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Sheng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推动西洋乐器发展的乐器壹形·如凤凰笙主要由笙簧、笙苗和笙斗三部分构成,手风琴、口琴等自由簧乐器的产生及管风琴的改良均有重要影响其次便是 笙苗。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硬木制作的笙脚。长短不一的笙苗如展翅的风翼,贰声·如凤鸣历史上有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笙演奏家王子乔。上方竹字头代表笙的材料,笙的背后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赞颂”先秦就已经是非常流行的乐器了:人们在聚会时都会演奏笙竽、琴瑟等乐器,尤其喜欢听吹笙竽。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
八音里的“笙”
初有13根竹管制成
清越高雅,音质柔和
独具中国民间色彩
【属八音之“匏”】

Sheng
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
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推动西洋乐器发展的乐器
壹
形·如凤凰

笙主要由笙簧、笙苗和笙斗三部分构成,古代常用葫芦作笙斗,唐代以后改为木制,经过世代的流传,最后铜斗又取代了木斗。

最为核心的就是笙的 簧片,亦作“笙簧”,每个簧片中有一细长的簧舌,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所以被称为“自由簧”。这也成为很多簧片乐器的鼻祖,手风琴、口琴等自由簧乐器的产生及管风琴的改良均有重要影响

其次便是 笙苗。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硬木制作的笙脚,并将簧片固定在上面。每根笙管下端有一个按孔,上端的则有一个音窗。用手指按住音孔吹奏,簧片震动就能发出甜美而清脆的声音。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 笙斗。笙斗前端连接笙嘴,根据音位的排列,将长长短短的笙苗插入其中,最后用笙箍把他们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一攒笙便组合完成了。

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
长短不一的笙苗如展翅的风翼,笙斗如风身,吹嘴如同风喙,整个看起来确实很像凤凰。

现存最早的中国匏制笙实物,是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彩漆笙,共出土6个,有12、14、18管三种。虽历2400多年,身体上的黑漆朱描图案仍清晰可见。
贰
声·如凤鸣

历史上有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笙演奏家王子乔。姓姬,名晋,字子乔,是周灵王的长子。他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和平,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这也是“吹笙凤鸣”一词的由来。由此可见笙不仅长得像凤凰,其声音也很似凤凰的鸣叫声,所以称其为“凤笙”。
叁
意·誉生命

《释名》中提到:“笙,生也。竹之贯匏,象物贯地而生也。以匏为之,故曰匏也。”
整体看,上方竹字头代表笙的材料,下方的生代表生长。破土而出,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细细分析其制作材料竹子,也是我们常说的“岁寒三友”“四君子”里的优秀代表。

不畏艰苦的环境,傲然挺立,百折不挠,笙的背后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赞颂。
肆
奏·人人爱

笙可谓是上得朝堂,下得民间,先秦就已经是非常流行的乐器了,人们在聚会时都会演奏笙竽、琴瑟等乐器,营造欢乐气氛。
接着奏乐
接着舞

有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滥竽充数”,说的就是笙的亲戚“竽”。古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笙竽,所以每次演奏都要求300人的大乐队。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假装精通吹竽,混入乐队中,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装样子不干活白领工钱。过了几年,齐宣王的儿子齐湣(min)王继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却偏爱竽独奏,于是下令让300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什么都不会的南郭先生怕被发现,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虽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以次充好,不过也侧面反应了,在当时笙竽都是很受欢迎的网红乐器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奏的需求,笙由于其结构上的缺陷,难以完成复杂的演奏要求,一度走向没落。在明清至民国时期,从起初的全民网红沦为了民间红白喜事凑热闹的乐器。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同时演奏多音的吹管乐器,不该就此沉没啊。

终于!终于!在1984年著名笙演奏家翁镇发、与山东艺术学院笙教授牟善平、上海音乐学院笙专业教授徐超铭两位名家成功研制出了37簧传统改良笙,此37簧在最大限度保留传统演奏灵魂“和音法”基础上,拓宽了多元艺术演奏空间,更从中国走向世界,赋予“笙”全新的生命力,被誉为
天下第一笙
想成为“天下第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37簧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音域更全
原本的笙由于笙苗数量限制,只能演奏一部分音调和简单的合音,改良后三个八度内的半音齐全,想什么音调就有什么音调,而且指法也更灵活,操作更容易。
02 音量更平衡
03 空间更节约
采用汉代折叠管的技术,使高音笙苗和低音笙苗能共享空间,大大缩短了笙苗的长度,看起来更精致美观。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可能笙就会很长,演奏的时候完全看不到演奏者。
咱就是话也不多说了
直接上家伙
今天的最后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天下第一的魅力~
重点回顾
1、笙是八音中的“匏”类乐器,古代常用葫芦作笙斗,唐代以后改为木制,经过世代的流传,最后铜斗又取代了木斗。
2、笙主要由笙簧、笙苗和笙斗三部分构成,古代多为十三簧、十七 ,现代后。
3、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乐器,对西洋乐器发展有巨大贡献。
4、笙盛行与先秦,明清时代走向没落,新中国成立后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5、37簧传统改良笙被誉为天下第一笙,具有音域更广、音量更均衡、体积更小巧的特点,解决了传统笙的局限,让笙从没落再度走向辉煌,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
本期的乐器科普就到这里啦
下一期我们又会和谁相遇呢?
我们的乐器猜猜又来了~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无用之用” 的笙: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表达
在大众传统的认知范畴里,笙,这一古老的簧管乐器,常奏响于宫廷雅乐的庄重场合,或是穿梭在民间欢歌的热闹氛围中,承载着千年流转的悠扬音韵。从古代诗词里便能一窥它的身影,李贺在《天上谣》中写下 “秦妃卷帘北...
苗族电影《吹吧,徒弟》杀青,再现云南苗寨两代芦笙人传奇
近日,由云南王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白浪担纲总导演、吉喆、王峰导演、王红彬、李连旺编剧,摄影师燕玉凯执拍的苗族题材电影《吹吧,徒弟》在云南楚雄州大姚县圆满杀青。 电影杀青 剧组人员...
《新视觉》吴彤·笙声不息
他出生于民乐世家,自小就感受着中国传统音乐的耳濡目染,他年少叛逆,组建中国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扛起民族摇滚的大旗,年过而立,他的音乐开始跨界于民族与古典,传统与现代,多年来,他专注于中国管乐的传承与...
当萌娃遇上芦笙,寓教于乐绽放非遗文化魅力
近日,禄丰市和平镇文化中心联合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族芦笙制作吹奏代表人张建华老师走进平掌小学,开展和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学起来、跳起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
吴彤的自我介绍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百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吴彤。我是一个吹笙的人,也是一个唱歌的人。大家知道我可能会是从轮回乐队的专辑或者演出中,或者我自己的演出演唱,或者是我吹笙的作品当中。所以无论是演奏演唱还是创作作词作曲,那么...
声音装置《笙声吟引》为三十支笙而作的音乐会导引
曲:张梦 这首乐曲受“雅乐新奏”概念的启发。采用了雅乐的一组和音列进行重新的声部配比及节奏重组。在演奏排位上巧妙设计为由三...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