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书法 > 他过眼众多书画精品,却独推这一件

他过眼众多书画精品,却独推这一件

7个月前 (09-05) 热度:141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中国书画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由书画鉴定家、中国艺术史学者傅申、王妙莲合著的《书画鉴定研究...

中国书画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由书画鉴定家、中国艺术史学者傅申、王妙莲合著的《书画鉴定研究》,曾是为美国收藏家赛克勒所藏中国书画及其展览所作的研究目录。在赛克勒为本书写的序言中,有一段话令人颇为动容,他说:

人们常常问收藏家,他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我们在这些绘画中最偏爱册页,尤其是第二十五号作品,那是由17世纪晚期最杰出的个人主义画家石涛所画的八开花卉册页。这些富有启发性的创作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是石涛的花卉与蒙德里安画的菊花之间竟有一段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间隔。

下面的书摘即来自本书中傅申对这一石涛《花卉》册的鉴赏(为便于阅读,图文有所整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一起来欣赏这套册页。

妙莲,申著《书画鉴定研究

/棠


第一开

石涛 花卉册 第一开

两朵残破的棠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弓形。这样的安排,使画家得以用右边落的空间一首七言,这是画家为了表达情而提前预留的:

都向东入醉乡,绿情红意两相当。

若教懒似桃花,未许芙蓉一样香。

海棠花生长于中国北方,是人们很喜欢的装饰性种,不过在中国园林种植得不像其他开花树种那么多。石涛透露了其中的原由:它们的花朵不像桃花那般精美。黄褐色的茎和绿色叶子为带着淡黄色蕊的红色提供了背景儿的颜色淡而湿润,看上去仿要散发出香

笔尖生动地引导着浓重的色调去构造茎、叶、内部结构和质感。在一种适当的饱和度下,较粗的线在叶上,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加明晰的连结和效果,这与用色的结构一样,都是石涛个人专属特征着重突出的线下方直白的楷书题款相映成趣。

此开上书法的用显出一些不寻常的特点:每个字的颜色都依着笔画顺序由浓至淡。虽说石涛本身就喜变化,但是这变化的幅度大得有些不自然了。尽管如此,该构笔法依然属于石涛笔画虽略有一乱,但完成得依然很好;字和情字的造型与其他用作对比的作品中相同的字有同样的风格

第一开 

石涛书法中的情二字

(见《书画鉴定研究》第四

对于如此用的最合的推测是:作者用了一支洗得不干净的旧秃,所以旧的胶状残留物依然附着在笔头的上部,从而导致只有笔尖部分能吸,于是写一两就干了。这可能会使一个字开头的几笔墨线厚重,但再写下去墨色就淡了。(方闻曾提出,这些字可能写于冬笔尖上的墨水在冬容易结冰;不过这只能解释情况,而此开中的画册中的其部分还是很润泽的。)

此开以及整本画册中所透露出的春日诗意气息,正好与石涛未标明日期的《清湘花卉》册做比较,后者的第一开也采用了与此开相似的设色法和法。

石涛 清湘花卉册 第一开

幽/兰

第二开

石涛 花卉册 第二开

三丛兰以不同角度分散在画面之中,让人感觉它们仿在一片自由的空间中漂浮。墨色与设色的强烈对比突出了空间的深度。右上方的得很随意,在叶相叠的地方墨色自然浸润。下的两丛仅用设色,叶子是透明的花青是淡绿色部为赭。这里的湿润气息又一次让人感到有香

此开上的笔法缓慢、丰满且圆润;书法部分形式墨水浸润方式也给人以同样的感觉占据了左上部分空间,用的是半带草书意味的楷书

五十连,芝兰满地臭难传。

我将烟雨一齐出,潇洒流四百

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悠久而尊贵,早在公元前4世纪文学就曾出现,人们要称颂它们的优雅香中国的兰亚种花朵很小,不引人注目。它们的芳香常常与杰出的君子联系在一起(参见第二十作品中第一开的题款)。

石涛 人物花卉册 第一开

黄白跋:能具岁寒之骨,不以无人不芳,

二子可与为偶,同登君子之堂。

(《书画鉴定研究》第二十作品

在元初,遗民诗人思肖(1241—1318)以兰时不而出名,意寓土地已被蒙古人夺去。石涛兰也未,或许也与此有。这种想法,从他的印钝(在第七开上)中也能看出来。

石涛

与此想法的,是断枝的主题——这在他晚期的画作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参见第三十三作品第一开)。

