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在敦煌莫高窟第 220 窟《药师经变》壁画中,佛国乐队的中央位置,一位菩萨乐伎双手捧持着一件形似凤凰展翅的乐器 —— 十七根管身呈扇形排列,管端缀着流苏,笙斗上隐约可见鎏金纹饰。这件被后世称为 "唐笙" 的古老乐器,正以其独特的形制与演奏姿态,向千年后的观者诉说着盛唐音乐的辉煌。
一、形制解码:从壁画到实物的千年印证
敦煌壁画为我们揭开了唐笙的神秘面纱。第 220 窟的笙斗插管数量与《通典・乐典》记载的 "笙,十三簧" 完全一致,但实际管数却达十七根,这种 "十三簧十七管" 的设计,通过 "义管" 技术实现了音域扩展 —— 平时隐藏的两根义管在转调时插入,使笙的音域从十二律扩展至十七律,构建出完整的半音阶体系。这种设计在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十七簧笙实物中得到印证:其笙斗长 28 厘米,管径 8 毫米,管身采用湘妃竹制成,簧片为青铜薄片,通过蜂蜡固定在笙脚上。
壁画中的笙管排列也暗藏玄机。第 159 窟文殊变中的笙管呈扇形展开,最长的 "宫苗" 位于右侧,与现代笙的直线排列截然不同。这种设计源于唐代 "凤翼" 美学 —— 笙管模拟凤凰尾羽的弧度,既符合《诗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的意象,又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了共鸣效果。正仓院唐笙的音位排列更显精妙:清羽、变徵两音互置后,演奏者只需单手即可完成五度和音或四度和音的吹奏,这种 "交叉指法" 体系比现代笙的音阶式排列早出现了一千余年。
二、演奏场景:佛国乐舞中的声影交织
敦煌壁画为我们复原了唐笙的演奏场景。在第 112 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笙与琵琶、箜篌、筚篥等二十余种乐器组成庞大的佛国乐队,笙手采用 "抱笙式" 手势 —— 五指张开向内旋转,拇指与中指轻按音孔,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这种姿势既便于控制多管发音,又能保持乐器的稳定。更令人惊叹的是第 172 窟的飞天乐伎:她们手持笙管凌空飞舞,衣袂飘带与笙管流苏形成动态呼应,仿佛将乐音化作了可视的流光。
唐笙在宫廷燕乐中的表现同样震撼。根据壁画与文献记载,唐代坐部伎乐队中,笙与横笛、筚篥组成 "左方之乐",承担旋律与和声的双重任务。日本雅乐保留的唐笙演奏技法显示,唐笙可同时吹奏五个音的和音,其 "合竹法" 和音体系包含纯五度、纯四度及八度叠加,这种复杂的和声效果远超现代笙的演奏范畴。在《敦煌廿咏》音乐会中,复原的唐笙与凤首箜篌、五弦琵琶合奏,成功再现了唐代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的宏大场景。
三、颠覆认知:被误解的 "传统" 与失落的技艺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笙是民间乐器,实则唐代笙是宫廷雅乐的核心。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笙,其鎏金笙斗与镶嵌宝石的管身,彰显着皇家器物的尊贵。更颠覆认知的是唐笙的演奏技法 —— 现代笙的 "上五下四" 和音体系,实则是宋代以后简化的结果。唐代 "合竹法" 和音包含十个音的叠加,其声学原理与现代电子音乐的频谱合成惊人相似。敦煌壁画中笙手的 "呼舌" 技巧,通过舌根快速颤动产生碎音效果,这种失传的技艺直到 20 世纪才被重新发掘。
唐笙的失传与宋代乐器改革密切相关。为适应市井音乐的需求,笙的形制逐渐简化,十七簧被十三簧取代,义管技术失传,和音体系也从多音叠加简化为单音陪衬。然而敦煌壁画与正仓院实物证明,唐笙的音乐思维远超我们的想象 —— 其十七管配置对应 "八十四调" 理论,每根笙管都能独立演奏半音,这种系统化的和声体系在中世纪独步全球。
四、文明对话:从敦煌到世界的音声遗产
唐笙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远播异域。日本雅乐中的笙虽保留了唐笙的形制,但其音域与和音技法已大幅简化,仅能吹奏十五个音。而欧洲自由簧乐器的发明,更与唐笙有着直接关联 ——1777 年法国传教士钱德明将唐笙带入欧洲后,丹麦管风琴制造家科斯尼克仿照其簧片原理改进了管风琴,开启了西方自由簧乐器的革新之路。现代电子音乐中,笙的音色被广泛采样,游戏《原神》璃月地区配乐使用的电子笙音色,正是对唐笙 "中和之美" 的当代诠释。
在西方常能见到的管风琴
当我们凝视敦煌壁画中的笙影,看到的不仅是一件乐器的形制,更是一个文明的精神图腾。唐笙的十七根管身,恰似连接天地的音声桥梁;其簧片振动的频率曲线,暗合着宇宙万物的共振法则。从曾侯乙墓的青铜簧片到神舟飞船搭载的太空演奏笙,这件古老乐器用三千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文化基因,永远在守正创新中延续,在跨文化对话中永恒。
相关文章
笙里的中华文明史
“笙”在中国远古乐器的璀璨星河中,笙犹如一颗永不坠落的恒星。当古埃及的箜篌、美索不达米亚的里拉琴早已沉入历史长河,这件由竹管与匏斗构成的乐器却奇迹般延续着三千年的生命脉搏。它不仅是《周礼》记载的雅乐"...
《原风景》日本笙(to the Gesisis)(1998)
曲:汤签让二(Joji Yuasa) 汤签让二的原风景诞生于1998年。Yuasa被视为日本别具一格的现代作曲家。细腻的音...
台州三位“00后”吹奏员国赛获奖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本报记者诸葛晨晨 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活动结果日前公布,台州有3人获青少年组“未来之星”奖项,他们是来自台州市金龙少儿民族管乐团的“00后”选手谢濡泽、刘瀚琦和张...
《未知时间的第二种预想》笙即兴
曲:张梦 这是一首笙与未知乐器共同演绎的即兴。除笙的演奏者以外,另外参与的乐手从人数及编配上都是未知。在演出前一天最终决定...
吴彤介绍什么是“笙”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笙这个乐器呢应该是中国的本土发明。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一个非常具有~包含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的符号的那样的一个乐器。民族管乐器.那么笙原来在先秦的音乐的分类法中它叫八音分类就是用乐器的材质来分类。它叫金石土革...
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
原标题: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近年来,大部分民族乐器企业加强了乐器改革的力度,注重声学品质的提高,传统民族乐器内在品质不断提高,创新乐器频频问世,民族乐器专利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家知识...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