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书接上文,上一篇文章我们说,中国书法史,以东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为过渡期,前面是前期书法史,也是中国书法的不自觉时期;后面是后期书法史,也是中国书法的自觉时期。
(中国书法史分期)
我们这里说的前期的不自觉,是指书法作品的创作者基本没有自觉意识,其创作出来的所谓的书法作品,其创作目的除了功利目的外,大多出于实用性的,既不表达性情,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后期的自觉,是指书法作品的创作者已经具备自觉意识,其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其创作目的大多并非功利目的,在一般的实用性目的之外,还表达性情,展示自己的审美,甚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项穆著《书法雅言》,首列《书统》一节,作为全篇总纲。依其文中所述,书统即书法大统项氏认为:
宰我称仲尼贤于尧、舜,余则谓逸少兼乎锺、张,大统斯垂,万世不易。(第5页)
(山东临沂的王羲之像)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是公认的,并非项穆一家之言,这一点也不用争论,可是,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呢?也就是说,为什么王羲之会成为书圣呢?我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条:
(成为书圣的原因)
先说人脉
我们先看一看王羲之书法是怎么来的——
在王羲之之前,也有优秀的书法家,主要就是张芝和锺繇。
实际上,从秦书八体到汉书六体,指的都是中国书法的字体或者书体阶段,到东汉之后,经蔡邕、张芝、锺繇的努力,才渐渐使中国书法走向了书风阶段,蔡、张、锺三人实际上都创造了自己的书风,也就是说,从这三个人开始,上面所说的后期书法正式开始了。
王羲之的书法师从如下图(图片点击可放大):
(王羲之的书法师承)
看看王羲之与张芝、蔡邕、锺繇的师承关系,王羲之显然是个集大成者。早期杰出的书法家里,王导是他的伯父,王旷是他的父亲,卫夫人是他的姨母,王廙是他的叔父,这后两位都是锺繇的弟子,而且南渡之时,王廙带了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王导带了锺繇的《宣示表》,这两件书法精品,最后都传到了王羲之手里。
(河南长葛的锺繇像)
王羲之有绝好的人脉是他成为书圣的原因之一。
魏晋时代——书法、文学最好的时代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王羲之还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
魏晋时代,是崇尚个性解放的时代,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宗白华《宗白华讲美学》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年,299页)
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同上,304页)
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1981年,504页)
2、魏晋时代是艺术得到价值肯定的时代。在魏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尊重艺术,否则,王导、王廙南渡之时,兵荒马乱之际,多少金银细软都来不及携带,他们却偏偏要带上《宣示表》(见上一篇配图)和《七月二十六日帖》。
(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
顶级推手李世民。
此外,王羲之成为书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在两百多年后,遇到了最大的知音,也是最忠诚、最强有力的粉丝——唐太宗李世民。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
李世民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个书法迷,也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只不过他政治上的巨大成功掩盖了其书法上的成就。张怀瓘《书断》称我唐四圣(包括李世民)书法翰墨之妙,资以神助,开草、隶之规模,变张、王之今古,尽善尽美,无得而称(《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170页),这算是美上之词;当代书法家徐利明评论初唐四家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世民,他生生将薛稷替换掉了。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但这两条足可见李世民的书法造诣之高。
李世民钟爱王羲之书法,李世民评价锺繇体则古而不今;评价王献之疏瘦如枯树;评价萧子云无筋、无骨、无丈夫之气,但对于王羲之,李世民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尽善尽美。大唐立国之后,李世民倾国家之力,在民间搜集王羲之作品,如果是真品就高价买回,并加以临摹、珍藏,讲《篆刻史》时,我们提到过,为此,他甚至还专制了贞观小印,用于收藏。
(李世民和贞观小印)
李世民派萧翼智取《兰亭序》的之事,大家耳熟能详,甚至李世民死前坚决要求《兰亭序》原迹陪葬都是书坛流传已久的故事,这里均不再赘述。总之,李世民对于王羲之的情有独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尊《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钩摹数本,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将原迹摹成了大量副本,现在我们能见到的神龙本《兰亭序》,其实是摹本,并非原迹。
