道,怎么可能随意呢?

魏晋人的风度,比如你这一件手札写过来,不好,后面再题几个字,退回给你,大概羞臊面皮,最狠不过如此了吧。明代的文征明,一封尺牍要反复写,写到满意为止。什么叫满意,就是不仅要精彩还要表现出漫不经心。以至于如何排列行次,大小字如何错开,称谓问候如何得体,都是推敲过的。甚至主要内容写完了,附带说一件什么事情,称为又白、再白,往往小字旁补,有化妆完毕,插花点缀之妙。附白附得好,在整体章法上是要加分的,宋人最擅长。

所以阴察没用的话,就只有阳察。我们说一个人不会看人识人,叫眼头儿不准。但是就有人,因为阅历多、得窍门,他的眼头儿就很准,相人有术。在阳察中,相人有术,是大学问。如果挪到书法上,做到相书有术,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望气。

欣赏一件书法,先要学的就是这个望气术,也就是摄其精神。如何学,很简单,一层白纸,稍微一戳便透了,这个方法叫熏习。

熏习,首先不需要读史读论,这是绝文字。

其次不需要他人对你指点,也不需要对他人进行询问,这是绝语言。

最后不需要多想,琢磨这一笔为什么这么写,那一笔好在哪里等等,不需要,这是绝思虑。

只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看,经典法帖,也不想他哪里好,也不想他哪里坏,就是纯粹的看,长则数年,短则三月,熏习有得。

以前古董店书画的学徒,什么也不用说,老师也不用大眼瞪小眼对着你,告诉你这个为什么是真本,那个为什么是赝品。就一间屋子,四墙挂满名家精品真本,孩子推进去,门一锁,一天天在里面困着,期间差的赝的一眼都不准看,半年出关,眼头儿见准。大概如同兰室呆久了,稍微一点异味就受不了,嗅觉极其敏感。这时候再有赝品过来,孩子未必说的上具体门道,但是他知道,不对路,就是哪里不对劲,别扭。这就是望气有得了。

望气有得,然后可以论形质。

二、玩味形质

纯粹的形质,实际上属于见闻知见。真正的学问家,是不会建议年轻人在这个上面苦用工夫的。所以古人说,文章小道,乃七八乘外事,况兹书写,于道何有。就是说写文章、词,跟做学问比起来,一乘乘的马车,七八乘开外了,何况写字这种小事情,又比文章差多了。

但是反过来看,之所以艺术是艺术,还是有特色的艺术,这些具体的形态风格,又是他必备的,甚至是引以为傲的东西

什么叫玩味形质?

譬如电影霸王别姬中袁四爷问段小楼,霸王回营走几步?

又譬如孔乙己中,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以前读孔乙己,我与文中的酒客一样,是哄笑的,但现在再来看,有一种殉道者的悲凉感和使命感。

无论是回营走几步,回字几种写法,都对应我们书法中篇幅的样式、字体的形态、点画技巧,他们同样属于见闻。古典艺术对于美的欣赏,通常是和礼教捆绑在一起的,所以最后的审美都归于规矩与约束。我们中国人讲,一点一画要有来历的,不是瞎划拉的,你说他迂腐也好,落后也好,形质玩味的趣味性,恰恰来源于此。

京剧老生有一出戏,叫捉放曹,传统剧目。京剧谭鑫培谭富英流派、余叔岩流派的看家戏。余叔岩在《宿店》录音中,第二句唱道,陈宫心中乱如麻。麻的尾音,在唱腔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加强,听起来就是麻啊,好像啊字单独唱出来了一般。为什么会这样?余叔岩评论集中解释道,因为谭鑫培就这么唱过。这种遵从,说明了师承,也是听众在听的过程中着意在意的、鉴别是不是余派的标志点,这就是形质玩味带来的趣味性。

