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书法 > 一人之力领导书法革命,55岁时的楷书力作,非平常人所能达的境界

一人之力领导书法革命,55岁时的楷书力作,非平常人所能达的境界

2年前 (2022-08-23) 热度:646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作为一个影响后世千之久的书法家,赵子昂的成功在于自己的日积月累...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作为一个影响后世千年之久的书法家,赵子昂的成功在于自己的日积月累。

宋濂曾评价赵子昂:赵魏公留心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所以盛名光塞四海……。

初学赵构,后以二王为宗,并且他推崇复古思想追求古意,对古时的篆隶真草无不研习,《元史》中评价:孟家稻兮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五十七岁时他无意得到一卷定武兰亭拓本,自己开始得瑟起来了,先后13次为之题跋

提到复古思想,那赵子昂绝对是这场思想革命运动的领军人物,一改唐代书家法度,有不同宋人的尚意,直追高古转,取法二王,以自己的风格和影响,一人之力领导这场革命性的运动。

赵子昂的书风在二王基础,演化出属于自己的书风笔法,婀娜而遒劲、妍丽而儒雅、清净洒落,鲜明的艺术个性时代特点

同时代的卢熊评价其,本朝赵魏公识趣高远,跨越古人,根底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海内书法为之一变。后进咸宗师之。

他的的书风切合了国人对书法的审美标准,才有了后人所说的:自从赵孟之死,到今日已经六百多年,还不曾再生出一个像他那样伟大的书家来。

《张总管墓志铭》是赵孟于至大元年(1308),为他人抄录的墓志,方回撰文,赵孟在55岁时的楷书力作。

《张总管墓志铭》是赵子昂在中晚年期间,书法变革过程中的佳作。结体开合自由,其用笔严谨,笔画方阔开张,点画方圆兼济,从之前的秀润隽柔的风格,转向通达遒劲,既具有赵子昂大楷的沉着之气,又有小楷中的俊秀之姿,在现存的传世的赵子昂书法中少见的精品,非常人所能达的境界

赵子昂在《张总管墓志铭》 刻意经营笔酣墨畅、健骨丰筋风格的书法实践。

本文标题:一人之力领导书法革命,55岁时的楷书力作,非平常人所能达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462.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齐老师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汉碑三杰《礼器碑》技法通解

汉碑三杰《礼器碑》技法通解

汉碑三杰:《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其中,东汉《礼器碑》历来被奉为隶书经典,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范本。此本为《礼器碑》技法帖,共有学习教材图片31张,图文并茂,主要内容为基本笔画、部首特征、结构...

《三十六个字》-儿童书法动画

《三十六个字》-儿童书法动画

父亲教儿子识字,通过讲解象形文字说明中国文字的起源。影片借用三十六个活动的象形文字,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红【日】蓝天,远【山】近【水】,【鸟】在飞翔,【象】在 吸水,【森】【林】【草】地,一片翠绿。...

学书法要学会练功

学书法要学会练功

书法学习要学会练功。这如同走路一样,学会了走路,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想到那儿就能到那儿。在书法学习上,也要学会练功,这对书法技术的提高和表现力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技术不同于思想,技术是表现...

写春联的10大讲究,写前必看!不可不知!

写春联的10大讲究,写前必看!不可不知!

手写春联是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是民俗中传承千年的宝藏是记忆里红红火火的福祉这一道道红色的年味更是老祖宗留传千年的背影1、写春联用红纸据说“年”是一个凶猛的野兽,每到除夕夜就出来伤人,但“年”惧怕红色,...

山东:平原县一位耄耋老人书写的传奇人生

山东:平原县一位耄耋老人书写的传奇人生

张家雁,退休教师,著名书法家。1937年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张士府村人。八达岭长城和德州董子文化街牌坊均为其所写;并被国家邮票总局印制成国家名片—个性化邮票、电话壳、明信片,全国...

《日的故事-为什么万物需要日光?》-神奇的汉字故事

《日的故事-为什么万物需要日光?》-神奇的汉字故事

日光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能量来源。它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帮助它们生长和制造食物。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础,没有植物,很多动物就无法生存。日光对动物也很重要。很多动物依赖日光来保持温暖和体温,这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