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为笙发声”,他让更多人见识了手中乐器的多面性|人物

“为笙发声”,他让更多人见识了手中乐器的多面性|人物

2年前 (2022-10-16) 热度:474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雲·雷》聂云雷笙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上聂云雷手里的笙从始至终没有换过,这在演奏多首作品演奏会上极为少见。他返场了两个节目——和女儿同台演奏笙和大提的合奏,为笙做好两件事虽然音乐会过去一段时间了。询问他音乐会上所使用的笙是什么笙,希望它的音孔和按键更符合目前所有吹笙者的演奏习惯,也没有丢掉演奏笙手指上的技法,就是让更多观众听到笙的声音,听到和笙相关的作品。惟一一首非原创作品是他与女儿共同演奏的《采茶谣》。笙专业学生练习曲目非常少。


8月31日晚,《雲·雷》聂云雷笙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整场音乐会演出了10首原创作品,其中7首都是首演,京剧表演艺术家迟小秋、歌唱家龚琳娜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演出。细心的观众留意到,音乐会上聂云雷手里的笙从始至终没有换过,这在演奏多首作品的笙演奏会上极为少见。音乐会最后,他返场了两个节目——和女儿同台演奏笙和大提琴的合奏,并带来《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后一首作品中,聂云雷不仅自己唱了起来,还吹起了唢呐,让观众们见识了聂云雷的多面性,还有他手里的那支笙的多面性。聂云雷说,“为笙发声”是他近些最大的心愿,也是他未来一直要做下去的事情

为笙做好两件事

虽然音乐会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后坐力还在持续。很多吹笙的人都在联系他,询问他音乐会上所使用的笙是什么笙,哪里可以定制。事实上,最近聂云雷也经常往乐器厂跑,他正在重新改造他手里的乐器,希望它的音孔和按键更符合目前所有吹笙者的演奏习惯。

聂云雷介绍,虽然笙这件乐器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仍然没有定型,还在不断进化中。而他也正为此尝试,希望让37簧笙越来越合理化。“在不同学校,要学学校规定的乐器。”聂云雷说,自己虽然从很小就开始学笙,但从最初的17簧、21簧、24簧、圆36簧、方36簧,到现在使用的37,每一次更换乐器,都要适应新的音位排列顺序和指法。现在,他在戏曲舞台上仍使用21簧笙。而其他场合,他都使用这支定制的37簧笙。

37簧传统改良笙由牟善平和翁镇研制于1983年,曾荣获文化科技成果奖。“37簧笙是作曲家老推荐我使用的。它的好处是有半音,更适合室内乐,一支就能搞定所有需求,不用在舞台上更换乐器,也没有丢掉演奏笙手指上的技法。它是中国笙改革后惟一一件能保持传统笙的本色,又往前发展了的成功的改良乐器。”在聂云雷看来,37簧笙的可塑性很强。这次音乐会正是一次展示的契机,让业内人士看到这支笙的优势。

另一件他在做的事情,就是让更多观众听到笙的声音,听到和笙相关的作品。此次音乐会加返场,一共带来12首作品。除了7部首演的新作品外,另外4首作品出自去年他的专辑《如同你我——聂云雷笙室内乐作品辑》。惟一一首非原创作品是他与女儿共同演奏的《采茶谣》。“相比其他乐器,笙专业的学生练习的曲目非常少。”在他看来,如今缺乏能够体现笙这件乐器特点的当代作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他的音乐会上,能同时推出7首新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我自费委约作曲家们创作的。”

聂云雷选择作曲家有两个特点:要么对笙和民乐都比较了解,音乐会中有两首作品是老锣作曲;要么是非常年轻,有冲劲儿、干劲儿的作曲,比如,此次首演的作品《角儿》的作曲者邢骁是一位90后的青年作曲家。“之前,我担任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作品《霸王别姬》的音乐总监时,和邢骁合作了一次,听过他为笙编配的段落,我相信他是有能力的。”这一次,聂云雷把自己多年来在北京京剧院看到、体会到的感受分享给了邢骁,“我在京剧院工作多年,太了解一个人能够成为角儿是多么不易。”因此,聂云雷给邢骁出了一个命题作文,就写“角儿”。邢骁选用京剧《霸王别姬》的音乐动机,完成了这部作品。作品完成后,在与乐队彩排前,聂云雷先找了一位双排键老师一起排练。当双排键使用笙的音色演奏出那句耳熟能详的动机主旋律时,聂云雷哭得泪流满面,他脑海里闪过了很多人,有他最熟悉的迟小秋、龚琳娜,也有他自己。“每个人都不易,笙这件乐器也不易。”后来,聂云雷到北京民族乐团乐队一起排练,《角儿》的旋律一响起,聂云雷又没控制住自己,“我转过身去,怕被大家看见。”为了准备这场个人音乐会,聂云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从最初约作品,为了开音乐会找资金,到之后因为疫情演出开票后又延期……为了音乐会付出的一幕幕都闪现在他眼前,眼泪不听使唤地夺眶而出。