石涛诗册 第一开

(《书画鉴定研究》第三十三作品

此开的构在自由随性方面有些不寻常,但与石涛1701的《花卉》册中的一开相似,而这一开是他在喝醉后成的(页上的画家题款)。尽管表达观念有所不同,但从书法中可以看出它们最基本的风格元素:那些深色的、微微浸染的字,以及那圆润、丰满的线条。(克勒藏品中这一开的墨色与第一开有相似的特征,但没有第一开里那样明显。)

石涛 花卉册 第九开

石涛印章我何济之有在右下,这是用他自己名字的字意思开了个玩笑。石涛济、原济,济字有济、帮忙的意思,所以在这里他自嘲:我连自己都帮不了,还能帮谁?

石涛我何济之有印

这是石涛最大的印章之一,而且到目前为止仅见于此开;它没有被收录到孔达和季迁,或是佐佐木刚三所编的印谱中。其布局和刻都显示出此印出自石涛其刀法之自然、直率与其笔法同出一辙。

竹/

第三开

石涛 花卉册 第三开

透明和不透明的,蓝色或绿色的、肥厚的茎的叶子,与淡淡的、几乎包含一切色调的、或黄或绿的边,一起显现出的轮廓。茎的体积和粗糙的表面,以赭湿染并体现了所谓飞白的技法,从部分上已经可以看出来。石涛在用湿润的色彩简单的圆形物体时,用这种方法是最独具(参见他在第二十二作品第二开上的芋)。

石涛 野色册页 第二开

(《书画鉴定研究》第二十二作品

右边的那个茎在很大程度上是补的,因而不够立体,这从细节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叶子的淡色与慵懒,在斜穿过框的长枝竹的映衬下更加明显。

竹枝的比和坚硬程度与第二十作品第二开很像,但在这一开中叶片被得十分锐利,给人以僵硬、死板的感觉,这一在当时的一些木刻版画那里也同样能见到。的确,方闻觉得石涛在选择色彩时受到过《芥子园传》初影响。这本画册的早期版本(1679和1701)展现出一种类似的色彩运用方式,它们外精细且缺乏次;但是,或许在这本画册的修复过程中大片使用色染,才导致了这种结果。

石涛 人物花卉册 第二开

(《书画鉴定研究》第二十作品

用小字隶书写成的七言,是在打趣这个名称的字意思中的仙人。中并未提到名称,但将仙这两个字拆开来用在尾

前宵孤落江边,秋盈盈

率尔情闲惹,写来春化为仙。

第三开

牡/丹

第四开

石涛 花卉册 第四开

牡丹一向被认为是最美丽、最尊贵的中国花卉。大规模栽培它们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唐朝。那时,数以千计的牡丹被用来装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御花园皇帝和皇后尤其喜它们,诗人也称赞它们,称其为

实上,中国有两种常见的牡丹亚种(19世纪末,它们都被带到了西方世界):一种是芍,它似乎在已为人所知,公元前6世纪经典诗经》中就提到过它;另一种牡丹是全国知名的亚种,石涛这里的正是这种开放时更加艳丽的牡丹。这里所用的技巧反映出他对此丰富历史渊源的了解。在整本册页中,此开的用色是最为丰富的

淡淡的色和棕色为色染打好湿润的底子;然后,以更深的红色轻轻勾勒出每个花瓣的轮廓,并用微弱的起伏塑造出一种蓬松的效果红色紫色在接近中心地方深深扩散开来。几条线突出了花瓣的褶皱。圆挺的茎在色调和质感上都与花朵形成对比。

次丰富、对比强烈的墨色和设色在部分也找到了呼应,因为这部分字的墨色也是由淡到浓依次展开的。这些字是用仿钟繇楷书写成的,它们使我们领略到了墨色与鲜艳的牡丹之间的对比:

