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尺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也有「尺八」这种乐器,多与筝和地歌的三味线合奏,之后产生了专门为尺八创作的曲目,大量的现代曲目被创作演奏,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尺八的名曲有《六段之调》(与筝合奏。(来自网络介绍)角落里的乐器介绍 | 为什么说它是「归国乐器」呢,人们常说它是「归国乐器」,原来尺八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其最早的历史可远溯至距今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竖吹管乐器骨笛,尺八之名也开始出现在书籍之中。
有一件乐器,大部分的人在此之前没听过、没见过,直到去年被拍成纪录片大家才注意到它,而一经展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和了解,让人们开始接触和认识它,它就是尺八。
尺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也有「尺八」这种乐器,但是现在已经非常罕见。由于长度多为一尺八寸,故名“尺八”,但实际上由于种类繁多,长度并非统一。除了最常用的一尺八寸的以外,其次常用的是一尺六寸(著名作品《春之海》就使用这种)。由竹子的根部制成。演奏时,通过上部的“歌口”的孔吹气,双手按孔发出各种乐音。正面4个,背面1个指孔。
尺八的主要流派有“都山流”和“琴古流”。两个流派的记谱方式略有不同。在中世时期,主要是筝曲和地歌的曲目改编而来,多与筝和地歌的三味线合奏,成为三曲合奏。 之后产生了专门为尺八创作的曲目,成为"本曲"。除了独奏,还有二重奏等多种形式。明治时代之后,吸收西洋音乐的元素后,大量的现代曲目被创作演奏。
尺八的名曲有《六段之调》(与筝合奏,八桥检校作曲),《千鸟之曲》(与筝合奏,吉泽检校作曲),《春之海》(现代曲,宫城道雄作曲)等等。(来自网络介绍)
刚开始见到它的时候,外形没什么特别的,它有点像我们常见的萧,却与萧不同。人们常说它是「归国乐器」,这就让多数人很好奇了,为什么说它是「归国乐器」呢?
原来尺八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竹子所制,顶端开有斜切面吹口,一般为五孔(前四后一),以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其最早的历史可远溯至距今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竖吹管乐器骨笛;到黄帝时期,古书《吕氏春秋》上亦有「黄帝使伶伦伐崑崙之竹为笛」的记载,即黄帝命乐官伶伦伐竹做律管,始见竹制作管乐器,这应该就是尺八的雏形;而到东汉时期,作为尺八前身的羌笛就已流传于民间。到隋唐时期,尺八已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尺八之名也开始出现在书籍之中,而尺八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随着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随着中国文化传入日本,这时候的尺八是被作为佛教法器传到日本的,其演奏技法并没有延续下去,直到南宋时期,相当于日本的鎌仓时代,由日本普化宗的禅宗和尚觉心来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习吹奏尺八,回国带回尺八及《虚铃》和《虚空》 等尺八曲,才渐渐成为演奏乐器。而我国尺八,在宋朝时期随著它动盪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笛、萧等乐器的发展和替代,逐渐消失不见了。
唐代尺八
很多人会将乐器中的「洞箫」和「尺八」搞混,但其实要区分它们并不难,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智慧藏》记载,尺八与洞箫的形状、音响及演奏法类似,但管身部分尺八较洞箫短而粗,声音部分尺八大于洞箫。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经典电影《芦笙恋歌》,写尽云南之美
云南之美,我一直以为,远远不是香格里拉,泸沽湖,玉龙雪山…那么简单,你要从它多彩的民族风情,影视,山歌,服饰,节日,美食中去寻找。坐标武汉,今日,宅家无聊的我又看了一部关于云南的老电影《芦笙恋歌》,还...
【非遗文化小课堂】手工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非遗文化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建国以来,创作的第一首笙独奏曲名扬世界,你知是哪部经典瑰宝?
百鸟之王——凤凰:美丽、高尚——笙独奏曲《凤凰展翅》笙的起源及美学分析一、笙之起源笙,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它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
笙文化漫谈
核心内容:笙的历史、种类及发展历程主要形制:葫芦笙、芦笙笙是中国古代的吹奏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在古代,笙被称为巢或者和,《尔雅》中记载:大笙谓...
10年,民族乐器专利年总量增长4倍
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笙外观古朴、音色柔美、工艺精良74项发明专利,405项实用新型专利,378项外观设计专利,2021年民族乐器专利共计857项。虽然专利总数同比下降10.5%,但是仍然...
云南双柏“虎笙”动地迎虎年 非遗“三笙”闹新春
前两天,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当地的居民通过跳国家级非遗项目“老虎笙”,迎接虎年的到来。“老虎笙”,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彝族民间艺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