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以前的中国民族器乐的记谱法如果用现在的时髦词,简谱比五线谱更受青睐。建立在以自然泛音列上的三和弦为基础的复音音乐,复音系统的音乐是没有的;简谱比较适合记录单声部音乐,没有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用首调唱名法演奏或聆听音乐,这也和简谱记谱法的记录方式是一致的,这些都比较符合简谱记谱法的特点,五线谱最便捷那么为啥现在好多民族乐团都在用五线谱”国内率先使用五线谱的民族乐团是文化部直属的一个乐团。而乐团用的乐谱均是简谱。
文 | 杨春林
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是采用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的。所以,以前的中国民族器乐的记谱法如果用现在的时髦词,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对演奏音高、音位的记录,“一条腿”就是师傅的口传心授。
简谱最符合国情
至近代,简谱传入我国,由于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音高,笔画少,加上高低八度的点,记录的符号相对减少,而且能表示出节拍、连奏、断奏以及力度符号,较之早期的工尺谱和减字谱进步很多,所以一下子就流行开来。几乎在同时期,五线谱也进入了中国。从两种记谱法的普及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简谱比五线谱更受青睐,普及程度更高。
第一,中国音乐在西方音乐进来之前,都是以单声部为主,建立在以自然泛音列上的三和弦为基础的复音音乐,没有系统地普及开来,有涉及此项的,有的可能或是巧合,比如合唱;或是装饰,比如笙。复音系统的音乐是没有的。简谱比较适合记录单声部音乐,与中国音乐传统不谋而合,所以能迅速普及。
第二,没有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用首调唱名法演奏或聆听音乐,其主音是根据调性游移的,每个具体的音在不同的调性时唱名都是要变动的。这也和简谱记谱法的记录方式是一致的。
第三,中国音乐一般不转调,而且以旋律为第一要素,这些都比较符合简谱记谱法的特点。
综上,简谱记谱法能“统治”中国大陆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民族器乐界几十年,是有原因的。
五线谱最便捷
那么为啥现在好多民族乐团都在用五线谱?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也很复杂。
首先,人为因素。
国内率先使用五线谱的民族乐团是文化部直属的一个乐团。原因居然是他们出访国外,外国人要求参观乐谱,而乐团用的乐谱均是简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的交流形成障碍。所以,乐团回国以后决定改用五线谱。
第二、音乐院校教育
音乐学院的教育都是以五线谱为标准记谱,视简谱为业余记谱法。这样,所有的作曲者都是以五线谱为标准记谱法,这也对五线谱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打谱软件的作用
打谱软件可以说是压倒简谱记谱法的最后一根稻草。使用打谱软件后,作曲者不再用手写了,而且能够出分谱,这对于各大院团无疑是福音。以前手写总谱,虽然也是五线谱,但是有一道抄谱的程序。管弦乐团直接抄五线谱,民族乐团还要翻译成简谱。有了打谱软件以后,管弦乐团直接用五线谱分谱就可以了,可是,民族乐团还得翻译成简谱,何不一步到位,直接学用五线谱。分谱也能直接在软件里做出来,提高了乐务的工作效率。
最终,五线谱在种种综合因素的整合下完成了自己在专业民族乐团的普及。五线谱的普及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说五线谱比简谱高级,本人就不敢苟同了。
孰优孰劣?
我们不妨做个实验。
给我一个钢琴谱,我照谱索骥,只要乐感还可以,弹个小曲子还是可以完成的。如果拿一份京胡伴奏谱,或广东音乐高胡分谱,五线谱,简谱都可以,要在没有师傅指点的情况下演奏,那一定会演奏得面目全非。这其中的原因恰巧是我们在争论记谱法时都被忽略的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我们讨论问题的立足点其实都是站在西方音乐正统论的基础上的。西人选择五线谱是有原因的。
第一,五线谱的音符很小,比较容易在狭小的空间填充很多音符。这很适合多声部音乐的记录,比如钢琴。
第二,西方音乐大多数是使用固定唱名法的,五线谱的音位置也是固定的,这也叫不谋而合。
第三,近代西方音乐对很多音乐元素进行了量化,以便于和声和节奏节拍的使用,这和五线谱也是吻合的。但是对于没有量化过的戏曲音乐、地方乐种的表达就容易捉襟见肘了。
所以讨论记谱法,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的整体状况。我们目前的整体状况是,第一是以西方音乐为主流的西方交响乐器乐种类。第二是模仿西方交响乐体制建立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团,就是俗称的中乐团、华乐团、民乐团、国乐团。第三,是诸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长安鼓乐、河北吹歌这类的地方乐种。第四,是戏曲、曲艺、宗教音乐。
综上所述,个人意见如下:
西方交响乐,使用五线谱顺理成章。
中国民族管弦乐有条件可以使用五线谱,没条件的也可以使用简谱。
民族管弦乐以及各类小合奏、重奏、独奏等,属于调性音乐并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可以用五线谱也可以用简谱,鼓励用简谱。凡是多调性或无调性的可以用五线谱。
职业民族管弦乐团用五线谱,非职业民族管弦乐团可以用五线谱,也可以用简谱。
地方乐种、戏曲、曲艺、宗教音乐,作为记录方式可以用五线谱。而作为实际应用,应该使用简谱。并且,必须有口传心授,师道传承,方为正宗。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笙 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乐器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古时大笙称“竽”,小笙称“和")。由此可见,笙的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笙由于历史悠久,古代许多著作中都有记载。我...
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
乐器配置乐器配置方面,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会加入巴乌、箫、埙等特色乐器。其中,竹笛是中国本土旋律乐器,发音婉转动听。目前乐队普遍使用曲笛和梆笛,有部分乐队会添加新笛这种十一孔...
中华古乐器“笙”传奇的来历,使得它吹奏出的音乐叫“凤鸣”
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笙的外形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说文》中说:“笙,十三簧,像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守艺廊坊」胜芳镇南音乐会: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
河北省霸州市的胜芳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旧时胜芳镇有“七十二道花会”之说,历经千百年后,胜芳镇保留下来了三十余档花会。胜芳镇南音乐会就是胜芳镇众多花会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在2006年胜芳镇南音乐会入...
《静夜思》笙与乐队
曲:肖江 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创作而成。乐曲叙述了异乡望月之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思念故乡,渴望回乡的深沉情景。《静...
广西“非遗”进校园 音乐之“笙”奏响壮乡情
央广网南宁4月15日消息(记者罗兰)“壮族三月三”,壮乡欢歌时。4月2日至5月2日,广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4月14日,南宁市青秀区维也纳森林幼儿园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