看一件字,当然是在摄其精神以后,转入到局部的欣赏。观众之中,真正能欣赏的,能道得出一两句痛痒的,这样的人不是很多的。往往一见便开口,噢,这个学颜的,这是学米的,瞎驴吃草,皮相之见。可能就是胖一点,或者说写的轻快一些,细细的看一笔笔的来历,未必和颜和米有什么关系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流派有一个流派的特色。现在说的一个一个的特征点,就是这样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比如说悬针垂露,这是小篆的遗风;向右上方发出舒展的波磔,是汉隶的特点;向右下方发出的波磔呢,是魏的特点;肩膀处暗过,就是那种介于提按和使转之间的转折,呈现一种细腰或者断开状,是颜体的特点;长枪大戟般的横势,是黄庭坚的特点;蟹爪钩,是米芾的特点等等。蟹爪钩,我印象中这是曹宝麟教授的提法,现在看来大家都接受了,这就是对书学具体的贡献。

一一验看来历和出处,所谓的玩味形质,就是在这种流连中,得到拾取贝壳般的快乐。

这种鉴赏能力如何获取,其实也很简单。只是集腋成裘一样的积累。这比单纯望气要辛苦,而且要细心,粗心大意的人干不了这个。

集腋成裘首先说的是名词条目的积累,比如说文字变迁的概念要有,书法史的轮廓要了解,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各代是什么风貌,有哪些有名的书家,他们分别有哪些有名的作品,要能细数。

有了名词的积累,就要把名词与书法的实物对应上。比如说我知道王羲之有一部兰亭序,它有摹本,有刻本。那么究竟什么是兰亭,光是看见兰亭序的帖子把他叫出名字来是不行的。要从一个字一个字中,一个笔画一个笔画中,看到这个帖子的精妙,切实地记在心里,才叫名词与实物的对应,才算挂上勾了。

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才能够有一个具体的评判,而不是空落落的一句好或者不好。也能够在名头之下,不随人附和地看到这位名家笔下的取法,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即便是他不具备兰亭的面目,你通过他的细节,看出他是真切学兰亭的,这就称得起是法眼了。

已经成名的书家,未必是每一个书体都好,每一件作品都好。因为真正称得起书家本色的,要会用笔,有气象,还要得古人体态。一般学书法,如果从一种书体中得笔,是可以移植到其他书体的。比如吴昌硕写石鼓文,他可以把篆书的笔势也用到行草中去。但是这类移植,往往笔势是在的,但是体态上就随意一些,属于得笔但不得体。所谓得笔不得体,就是我们看他的气象、用笔,很好,但你要说他哪个字哪一笔从哪里来,说不上,委婉说叫纯以意行,不好听说就是自由体,不得古人体态。这一类书家是比较多的,康有为、蒲华他们的行草书都是这样。

另外一类像沈尹默、胡小石,他们的字,不仅气象有、用笔对,而且笔笔说得出窍道,这就是笔体兼得,就不简单了。

我们在这里谈纯粹的欣赏,唯一的缺憾,就是人为地先把实践放在一边了。事实上,眼睛能看到这一步,都要或多或少地进行一些实践了。因为能钻研到这样,用心到这样,不让他动笔,是很难耐的;另一方面,有一些妙处,只有心手能够了解。

最后还有一种妙处,是最高明的行家也无法知晓的了,唯有作者自己还有当时现场的旁观者知晓。比如我们说蟹爪钩,在田字的右下角采用了一个蟹爪钩,写的非常精妙,但是最后一个横画,紧接着就把它完全遮掩了,再也看不到了,这就是只有作者能知了。

所以说书法的妙处,岂是能尽传的?