音乐会后,很多朋友和他说,“你终于可以踏踏实实歇歇了。”但聂云雷说,不,这只是一个开始,“新作品首演了,我还要把这些作品通过更多的演出,让更多观众听到,这才是目的呀。”聂云雷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年都要委约一首新作品。“我希望把更多作品带给观众。”

民乐、戏曲,从小的两大兴趣

音乐会最后一个节目《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中聂云雷选择“玩一把”,唱了歌又吹了唢呐。很多人不知道,聂云雷从小是吹唢呐的。

1979年,聂云雷出生在河北石家庄井陉县长岗村。家里祖上至少八九代都吹唢呐。当地婚丧嫁娶,能请到聂家人就是令人高看的大排场。五六岁开始,聂云雷就跟着父亲在小乐队里演奏。“当时我还比较小,就跟着打镲。父亲一边吹唢呐,一边用脚帮我打节奏。他脚一动,我就打一下镲。”年纪渐长,家里没有人叫他一定要学唢呐,聂云雷自己没事就拿着唢呐去河边、树林里练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去问父亲。他也从最初打镲、打鼓到能吹唢呐,“从小就跟着家里大人一起去出红白喜事。”

井陉拉花是井陉县传统舞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十岁左右时,井陉县的拉花队招乐队伴奏,聂云雷被选中进了乐队。伴奏乐器中有唢呐、笛子、笙、管子打击乐,这些乐器中除了笙,其他乐器他都会。而这时,不管是出于一个少年的好奇心,还是骨子里的倔强,聂云雷没有选择自己会的乐器,而是选择了笙,“我一看这个乐器有意思呀,看着比唢呐复杂。更重要的是,我一听它的声音,一下子就被打动了。”他开始跟随一位井陉县文化馆的老师学习笙。

1994年,河北省艺术学校招生,得知这一消息后,聂云雷专门练了几个唢呐曲和笙的曲子就去考试了。结果当年不招唢呐学生,只招吹笙的学生。就这样,他进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笙。在河北省艺术学校的六年里,聂云雷一半时间学习笙的独奏,另一半时间学习河北梆子伴奏。至今回想起来,他都觉得这六年的学习至关重要,“在那个环境中,我接触到了戏曲。后来,我能为迟小秋、龚琳娜两位老师伴奏,都源于我懂得如何托腔保调。”

在聂云雷看来,他演奏中迸发出的情感是来源土地的,是民间音乐、戏曲对他的影响,才让他的音乐充满生命力。“就像我在音乐会上演奏《云韶》时,脑海中回想的是我在河北省艺术学校读书期间,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在排练厅练习甩袖。那个甩出去的动作,可以成为演奏时的力度,这些都是融会贯通的。”

人生遇贵人

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聂云雷留校任教了一年,但他一直想要到北京长长见识。2001年9月,聂云雷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继续学习笙。读书期间,他认识了当时还没结婚的龚琳娜、老锣。那是2004年,龚琳娜要到中央电视台录制一首歌《好花红》。这首歌是老锣编配的,录制需要有人来演奏笙,他们就找到了聂云雷。聂云雷回忆初次见到龚琳娜、老锣,“当时特别尴尬,老锣给我的谱子是五线谱,但我对我对五线谱不太熟悉。”好在聂云雷擅长托腔保调,耳朵好,记忆力也好。“当时我和龚琳娜说,您唱,我能跟上。”合了一遍下来,聂云雷就记住了这首歌,之后就能自如地演奏了。他的表现给老锣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老锣回忆,“当时我觉得这个小孩儿还是挺厉害的,一个没听过的作品可以跟得这样严实,还符合作曲的规则。”这就是聂云雷和龚琳娜、老锣的初相识。

