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如今,书法已经不像古代那样用作日常记事,随处可见,但喜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朋友肯定也见过不少,上至书法大家下至无名小卒,但你真的知道什么样的是好书法吗?当然,艺术鉴赏存在个人喜好,今天仅提供最基本的欣赏步骤和角度供大家参考,或许你会发现从未领略到的中国书法之美。
一、通览全卷
这里说的通览并非浏览,而是把整部作品当成一件物体,不专注于某个细节,而去欣赏它的风格、章法和用墨特点。以下图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书信为例,通篇看去,它的布局有疏有密,分布自然,错落有致。
图/《清和帖》米芾 28.3x38.5cm
此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为纸本八行行书,约写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这幅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得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这幅字迹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二、探字里行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杜甫醉歌行诗》,为带草意的行书。从章法布局来看,法度严谨,行与行间隔较宽,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也很舒朗,像是一位美丽的仕女,温婉内敛。
图/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局部)》301cm*31cm
三、逐字精赏
以宋代米芾的代表作《蜀素帖》为例,在这幅帖中,你能看出每个字都形态不一,有的右斜,有的左倒,但无论是单独拎出某个字还是把这些形态不一的字摆在一起都不失和谐。
图/《蜀素帖》米芾 29.7×284.3cm
《蜀素帖》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形成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四、看一笔一划
这是传为王献之写的《中秋帖》,行草书。你会发现作品中的一些字已经相连,就算没有连上的,它们的收笔与下一个字的起笔之间也存在着关联,有一气呵成的流畅之感。
图/晋王献之书《中秋帖》 27cm*11.9cm
五、领略百家风格
上面的几个步骤是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地鉴赏了书法作品,但俗话说字如其人,同样的字,一百个人写出来就有一百种不同的风格!所以看遍书法世界,你会从中找到你最喜欢的行笔风格。下面渔公子和大家分享两幅与前面的书法风格都不同的作品。
乍一看,上面这幅作品没什么章法,但放荡不羁中又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流畅,让观者心中如一溪势如破竹的丛林江流,不讲究用笔,却没有败笔。
图/《松风阁》黄庭坚 32.8×219.2cm
接下来这幅字结构奇特,每个字像是一笔一划顿写,没有半点圆润,但细看又十分秀气。
六、感受题跋的味道
题跋很有意思,且可理解为各个历史时期书家间的隔空对话。我们还是拿《蜀素帖》为例,像乾隆和董其昌这样的题跋高手,他们在题跋时固然会考虑与作品之融合、大小布局、空间布白和铭章使用等情况。这些高手就会基于原作基础上,给后人呈现出了非常精彩、近乎豪华的装修,给人耳目一新,甚至是对原作的美感补充。
七、书法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这幅帖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为史称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寒食帖》。写《寒食帖》的时候,苏东坡正被贬于黄州,心中那个悲痛苍凉和绝望。而这篇书法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情感,势的起伏随着诗、诗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内文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那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如此跌宕起伏、气势奔放的在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对联和春联》-中国儿童书法动漫
在春节的前夕,有个叫“对对”的小朋友,他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两个会说话的红纸条,一个叫“上联”,另一个叫“下联”。他们俩总是一唱一和,像在说相声。“上联”说:“我先来,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紧接...
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沉着痛快
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纸本,(各)纵31.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无款印。所书从头至末,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一气呵成。崇宁元年(1102),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台北叶公超亦有一...
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家长必看!
想要考好成绩,不但要在学校上下一定的工夫,写一手好字也占很大的优势,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以下是最让阅卷老师讨厌的几种字体,希望不会看到你孩子写的字的影子。如果有,那就抓紧提醒孩子注意一下吧。远距离恋爱...
书法是瞬间的艺术,却是一生的功夫!
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在瞬间完成的,在这瞬间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现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技术、思想和意境。书法还是不可以重复的艺术,一件作品一个样,没有绝对一模一样的作品。书法还是一个...
清供图专用|花瓶、花架、花盆素材集锦
书画交流专业平台电话:18210978666...
书法的真谛可能只有一个,但表达方式和关注点可以有很多
KnowArt|畏庵姚杰 录自作诗其一 《旧吟一首》 急风催雨未容休, 且对湖山许暂留, 白石吹箫何处去, 荻花满落一船秋。...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