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失传的唐笙寻踪:敦煌壁画中的笙影

失传的唐笙寻踪:敦煌壁画中的笙影

3个月前 (06-27) 热度:332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药师经变》壁画中,佛乐队的中央位置一位菩萨乐伎双手捧持着一件形...

在敦煌莫高窟第 220 窟《药师经变》壁画中,佛国乐队的中央位置,一位菩萨乐伎双手捧持着一件形似凤凰展翅的乐器 —— 十七根管身呈扇形排列,管端缀着流苏笙斗上隐约可见鎏金纹饰。这件被后世称为 "" 的古老乐器,正以其独特的形制演奏姿态,向千后的观者诉说着盛唐音乐的辉煌。

一、形制解码:从壁画到实物的千年印证

敦煌壁画为我们揭开了唐笙的神秘面纱。第 220 窟的笙斗插管数量与《通典・乐典》记载的 "笙,十三簧" 完全一致,但实际管数却达十七根,这种 "十三十七管" 的设计,通过 "义管" 技术实现了音域扩展 —— 平时隐藏的两根义管在转调时插入,使笙的音域从十二律扩展至十七律,构建出完整的半音阶体系。这种设计在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十七簧笙实物中得到印证:其笙斗长 28 厘米,管径 8 毫米,管身采用湘妃竹制成,簧片为青铜薄片,通过蜂蜡固定在笙脚上。

壁画中的笙管排列也暗藏玄机。第 159 窟文殊变中的笙管呈扇形展开,最长的 "宫苗" 位于右侧,与现代笙的直线排列截然不同。这种设计源于唐代 "凤翼" 美学 —— 笙管模拟凤凰尾羽的弧度,既符合《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的意象,又通过空气力学优化了共鸣效果。正仓院唐笙的音位排列更显精妙:清羽、变徵两音互置后,演奏者只需单手即可完成五度和音或四度和音的吹奏,这种 "交叉指法" 体系比现代笙的音阶式排列早出现了一千余年。

 

二、演奏场景:佛国乐舞中的声影交织

敦煌壁画为我们复原了唐笙的演奏场景。在第 112 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笙与琵琶箜篌、筚篥等二十余种乐器组成庞大的佛国乐队,笙手采用 "抱笙式" 手势 —— 五指张开向内旋转,拇指与中指轻按音孔,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这种姿势既便于控制多管发音,又能保持乐器的稳定。更令人惊叹的是第 172 窟的飞天乐伎:她们手持笙管凌空飞舞,衣袂飘带与笙管流苏形成动态呼应,仿佛将乐音化作了可视的流光。

 

唐笙在宫廷燕乐中的表现同样震撼。根据壁画与文献记载,唐代坐部伎乐队中,笙与横笛、筚篥组成 "左方之乐",承担旋律和声的双重任务。日本雅乐保留的唐笙演奏技法显示,唐笙可同时吹奏五个音的和音,其 "合竹法"音体系包含纯五度、纯四度及八度叠加,这种复杂的和声效果远超现代笙的演奏范畴。在《敦煌廿咏》音乐会中,复原的唐笙与凤首箜篌、五弦琵琶合奏,成功再现了唐代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的宏大场景。

三、颠覆认知:被误解的 "传统" 与失落的技艺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笙是民间乐器,实则唐代笙是宫廷雅乐的核心。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笙,其鎏金笙斗与镶嵌宝石的管身,彰显着皇家器物的尊贵。更颠覆认知的是唐笙的演奏技法 —— 现代笙的 "上五下四" 和音体系,实则是宋代以后简化的结果。唐代 "合竹法" 和音包含十个音的叠加,其声学原理与现代电子音乐的频谱合成惊人相似。敦煌壁画中笙手的 "呼舌" 技巧,通过舌根快速颤动产生碎音效果,这种失传的技艺直到 20 世纪才被重新发掘。

唐笙的失传与宋代乐器改革密切相关。为适应市井音乐的需求,笙的形制逐渐简化,十七簧被十三簧取代,义管技术失传,和音体系也从多音叠加简化为单音陪衬。然而敦煌壁画与正仓院实物证明,唐笙的音乐思维远超我们的想象 —— 其十七管配置对应 "八十四调" 理论,每根笙管都能独立演奏半音,这种系统化的和声体系在中世纪独步全球

四、文明对话:从敦煌到世界的音声遗产

唐笙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远播异域。日本雅乐中的笙虽保留了唐笙的形制,但其音域与和音技法已大幅简化,仅能吹奏十五个音。而欧洲自由簧乐器的发明,更与唐笙有着直接关联 ——1777 年法国传教士钱德明将唐笙带入欧洲后,丹麦风琴制造家科斯尼克仿照其簧片原理改进了管风,开启了西方自由簧乐器的革新之路。现代电子音乐中,笙的音色被广泛采样,游戏《原神》璃月地区配乐使用的电子笙音色,正是对唐笙 "中和之美" 的当代诠释。

在西方常能见到的管风琴

当我们凝视敦煌壁画中的笙影,看到的不仅是一件乐器的形制,更是一个文明的精神图腾。唐笙的十七根管身,恰似连接天地的音声桥梁;其簧片振动的频率曲线,暗合着宇宙万物的共振法则。从曾侯乙墓的青铜簧片到神舟飞船搭载的太空演奏笙,这件古老乐器用三千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文化基因,永远在守正创新中延续,在跨文化对话中永恒。


本文标题:失传的唐笙寻踪:敦煌壁画中的笙影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604.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小雨欣欣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TAGS: 唐笙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阿细欢歌》- 巢和新笙笙室内乐团(刘瑜笙室内乐团)四川音乐学院

《阿细欢歌》- 巢和新笙笙室内乐团(刘瑜笙室内乐团)四川音乐学院

作曲:林伟华 胡天泉编配:刘瑜演奏:巢和新笙笙室内乐团(刘瑜笙室内乐团)刘瑜笙室内与图案成立于2009年6月,是西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笙乐团之一,拥有丰富的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形式的演出经验,乐团艺术...

笙协奏曲:《文成公主》

笙协奏曲:《文成公主》

曲:高扬、张式功、唐富以下内容取自 “笙韵情浓” 国声35周年音乐会笙协奏曲“文成公主”描述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大唐盛世,贞观十二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要求迎娶唐朝公主。唐太宗在宫中选定一...

中华古乐器“笙”传奇的来历,使得它吹奏出的音乐叫“凤鸣”

中华古乐器“笙”传奇的来历,使得它吹奏出的音乐叫“凤鸣”

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笙的外形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说文》中说:“笙,十三簧,像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全程高能《万物笙》狂刷屏 传统乐器被吴彤玩出“新生命...

全程高能《万物笙》狂刷屏 传统乐器被吴彤玩出“新生命...

B站的跨年晚会“2020最美的夜—bilibili晚会”又刷屏了!!从12月31日晚播出至今,音乐人、演奏家吴彤与百人乐团合作的《万物笙》被网友狂刷“前方高能”。十分钟的时间里,吴彤用笙等多种乐器与乐...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笙应该算是管乐里比较好学的了吧,俗话说『千日管子百日笙』。 具体地来说,乐器演奏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音准,然后是节奏,然后是音色,优先把这三项掌握好再去考虑音乐性、情...

杨荫浏:笙——竽考(四)

杨荫浏:笙——竽考(四)

编者按:《笙——竽考》是杨荫浏先生晚年时期的力作。杨先生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出土实物,以及民间现存乐种论述了笙竽之区别。通过比较宋代19簧和笙、智化寺17簧笙与清代雅乐17簧笙可知,笙上各管音高存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