之后,龚琳娜开始筹备新专辑《走生命的路》。在录音阶段,他们又找到聂云雷。聂云雷回忆,“但当时我对自己使用的笙还不够熟悉,对五线谱也不够熟悉。所以录音过程比较艰辛,有个别小节,是一点点录,然后拼接到一起的。”也正是这次合作让聂云雷意识到,如果想要有更多机会,自己应该尽快学会认五线谱,于是他开始自学。之后,他和龚琳娜、老锣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

在中国戏曲学院期间对京剧的接触,让他毕业后顺利进入北京京剧院工作。刚好当年迟小秋从沈阳调到北京京剧院,程派伴奏必须要有笙,于是两人自2005年合作至今。此次音乐会,原本聂云雷是做好自费办音乐会的准备了。但为了能有更多人关注这场音乐会,迟小秋主动提出为他助演,还积极帮他找赞助。

如今,聂云雷是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乐队队长,也是龚锣新艺术乐团团长。在单位里,聂云雷演奏最传统的戏曲音乐;在外,他带领龚锣新艺术乐团演奏新艺术音乐(龚琳娜和老锣开创性地提出并建立的全新的艺术化音乐)。“如果没有龚琳娜和老锣,我可能一直是京剧院乐队中默默无闻的一名演奏员,每天排练、演出、回家,不会为笙的现状焦虑、奔走。”

“笙的历史虽然长,但在历史长河中它留下的印记却不深,至今也不是主流乐器。”聂云雷深知笙的现状。他甚至记得,几年前出去演出时,有很多观众不认识他手里的乐器。最近十多年,聂云雷带领龚锣新艺术乐团在国内以及世界各地演出,他感觉好像认识笙的观众开始多了起来,“一件乐器想要更好地被大家了解,说到底还是要有大家喜欢的作品。”于是,他开始自己出钱委约作曲家来为笙写新作品,又出了自己的专辑、开专场音乐会。“我是一个愿意在台上演出的人,几天不演出就难受得要命。”现在的聂云雷最不缺的就是演出,每年有几十场,“这些原创作品都可以在音乐会上呈现给观众。”

如今,聂云雷和笙已形影不离地相处了35载,“我要为笙发声,让大家听见笙的声音,听到笙的当代作品。”

纪晨/文

本文标题:“为笙发声”,他让更多人见识了手中乐器的多面性|人物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30.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笙和竽的区别在哪里?

笙和竽的区别在哪里?

我国古代乐器这系列文章我们已经有几期了,反响上面虽然没有我们之前预想的那么强烈,但是为了普及更多的关于我们民族的乐器知识,该系列我们还是会继续下去,之前几期我们不止一次的为朋友们介绍过我国的八音,其实...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二)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二、三、四课:单吐、双吐、三吐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二) 十六管芦笙教学-第二、三、四课:单吐、双吐、三吐

一、音阶练习:是学好芦笙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熟悉每个音对应的手指位置。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应该由慢至快,上下行反复循环练习,中音区熟练了以后再发展到低音、高音区的各个音当中进行练习。二、単吐音...

现在笙的名声、地位如何?是不是比古琴还要低?

现在笙的名声、地位如何?是不是比古琴还要低?

提问人:是氷鸭来源:知乎我是一名音乐生,后面就转了专业去学笙,有一说一,民乐团是绝对不能少了笙的,而且我看过的民乐演奏基本上笙都是主旋律独奏。我之前有个朋友他也想转专业,我就推荐笙,但是他说笙的声音不...

尽显苗族之美!剑河县举行首届“九股苗”七月七文化系列活动

尽显苗族之美!剑河县举行首届“九股苗”七月七文化系列活动

为了弘扬和传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九股苗历史文化。8月4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九连村举行了首届九股苗七月七文化系列活动。活动现场九连村是中国的传统村落,同时也是九股苗分迁遗址所在地。...

《极度笙音》 live 官录现场视频【吴彤-珠海跨年音乐会】

《极度笙音》 live 官录现场视频【吴彤-珠海跨年音乐会】

2018跨年的吴彤专场音乐会,报幕的时候就已经很兴奋很迫不及待了嘿嘿嘿确认过眼神,是超级活泼超级high的极度笙音了~~曲子很跳跃很好听,中间还有乐手solo环节。————up:檐雨落...

传承非遗“笙”声不息

传承非遗“笙”声不息

为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谯城区积极开发非遗产业,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助力文化振兴。在谯城区立德镇乔小村制笙非遗传承基地,远远地就能听见制笙的声响。制笙是一个细心活、耐心活,更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