万姿千态似流神,一度看来一真。

后可传倾色,前照赏音人。

香携满袖多留影,品入瑶台不聚尘。

寄语东君分次第,教蜂乱争春。

这本册页的构与《清湘花卉》册比较相近,也没有用勾出轮廓,但花瓣和叶片色彩丰富。

石涛 清湘花卉册 第二开

大千在1964完成过一幅相同主题画作。从其在叶上洒脱的着花朵的构方面看得出石涛影响,但大千在用上则完全不同。他用某种较为单一的激烈动作出了叶片,而且每一叶上的墨色都相同。这让他的叶片虽着甚多但仅有描述性的效果,而石涛则展现了他对于对内部和多墨色结构的强烈兴趣。这一别对于构建两位画家风格十分重要。

大千 牡丹 册页

/红蓼

第五开

石涛 花卉册 第四开

尽管以佛教闻名,荷其实是长的中国植物,早在其拥有宗教寓意之前,就被当成私人庭院中的生观赏植物栽培。在这里,石涛突出了它世俗的一,不过在他的作品集里同样有作为圣的莲。这种有好几个中文名字:荷、莲、芙蓉

这幅描绘触,在石涛花卉中是难得一见的。蕾丝状的波浪纹和延展线条尽管是小翼翼地出的,却有一种惊人的动感和立体感,再现了那沉甸甸的、娇艳欲滴的花瓣而红蓼的茎突破了两支荷茎的平行感。这种空间节奏感,淡而精美的色彩与色的自然融合,其中既有我们所熟悉的石涛风格,又有一种全新和精妙的拓展。

书法部分中柔弱、平缓的触与莲花瓣的轮廓相呼应,创造出一种石涛作品中常见的和谐氛。这种氛似乎弥漫于整本册页以及方闻藏《山水》册页和1696的《清湘书画之中:

仿如闻秋香,绝无影在萧墙。

亭亭立苍波上,并与清流作雁行。

芭/蕉

第六开

石涛 花卉册 第六开

两片长长的芭蕉叶从画面的右边伸出来,一片冲着观人斜挂过来,一片向左方。淡而透明的蓝绿色染出了两片叶子的外形,奠定了一种清冷、空灵的基调。细细的双线勾出茎和叶的经脉,这种节奏一直在那长而窄的芭蕉后的细叶上重复着。

自然场景中所见到的完全对称的叶片轮廓不同,这里的叶片有意被成不规则的残破状,有一片还显得特别平而缺乏立体感。这种对比性的表现方式,可以从石涛在第二十作品第七开和第二十七作品中的题材中看到。

石涛 人物花卉册 第七开

(《书画鉴定研究》第二十作品

石涛沈周 局部

(《书画鉴定研究》第二十七作品

虫蛀和磨损对这开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尤其难以分辨的是,描绘茎的双线在多大程度上是补者所为,尽管石涛也经常用这种技艺芭蕉叶。总体而言,虽然这叶片显得高雅而矜持,但依然缺乏生。我们怀疑,那是由于后人重修时,罩染了一墨色关系

题款中的五言是用非常严谨的隶书写成的,墨色较淡,正好与整个画面中的色调融为一体。其触与我们所知的石涛笔法相同,只是这里写得十分小、缓慢。但这一节奏和平淡已经影响整体的生,就像芭蕉叶一样显得有些软弱。其着重表现之物自然率性的一。同样一首写在他送给博尔都的《蕉竹》上。

石涛《蕉竹

比起上文提到的两幅,《蕉竹》与本开在技巧理念上更为接近:

悠然有殊色,貌神亦骄。

宁不在兹乎,一飘。

黄蜀葵

第七开

石涛 花卉册 第七开

黄蜀葵绿色叶子簇拥着盛开的花朵叶子那开放的、放射状的造型,与紧凑、有环状轮廓的花朵很相宜。在黄蜀葵的蕾中,这些彼此形成对比的形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两颗蕾略微倾斜着靠在的左后方,还有一颗斜靠在右边,它们形态丰满、圆润,与茎上和中的相映成趣。

此开的用色特别生动。花瓣是淡黄色的,而尚湿润的、略带褶皱的靠近雌蕊则是用淡棕色描绘的,让人感受的柔软、蓬松的凸出感用更深的棕色和红色混成的五个出。叶子用绿中带蓝的颜色成,茎用浓墨勾成、并使其晕开,与第一、四、五开和第六开中的方式一样。中那全盛的、几乎是怒放的花朵与第四、五开中的表现方式一样。不同的纹、重和密度,都被石涛描绘得如此漂亮