三、款式及周边

大能摄其精神,细能玩味其形质,这就对于书法笔墨本身的形与神都有一个了解了,然后留心款式及周边。

款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书法作品中常见的样式,有中堂、对联、手卷、条幅、册页、斗方、扇面等等。也有一些因为展览需要出现的残纸、竹简形式,但是少一些。

我们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然后说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所独有的、或者其他时代虽有但未能大兴的款式。比如汉唐的碑刻、魏晋的尺牍、宋元的手卷、明人的巨幅、清人的对联。

这些款式兴衰的流变,也见证了书法作品所处环境变化。它们从庙堂到文人的案头、从文人的案头到显宦巨贾的厅堂,从厅堂再到我们今天的展厅。这是一直都在转换的。

除了展厅之外,也有一部分艺术家试图让书法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空间现代人的生活空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狭小的,所以斗方这种形式被锁定在了现代家庭的陈设上,这是一个非常敏锐的判断。像上海沃兴华先生就专门写过一个小册子,叫《如何写斗方》。

款式之外,所谓的周边,其实是很丰富的。包括了诗文内容、纸墨、印章、装池等。如果是古代作品,还包括了著录、收藏印鉴、题跋等。

对于诗文内容,日本有些现代的书法,有逐渐走向抽象画的趋势,也反过来对我们有一些影响,也并非是不好,但是现在还不是主流。为什么我们还要说诗文,以至于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求书家对诗文有一个比较到位的理解呢?那是因为体悟诗文的内容,本身对艺术家精神的凝练度是一个保障,在理解诗文,吟咏的过程中,一些特定的情绪能够被暂时的稳定住,这时候再写出来,才能感人。这是一个先感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感动别人的过程。举个例子,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不会选择把它写成小楷。因为将进酒的诗意是滚滚而下,不容人喘息的,一旦吟咏,它推着人的情绪较激越的朝前奔赴,这时候如果是一笔笔不苟小楷,书家要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努力克制自己的心绪稳定一些,就有一种背负山岳的沉重感,于人的精神是有损的。所以将进酒如果是发挥成草书,不但可以发泄作者胸中的快意,也容易给欣赏者以文笔交融的酣畅感。所以我们兼看诗文,就是要看看这个作者对诗文的理解,于书法本身有没有什么助发作用,如果有助发,则相得益彰。

次说纸墨。对于纸墨的欣赏与赞叹,历来是文人对法书赞美极重视的一块,这种赞美可能还在称赞书法之前。所谓纸的坚实洁润、墨的乌光如漆。所谓十步开外,宝光熠熠,这都是纸墨。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一件字它是纸本、是绢本;是生纸、是熟纸、是麻纸、是竹纸、是蜡笺;它所用的墨,浓重处是不是乌油焕彩,枯淡处是不是依然疏淡有神;行家还可以看看它是松烟是油烟,是旧墨还是新墨、墨的用胶是轻还是重。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其次说印鉴题跋。欣赏,不是碑帖鉴定学,但是对于印鉴、著录和题跋还是可以做一些玩味。比如历代的收藏印章,著名的神龙半印、宣和印、贾似道印鉴、项子京印鉴、梁清标印鉴、耿昭忠印鉴、安岐印鉴、乾隆皇帝印鉴等,这些大藏家的常用印鉴,有一些了解,起码不用查书,在观展时候,能对这件书件的递藏,有一个眉目。

书画上的跋文,还是因人而传。我们去看题跋,往往看重的是书法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书家的题跋。比如宋四家他们的题跋书,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他们的题跋书,刘墉翁方纲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吴昌硕他们的题跋书。因为这些人的题跋书法,往往独自都可以成为我们临摹中取法的法帖。比如黄庭坚的黄州寒食诗跋、赵孟頫的兰亭序跋、董其昌的蜀素帖跋、何绍基的圣教序跋等,都可以单独临摹。

最后我们以装池结束。因为装池,或者说装裱,它是书作的最外在。一卷字还没有打开,先看的就是它了。过去古董商收字画,比如某家败落了,子孙出售祖辈父辈的藏品,一大堆,太多了,一一展卷都来不及,有经验的古董商就挑选着看,看轴头,看绫绢。牙头红木,织绣精密,再打开了看看,一般是不会籍籍无名的。

