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是曾与柏林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BBC交响团和法国电台管弦乐团等闻名遐迩的乐团合作的旅德著名笙演奏家吴巍,将上演德国作曲家为其量身定做的笙协奏曲《土与火》。同时华乐团大提琴首席徐忠也将以罕见的大提琴独奏登场。新华网记者同时采访了新加坡华乐团指挥郭永德、大提琴首席徐忠,这一次最大特色是运用了大提琴独奏,但用西方的大提琴来阐释。笙的表演者吴巍是中国演奏家,现在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在西方国家独当一面的华乐独奏家。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1月28日电(记者 郭鸽 李彦 实习记者 左昊畅)新加坡华乐团“笙琴一夜”演奏会将于2013年12月7日晚8点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举行。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是曾与柏林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BBC交响团和法国电台管弦乐团等闻名遐迩的乐团合作的旅德著名笙演奏家吴巍,将上演德国作曲家为其量身定做的笙协奏曲《土与火》。同时华乐团大提琴首席徐忠也将以罕见的大提琴独奏登场。在音乐会前期,新华网记者同时采访了新加坡华乐团指挥郭永德、大提琴首席徐忠,为观众详细地介绍即将到来的音乐会详情。
图为新加坡华乐团指挥郭永德
郭永德:这一次最大特色是运用了大提琴独奏,并且和中国传统乐器“笙”搭配,一中一西。大提琴由我们的首席徐忠担任独奏,曲目是《成吉思汗随想曲》,属于东方故事,但用西方的大提琴来阐释。笙的表演者吴巍是中国演奏家,旅居德国,现在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在西方国家独当一面的华乐独奏家。他不只在欧洲、美国和当地一些民间交响乐团合作,还能够攀到一个高峰,和柏林爱乐、洛杉矶爱乐、BBC交响乐团、法国电台管弦乐团这样的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共同演出。所以这一次,他以华人演奏家的身份表演德国作曲家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西方作品,这两者是一个颠倒,是一种中西交融对话。
记者:这一次的取名有何寓意?
郭永德:“笙琴一夜”演奏会就演奏一场,所以称它是“一夜情”。吴巍这次演奏的曲目有20分钟,篇幅非常大。我们为了还原笙本来面目,还安排了传统乐曲。除了山西的晋调,还有一首独奏古曲盘涉调,这个形式是非常原生态,非常少有的。据说这是由古代传下来的,唐代的曲牌,非常有历史渊源。但是一变就变成了西方乐曲,可见中国乐曲的可塑性是多么强。
华乐团用的乐器不全来自汉族,比如胡琴来自胡人,扬琴来自西洋,琵琶也是从丝路传播过来。唯独那些乐器的名称是单独一个字的,如“笙、箫、琴、筝”,这些才是真正的中国本土乐器。在中国,香港,为了让华乐更有民族特色,有些乐团会把担任乐团低音部的大提琴改成别的形式,这会更带有中国的元素。但是新加坡的特色就是作为移民国家,中西结合,我们也没有这个包袱说一定要传统中国乐器。而且目前为止,我们觉得在制作方面,其它乐器音色上还没有到达大提琴的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提琴这一次不单单只是伴奏乐器,还成为独奏乐器。有一首关于成吉思汗的作品,原来是写给马头琴和大提琴双重奏,这一次马头琴的声部交给了胡琴,更有华乐特色。
郭永德:这次最大亮点就是大提琴和笙的汇聚,也代表着中西文化的交融。12月7日是华乐团今年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第一首音乐会的序目是《新世纪音乐会序曲》,由唐建平在公元两千年的时候创作,用的素材是《金蛇狂舞》。原来的版本从头到尾节奏欢快,但他的编曲有抒情的部分,更有新意。第二首选择的是梅华操,是用福建南音曲牌,是一首典雅宁静的乐曲。这样可以把前面的气氛融合,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沙迪尔传奇讲述了英雄的故事,是近十年的代表作,去年在中国民乐作品的展演上面获奖,非常有新疆的异域风情。
记者:指挥中西方乐曲时在指挥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郭永德:技术上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中西方乐器的不同,没法一一对应。最后一首土与火,是西乐移植过来给华乐的版本,有些时候需要做一些调整,在一些乐器搭配上可能用的没有那么完美,这就是我们这个时候作为指挥需要去做的,在排练时把民族音乐的特色凸显出来。另外一个不同是在诠释处理方面。土与火有很多原始性的民间素材,当地的一些原著民的宗教仪式和舞蹈,都和东方的不太一样。作为指挥除了音乐以外还要去做一些考察和了解,在诠释方面才能够带动乐队去达到相应境界。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乐器养护丨古老的正月之音 笙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它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二)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二、三、四课:单吐、双吐、三吐
一、音阶练习:是学好芦笙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熟悉每个音对应的手指位置。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应该由慢至快,上下行反复循环练习,中音区熟练了以后再发展到低音、高音区的各个音当中进行练习。二、単吐音...
《新视觉》吴彤·笙声不息
他出生于民乐世家,自小就感受着中国传统音乐的耳濡目染,他年少叛逆,组建中国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扛起民族摇滚的大旗,年过而立,他的音乐开始跨界于民族与古典,传统与现代,多年来,他专注于中国管乐的传承与...
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苗家人一生离不开他做的这一把芦笙
▼做满120个芦笙,你就能出师了。50年前,父亲这样对16岁的莫厌学说。莫厌学是贵州雷山县排卡寨人,排卡在苗语中的意思,就是斜坡上的芦笙村。从16岁起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苗族芦笙,这门技艺传到他手里,已经...
《题献II》为37簧笙与弦乐四重奏(2006)
曲:许舒亚《题献》的构思是基于今天已被遗忘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在英国作曲家约翰·塔弗纳的弥撒曲的主音阶与和声的风格基础上重新建筑新的概念、注入了现代元素创作而成。《题献II》是继《题献》之后...
《江南柳》笙文曲
曲:冯海云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天意与风慵。...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