此开在魅力上比牡丹一开稍逊,在构的出色程度上比兰一开、莲一开和芭蕉一开略有不如,但在技巧表现上的完美,以及保存状况的完好,都使它成为石涛艺的杰出代表

五言重点突出了黄蜀葵羞涩的一,在作者也让花朵稍稍朝向下方,以此来暗示这一

不学桃花色,非同柳叶黄。

着,薄暮仰斜阳

书写隶书也是整本画册中最自然、最富于生书法。其线由粗到细的调度是顺着笔锋的游走自然完成的,而且每一开头和结束都用了顿笔

梅/竹

第八开

石涛 花卉册 第八开

色彩以一种特别雅致和装饰性的风格用于这一开。梅茎和花朵一开始被成浅浅的赭色,枝以浅棕色勾勒。赭色和朱色混合用来勾花瓣的轮廓,雄蕊和雌蕊用朱色成。

覆盖在上的竹叶和竹干以焦黑成,使浅色的部分后退到朦胧的空间里去。画作细节技艺精湛,尤其是梅:细长的枝条在各个方向上弯扭转,其上的梅有着各个阶段型。

画作表面竹子部分有特别严重的磨损,几乎每一片叶子都被润饰过,以至于画作整体上略显模糊。不过,竹子的基本结构石涛的依然相像,如,和《清湘书画比较吻合。

石涛 清湘书画 局部

大概可以与《探梅(第十八作品)以及《梅》册(第三十三作品)相比,其在梅竹的姿态角度上传达出同样轻松愉快的感觉书法是以一种极度纤细的褚遂良楷书所作,和第五开以及《清湘书画相似。

石涛 探梅 局部

(《书画鉴定研究》第十八作品

石涛诗册 第六开

(《书画鉴定研究》第三十三作品

石涛从梅里看到了自己生活像和新生,这代表了他逝去的青春。这首七言告诉我们这本册页潜在的情感石涛在晚尤为原因

那得春风十万株,枝枝照我醉模糊。

暗香触醒辞客,绝色开时春老夫。

无以复加情欲泄,不能多得热还孤。

晓来搔首庭前看,何止人间一宿儒。

第八开 

书画鉴定研究

妙莲 申 著;硕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文标题他过众多书画精品,却独推这一件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407.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官方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官方平台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创造书法新世界│将天书”改邪归正“的中医书法家

创造书法新世界│将天书”改邪归正“的中医书法家

字体潦草如天书,要想看懂处方,真是难!这是大众就医时的普通心理,也是对医生字体的肺腑之言。为什么医生的字写得像天书一样?难道医科大的教授向来喜欢草体,才会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学生? 或者,不开草体的处方,...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为什么彻底消失了?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为什么彻底消失了?

东晋,永和九年在一个叫做兰亭的地方有一群闲的没事干的文人聚在一起来了场线下面基聚会喝到兴头上时我们的王羲之同学大笔一挥写下了一幅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也叫《兰亭集序》)▼但众所周知《兰亭序》真...

《中国书法史》:为什么是王羲之?

《中国书法史》:为什么是王羲之?

书接上文,上一篇文章我们说,中国书法史,以东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为过渡期,前面是前期书法史,也是中国书法的不自觉时期;后面是后期书法史,也是中国书法的自觉时期。(中国书法史分期)我们这里说的前期的不自觉,...

【幼小衔接】做好前书写准备,助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做好前书写准备,助力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幼小衔接对孩子非常重要,如何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工作,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1幼儿前书写技能准备《幼儿...

成年人还能练好书法吗,基础课助你快速入门

成年人还能练好书法吗,基础课助你快速入门

很多人都认为,学习书法一定要从小练起,不然等到年纪大了字就定型,不好矫正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中肯,书法的练习并非一朝一夕,只要你肯勤学苦练,什么时候学书法都不晚。在书法学院中,就有许多成年人学书法的...

让“江湖书法”慢慢销声匿迹,“书法美育”推广普及大有作为

让“江湖书法”慢慢销声匿迹,“书法美育”推广普及大有作为

1月9日,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杭州市新华书店、钱江晚报、艺度文化协办的书法美育:历史方位与文化自觉学术对话暨书法美育系列新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活动以新书分享为基础,旨在开展当代艺术大家之间的文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