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笔法是很多人学书法入门的第一个门槛,唐人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说道: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也就是说书法的笔法是蔡邕跟神人学的,历代书论当中关于笔法的论述较为纷杂,其实我们通过总结历代笔法以及书论,任何一种笔法都不出这三种运动之藩篱。而绞转与提按的用笔则使书法产生了无数种的变化。《散氏盘》局部平动的笔法在先秦时代的铭文当中较为常见,《峄山刻石》这一类作品的风格笔法较为单一,的笔法其实是多面锋运动的形式,笔法为晋人最为主要的用笔动作“
文/安伟波 三余书社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笔法是很多人学书法入门的第一个门槛,这一步跨不过去,是进不了真正的书法大门的。关于笔法,唐人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说道:
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姪(一说“子”)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传终于此矣。
也就是说书法的笔法是蔡邕跟神人学的,然后只传了二十三人,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可信的。
历代书论当中关于笔法的论述较为纷杂,歧义颇多。李少温在《翰林密论》当中说道:
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赲笔。
这是对于笔法的一种较为全面的概括,但还是显得过于繁复,其实我们通过总结历代笔法以及书论,基本可以将笔法总结为三个方面,即:绞转、提按、平动,任何一种笔法都不出这三种运动之藩篱。
平动
平动是运用任何书写工具在书写任何文字的时候都离不开的一种运动方式,而绞转与提按的用笔则使书法产生了无数种的变化。

《散氏盘》局部
平动的笔法在先秦时代的铭文当中较为常见,这是书法成熟之后较为广泛的一种应用形式,比如先秦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一直到后来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等作品。

《峄山刻石》
这一类作品的风格笔法较为单一,主要以平动为主,在结构的弯曲之处,这里的笔法是用一侧锋进行的曲面平动,这与我们后面要说的“绞转”用笔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用单侧锋,一个是用多面锋。
绞转
关于“绞转”的笔法其实是多面锋运动的形式,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晋人笔法”,这种用笔方式也恰恰是晋人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频有哀祸帖》与《初月帖》
我们看王羲之《频有哀祸帖》中的“频”、“祸”、“增”、“感”,与《初月帖》中的“遣”、“过”、“报”等字,皆可作为绞转笔法的范例。

《频有哀祸帖》中字例
《频有哀祸帖》中的这个四个字例,其外弧线变化极为丰富,或直或曲,或张或紧,或方或圆,这都是“绞转”的结果,绞转的用笔并不是一味中锋,而是中侧并用,先有空中动作,入纸之后调为中锋,转折处变换锋面,锋端时而向左,又时而向右,时而在笔画的轮廓当中,正是在循环往复的锋面调换当中,极尽变化之能事。

《初月帖》中“遣”、“过”、“报”
如上图所示“遣”字从入纸之后,毛笔进行了六次换锋的动作,如图中框线所示,这种换锋便是从侧锋进入中锋变化的“绞转”笔法,其余诸字画框部分亦同此理。
提按
“绞转”笔法为晋人最为主要的用笔动作,从最初书法形成时的直线与曲线的平动,再到笔法发展之后的绞转,书法之笔法达到了一种空前的丰富,当然,这仅在唐楷形成之前。
在初唐时期,产生了初唐四大家,唐楷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以至于后世的宋、元、明、清皆以唐楷作为书法的基础,在继承和深入研习唐楷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提按为主要笔法的书法系统。

唐楷的形成多来自于南北朝时期与隋代的用笔特点,这种笔法以提按方折为主,强调转折处的夸张“筋节”,整个大唐时期,只有少数的唐楷作品保留了绞转的笔法。
提按的用笔贯穿了整个唐楷,线条的灵活性远不如晋人,这就是因为“绞转”笔法的缺失,整饬有余,而灵动不足。
刘熙载在《书概》当中说道: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
所以这种提按用笔是贯穿始终的,“提按”与“绞转”是最基本的书法用笔方法,也是完成一件书法作品的关键。

清代馆阁体小楷
唐楷在书法史上是一个分水岭,唐以前书法重绞转,唐以后的笔法重提按,在哲学史上我们常说:一种现场形成的久了,一定会产生流弊。在书法史上亦是如此,唐人以后重提按而弱绞转的笔法自宋、元、明一直到清朝馆阁体的流行,使书法变得严重程式化。
当然各中仍有探索者,比如宋朝的黄庭坚、米芾,虽较之前人有所突破,但亦难挽笔法将颓之势。这也是为什么唐以后很难出现像王羲之、颜真卿这样影响深远的大书法家的原因。
“余学草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这里说的“古人笔意”其实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晋人笔法,“书入魏晋”乃是摆脱“俗气”的不二法门。

米芾与黄庭坚的作品
《宣和书谱》中说米芾:
“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这里“四面”用笔其实就是对晋人笔法的一种概括,米芾所谓的“刷字”也是对于绞转笔法的一种深切体悟,同时是对于强调提按的一种驳斥。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平动乃是毛笔单侧在纸面上的运动,提按是垂直于纸面的运动,而绞转则是利用不同锋面进行垂直于纸面的一种旋转方式,它包含了平动与提按。
许多人在临帖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笔法的技巧,用单侧锋书写在临帖的时候似乎也能在外形上达到某种相似,但这就好比金庸武侠小说当中用小无相功的内力运转少林七十二绝技一般,虽运用自如,但是却似是而非罢了!
文/安伟波,号彧白,三余书社签约书法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王珞丹书法很别致,沉稳中见洒脱,首位写入“笔尖上中国”的明星
众所周知,娱乐圈擅长书法的男女明星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女明星,也逐渐呈现一种涨姿态,“女神”导演徐静蕾,自成一体,写入了方正字库,“娘娘”专业户孙俪,写得一手精湛的隶书,颇有大家风范,还有歌坛大咖蔡依林...
玩转“章、草融合”,你得看看康里巎巎!
康里巎巎(nao,二声)(1295~1345)蒙古族(康里部),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字子山,号正斋、恕叟。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书名世。书与赵孟頫、鲜于...
学米芾的,都在抢这本书!一学就会!
在此之前,米芾指导书在市场几乎为0…当一本高水准的米芾指导书上市后,快速刷爆了整个书法圈,名家编著,技法解读得太棒了!被大量书法大咖背书、学习者争相抢购,尤其是学米芾者更是热血沸腾!四度售罄,爆售53...
书法欣赏七步走,一步一境界
一、通览全卷这里说的通览并非浏览,而是把整部作品当成一件物体,不专注于某个细节,而去欣赏它的风格、章法和用墨特点。以下图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书信为例,通篇看去,它的布局有疏有密,分布自然,错落有致。图/《...
高新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征稿启事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反映烟台高新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在区工委、管委正确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全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以艺术的形式讴歌全区经济社...
史上最贵的一幅行书,随便一个字就能换辆奔驰!
有人曾经总结过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在近年来的拍卖成交价,其中许多作品的成交价都令人叹为观止。排在前三的,第三名是北宋欧阳修的学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局事帖》,此帖整体的篇幅,也就一平尺多一点,...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