这个世界上,固然是有有名无实,也有有实无名,但毕竟还是名实相应者多,学会欣赏,不仅是看别人的好,也是给自己蓄一些实的资粮。

如何开始书法实践

书法的实践,首先我们需要一管毛笔。

笔墨纸砚这四宝中,其他三种都好说,唯独笔,用笔用笔,这是我们写字的核心。

有了一管毛笔,然后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毛笔。

有朋友说,你说的话颠倒不通,毛笔就在手里,我眼睁睁地看着,还要让我怎么知道?是的,你手里是有一根笔头是毫毛的管状物,但眼睛看到不叫知道,只有切实用心手感知到它的特性,才叫知道。

就比如迎面来了黑暗恶势力,他说今天让你认识认识我,这可不是让你瞅瞅他,是要切实挨顿揍的。

所以开始书法实践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认识毛笔,了解软毫的特性,我们叫下笔。

一、下笔

下笔,下就是落,也可以叫出锋、发锋。就是笔纸交接的一刹那的感受。

如果是硬笔笔锋没有形变,这是单状态的感受。但是作为软毫,它注定是多状态的,有提按的深浅。下笔,就是在没有任何运行技巧的前提下,先感受这种有深有浅的起伏,并在其中找到平衡。

笔纸交接的这种平衡达成了,就是俗话说的站住了、抓住纸了、得力了。笔的站住,我们把它叫做定。定是有三种状态的,在提笔中站住,在按笔中站住,在不提不按中站住,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提定、按定、中定。

在下笔中,我们最初要掌握的,就是中定。

所谓中定,是不需要人的力量的。人的手护持着毛笔,在重力的自然作用下,它是一定会自己平衡的。我们就是要看一看它自己的形变能到一个什么程度,这种自然的稳定平衡,称为中定。在中定状态下,一管毛笔能书写的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都是有一个尺度的。这个尺度,就是这管毛笔的最佳尺寸了。如果想要再写小一点,就要提;再写大一点,就要按。

中定的状态能够熟悉,再扩展到两端,即提按两种状态都要稳定,都要得力。一般来说,提起的时候,人如提着裤管过河,是很紧张虚浮的。按下的时候,又好像一屁股坐在地上,是很拙笨沉重的。这都不是定,具体的感觉在实践中摸索,它的要点是,摒弃蛮力。

二、运行

笔能站得住了,我们简单做一些运行。

我们看到培训教学生画直线或者画螺线(俗语叫蚊子香),就是最简单的两种运行,一个是不改变方向的平直运动,一个是时刻改变方向的曲线运动。

练习前,首先肘腕要并起,这样无论上下左右,抽掣都有一个余地,随后再画线。

画线也是有一个大致的次序的。我们先在中定的状态下,横向画直线,这是臂膀的左右运动。

接着纵向画竖线,这是臂膀的上下运动。

一般来说,竖线要难一些,因为首先在人的视觉上,由远及近,线条容易歪;再者人的臂膀往后退,由于胸怀的妨碍,抽掣不容易得力。

中定状态横竖都平稳了,提起来画细一些的线条看看,或者按下去画粗一些的线条看看,都要平稳。但是按下去的时候,切记不要按到笔根。按到笔根处,毛笔失去弹性的时候,就同于硬笔,便没有承载人的气息的特性了。

直线如此,曲线也是如此,平稳熟练、匀称踏实,整个人的状态也不是那么紧绷了,我们再进入临摹。

三、临摹

临摹,我们首先是要顾及用笔,其次顾及结体,如果不这样,吃不进的。至于如何叫得笔,如何叫得体,无论是拙文《书法窥径六篇》还是其他文字,都反反复复的说过了,车轱辘话我们就不来回说了,说一些没说过的。

