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书法有法,书法是非常讲究法则的。都不能脱离中锋行笔的范畴,不光笔法有规范,结体上古人也颇有见地,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说的都是关于结体方面的技巧。现在学习书法的朋友之所以大量的临习古帖,从而使自己写出来的字合乎规范。那么法则就是书法的全部吗?讲究的是落笔成形?也不能像治印那样先弄个印稿,特别是行草书的书写。追求的是意在笔先,写出来的字可能精到。但细细品读的话总会感觉呆板无趣,由于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是软的。
提起书法,接触过的朋友都知道,书法是非常讲究法则的。笔画的表现形式虽然多样,但是无论怎么写,都不能脱离中锋行笔的范畴,甚至具体到怎么起笔,怎么行笔,有怎么去收笔,历代书法家都留下许许多多的经验之谈。不光笔法有规范,结体上古人也颇有见地,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说的都是关于结体方面的技巧。
现在学习书法的朋友之所以大量的临习古帖,为的就是借鉴古人的法则,从而使自己写出来的字合乎规范。书法有“法”大家都知道,那么法则就是书法的全部吗?显然不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除了法则的规范外,还强调书写中的“魂”。那么,“魂”又是什么呢?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讲究的是落笔成形,一切出于自然,不能像绘画那样先拟好一个画稿,也不能像治印那样先弄个印稿。书写的时候,特别是行草书的书写,追求的是意在笔先,下笔之后,一气呵成,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如果我们太刻意去描画的话,写出来的字可能精到,但细细品读的话总会感觉呆板无趣。另外,由于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是软的,通过我们的提按转折,下笔之后能呈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丰富变化,这同样也是书法的魅力所在,正像古人说的那样:“笔软则奇怪生焉”。
张怀瑾曾这么说过:“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书写之妙,可以心契,非可言宣。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其中所言,恰到好处地说出了书法的“魂”。书法的“魂”是什么呢?在小编来看,“魂”就是书写中的不可预见性,就是寄情于墨的酣畅淋漓,就是潜伏在字里行间中的神采气韵。
书则心画,字由心生,性情不同,则神采必然各异。书法的法则可以学会,但要想抓住书法的“魂”,更多的是需要书法之外的涵养。“魂”是高于法则的,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微妙,也正是书法魅力的关键所在。
【千竹书笙】每日采撷书法文章,传播书法学习经验,敬请书法同好们点击关注,积极留言讨论、共同研修进步!声明|
分享旨在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千竹书笙】公众号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文人不可没有自己的书房并斋号
曾国藩《看云归岫草堂》斋号斋号者,中国识文风雅之士为其书斋所命之名号也,常为书斋主之代称。然除“斋”字,古人书房之名,亦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洞、庐、庵、簃亭、山房诸类。斋号多为古代学...
什么是中国书法?答案震撼了!
碑林是中国人的思想库。中国古代为了保证儒家经典的准确性,曾经七次大规模地刻经,碑林收藏有前三次。第一次是《熹平石经》,因为是在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开始刻,所以得名。当时刻了五经四十六石,立在...
学书法从哪里下手?(附图详解)
这是启明听黄简老师讲书法初级课程的听课笔记,实际上是完整记录了黄简老师的授课内容。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学书法从哪里下手的问题,开篇黄简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个性...
书法基础 | 汉代隶书碑碣刻石汇总年表
前言 提到隶书,人们印象最深刻的都是东汉成熟隶书的经典碑刻,如大家所熟悉的《张迁碑》、《曹全碑》、《石晨碑...
刚接触书法,怎么才能更好深入进去?
1.对书写工具(文房)的了解,虽说善书者不择笔,但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好的书写工具只会对写字有帮助,能更好的还原落笔时字的情况且对书写的舒适度也会有所提升。所谓了解书写工具,则更多是需要根据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