(《兰亭序》神龙本)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太宗对于王羲之的钟爱,致使大唐境内,全国上下,凡学书法者皆以王为尊,而唐代国祚绵长,几近三百年之久(618-907),这种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持久的推广,实在太有力度了。因此,自唐以后,王羲之书法成为后世书法楷模,其地位从未动摇。
唐太宗尊王的理由,是王书尽善尽美,属于优美典雅的类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社会化的适应性,富于典范意义。孙过庭《书谱》亦云: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王书的艺术风格,正是儒家悦感文化和经世致用、有着伦理教化意义的楷模,符合其道、德、仁、艺一体化思想的审美旨趣。在儒家思想为治世纲领的古代封建社会,王书楷模的独尊和大统的形成,实在是历史的必然。(第8页)
这里还有一段关于王书大统特点的总结,是重点,要划出来:
一是晋唐名家传承有绪的历史线索和宋元明清的帖学,构成一个完整的发展序列,其间书体不再演进,而只有风格的变化调节,最具书法艺术传统的典型意义。二是从宋代开始,明确以颜体为代表的唐宋人分支线索,与王系并行,而统归于王。……三是王书的中和之美,一经确立为正统,即成为其后一千多年的书写与审美、批评的基本思想和价值标准。(第9页)
造纸术和天赋
关于造纸,最传统的说法是蔡伦造纸(见《后汉书·蔡伦传》),其实,远在蔡伦之前,就已经有人使用纸张,现代已有西汉古纸发现,足以证明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但蔡伦总结了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却是可以肯定的,洛阳纸贵的成语,说明西晋时期纸已经成为最为普及的书写用具。到公元三、四世纪,纸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
(造纸工艺流程图)
王羲之是四世纪人(303-361),所以,造纸术成熟的时代,他正好赶上,这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纸张价格日趋低廉,这为王羲之创造了很好的书法学习、练习条件,或许这也算中国书法选择王羲之成为书圣的物质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王羲之自身的天赋,他必然是书法天才,但这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毕竟天赋是没办法学习得来的)。
总之,在王书大统确立之后,王羲之书法成为书法美的标准和楷模,学习书法,王羲之成为终极标杆。不过,近些年,中国书法发展似乎开始另辟新路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书法开始大行其道(甚至还有吼书、射书等),与王羲之渐行渐远了。
(王羲之画像)
我的意见:尽管王书大统也有负面作用,正如本书所说:王羲之大统的独尊,是以损害书法的自由发展为代价的,但如果真想在书法上有点成就,还是踏踏实实地学习王羲之吧,没有继承和基础,何谈发展,没有继承的个性,常常是怪胎,因为如果没有天才和理想作为支撑(那人会说,谁说我没有),怪诞就只剩下狂放的、破坏的缺点,只剩下哗众取宠的玩笑,往长远了看,就只有破坏的罪过,没有完成的好处。就像学诗词,你上来就学李白,累死了也学不好!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浅谈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张利国/文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在年轻的群体中,特别是在校学生,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书法审美观念短浅幼稚,方向不明,雅俗不辨、美丑不分,与文字严重“脱籍”。将字写得东道西歪、长撇短捺...
2023各地中考出现大量书法试题,书法不再是选修课!
2023年全国中考已告一段落各地区语文及历史中考试卷都出现了大量与书法常识有关的考点如甘肃、陕西、云南、安徽等地一起来看1甘肃白银、平凉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天水中考语文卷中均出现考察学生的汉字书写...
中国(滨州)首届简帛书法高级研修结业典举行
7月24日,中国(滨州)首届简帛书法高级研修结业典礼在滨州市莲华书院成功举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研究会会员、临济书院院长许敬峰,滨州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窦志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
写春联•斗方合体字福字宣纸萱卡福卡2025春节楹联对联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民俗文化,贯穿于华夏5000年文明的始终。中国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
99%行书写得好的都在看这个创作思路,干货啊!
要想行书写得好,字组章法少不了,这是书法圈公认的真理。不过很多资料上的讲解要么写的太简单,没啥信息量。要么就是长篇大论,看完了还不如不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尝试着以米芾风格的行书技法,用最简明易懂...
《提笔与按笔》-中国儿童书法故事
在书法的世界里,有一对好兄弟,一个叫提笔,一个叫按笔。提笔是个轻盈的舞者,每当他上场,毛笔就像飞机起飞一样,轻轻掠过纸面,留下细长轻盈的线条,好像在跳芭蕾舞。按笔呢,是个力大无穷的举重运动员,当他上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