先得笔,后得体,这是原则,随后我们在正书中选择一本临摹的对象。

所谓正书,就是规范、端正有章程的意思,它们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

在这三体中选择一本范本,以百通为目标,放手去写。所谓百通,就是一百遍,如果没有一百遍,至少也有个三五十遍,这时候那么书法是什么,你自然就知道了,不用任何人赘言。

以前读仙侠小说,修行之人都有一个本命法宝,不停地祭练,方有成就。书家也是这样,不管他博采众长也好,诸体兼能也好,总归是有自己的看家手艺,压箱底的功夫

临摹之中,我有三转之说,请有心的朋友要看仔细了。

第一,泛转精。范本通览后,要尽快锁定下来用功,就是前面所说的百通功夫。这叫泛转精。

第二,大转小。临帖,注定了不是抄写。堂堂一部碑帖,几百字,抄它干什么?要大转小。我们临摹的时候,每天三五个字、一两个字、哪怕一半个字的局部点画,要细细涵咏,曲尽其妙。把这个字由字拆成点画,由点画拆成用笔动作,一一分明。我们的眼睛好像笔毫一样,要走遍点画运行的每一毫釐。这里说的曲尽其妙,尽,是依赖于我们人的目力所形成的一个基本的尺度和规范。这是大转小。

第三,主转客。临帖,不会是势如破竹、手到擒来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消磨。抱着一定获取到什么或者达成什么目的的态度去临帖,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个时候转换一下角色,由主动的求索转成被动的消磨,在信马由缰式的漫步中,往往可以发现自己以前未遇见过的风景。这是主转客。

泛转精、大转小、主转客,这三点都是说收敛,都是着重在用笔上用工夫的,相当于要求我们把全部的精神凝成一根锋锐的芒刺,朝着目标刺过去。这个屏障突破了,书法就如同草木的生发,水流的流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拔高,没有促迫。拔高与促迫,如同一把将草木从土壤中扯出,是会要命的,善以对待。

说完临摹,我们说书家的归宿。

四、书家的归宿

临摹是一个书家的入处,然后我们谈书家的归宿,有始有终。

由临摹入了门,浅尝辄止,可以。但入了门,还要明白其归宿。

书家的归宿,只有两条路。

一条路,返古。向源头去摸索,汤盘周鼎,甲骨刻纹。这一条路,想穷尽时间。

第二条,返虚。最终归于草书,把形体模糊化,用炽热纯粹的精神去迎接他人。这一条路,想穷尽空间。

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THE END-

本文标题:书法入门简本:如何开始书法的欣赏和实践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43.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书笙阁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刀部 红孩儿》-水墨汉字动画

《刀部 红孩儿》-水墨汉字动画

《刀部 红孩儿》-水墨汉字动画...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自古以来,写字的过程不仅仅在于“写好字”本身,尤其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有助于他们观察力、注意力、表现力、想象力、审美力的提升,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练字的过程是学生...

“廖松涛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书法馆开幕

“廖松涛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书法馆开幕

2022年8月19日,廖松涛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书法馆开幕,展览由荣宝斋主办。展览至8月28日结束,展期共十天。廖松涛 1973年生于江苏镇江。他先后师从多位大家习画35年,专业研究中国画及教学20余年...

《鹿部 好漂亮的梅花鹿》-水墨汉字动画

《鹿部 好漂亮的梅花鹿》-水墨汉字动画

《鹿部 好漂亮的梅花鹿》-水墨汉字动画...

古今的借条,书法与文化的另一种美

古今的借条,书法与文化的另一种美

关系再好,提到钱也不免难堪,就连白纸黑字的借据也失去了曾经的分量。今天给大家带来古今借条总汇,通过这些老借条,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情冷暖,体会借据的真正含义。【颜真卿借米,写出传世墨宝】颜真卿 乞米帖...

小学生练字必备!楷书5000常用字字帖汇总

小学生练字必备!楷书5000常用字字帖汇总

小学生必看楷书结构30法1、横平竖直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