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书法 > 书法入门十条

书法入门十条

8个月前 (07-30) 热度:110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学会用毛笔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熟练写漂亮,这该是所有书写者面对文字的基本态度或曰本能姿态。东汉的蔡邕在谈到面对书法的状态时,我认为这奠定了中国书法理论的基础(尽管这篇文章可能不是蔡邕写的。中国字虽然不是书法的内容”没有文字之形神的约束,找到中国文字形成的一般规律!很难用象形和会意表达的意思,初步了解造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入门环节,都有助于在书写过程中加深理解并且找到精神上的勾连。

书法是有门槛的。

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有门槛,哪怕小儿的游戏。

书法门槛不高。在没有进入现代社会之前,那时人们的日常书写工具就只有毛笔。学会用毛笔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熟练写漂亮,就是入门了。今天,毛笔已经远离日常生活,书法成为一种兴趣爱好,甚至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所谓的入门也就有了不少讲究。

所谓入门,也就是按照规则,达标。当今的规则,已经简化为技术层面的规则,精神上的联系基本上切断了。人们在临写颜真卿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知道颜真卿是何等人物。同样,即使天天使用的工具,也可以完全不知道它的历史、它的特性。这是很糟糕的。

这里讲的书法入门,一共十条,完全不同于传统和主流,却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实践起来也非常有效。


一,首先,向仓颉致敬。

陕西仓颉庙中的森森

仓颉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尽管这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黄帝呢?因为黄帝仅仅是中华文明开端的首领,而不是文字的创造者。


文字人类为了超越“当下”(此时此地)制约而产生的工具,或者说,是人类想具有神的本领而发明的工具,因为有了文字,就有了永恒的可能性。一般认识文字作为文明的标之一,我更认为这是唯一的本质标。有的人种会舞蹈歌唱,甚至会做陶罐和青铜器,却没有文字,说明他们没有独立达到文明状态

所以,在书写文字的时候,就是对文字中所含文明力量的敬畏。我想,这该是所有书写文字的基本态度或曰本能姿态

的蔡邕在谈到书法状态时,有一个描述“如对至尊”。我认为这奠定了中国书法理论基础(尽管这篇文章可能不是蔡邕写的,蔡邕也可能不是这个意思)。

仓颉造字成功时,“粟,鬼夜哭”,彦远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书法,写的就是中国字中国字虽然不是书法的内容,却是书法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没有文字之形神的约束,书法就变成了别的东西

所以,动写字之前,首先要向仓颉致敬!

这是精神起点。然后,需要从这里出发,找到中国文字形成的一般规律。今我们看到的楷书隶书行书,是汉字,是中国文字的流而不是源,源头在仓颉那里,已不可考。但是基本的造字规律还是可以推测的。

首先当然是形,无论是状物还是状人。其次是会意,这是在形的基础上添加标物或者独体字合体,比如舀的舀字,最初的字形是两捧起状态。再其次,就是虚词了,很难用形和会意表达意思,就用借音的方式,比如由来的“由”字,借了“”的读音,原来的油脂的“由”,就被加上了三,成为“”,由来的“由”,就独立成为虚词。汉字中最多的是形字,刚才讲的“”,就可以作为形字。更多的形字,是形旁和声旁的组合,在文字体系愈加复杂以后,形字才多了起来。其他的假借和转注,都不算基本的造字方法

初步了解造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入。无论是形还是意,都有助于在书写过程中加深解并且找到精神上的勾连,那里有很多的暗示和征,在抒情过程中,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从这个角度讲,先写写篆书是有价值一家之说。可惜小篆已经失去了文字,大甲骨文到今都不能被完全识别,特别是甲骨文,几乎有80%的字读不出,在已读出的20%中,又有颇多错讹。写写《说文解字》部首还是比较现实的,了解造字的一般规律,同时可以提高运笔的稳定性,对毛笔中锋运笔不陌生。


二,了解中国文字演变过程

中国到底在什么时候有了文字系统答案并不明朗。但是甲骨文确实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也就是说,中国文字最晚诞生于殷商。尽管两文字甲骨文别很大,但文字构成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其后,春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弱化,有了各国文字,这段时期文字我们统称为大统一文字,叫小篆。这个时期很短,好在两有了高度中央集权,尽管有各种俗字,但是总体上看,文字是统一的辨识系统,无论是隶书还是东行书草书章草、今)、楷书。准确的说,这才叫汉字。自此,整个辨识系统一直延续到今,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新中国有过若干次简化。

中国文字的演化,其内在动力是政权的更替、文字数量的增多以满足文意的复杂与准确以及书写的简化。

至于颜、柳、欧、诸体,那只是书写个性化,而不是文字的演化。文字本身的演化到东时就基本结束。

我们今书法,就是建立在文字演化和书写个性化之上的。

 

三,知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经典碑帖

历史流传下来很多文字书写的遗迹,无论是甲骨文、金文、刻,还是各种用毛笔直接书写在载体上的所谓“”,都是我们研究的对,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一部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可考的重要人物,其中一些留下了堪称经典碑帖,这些人物我们称其为书法家。严说,在米芾之前,是没有专业书法家的,在明中期前,是没有职业书法家的。

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东晋王羲之和盛唐颜真卿。如果一定要弄出个历代书法家排行榜,这两位堪称一流。

一流书家只有四个,排行榜如下:

第一名, 颜真卿

第二名,王羲之

第三名,怀素

第四名,毛泽东

颜真卿怀素,唐朝人,基本上生活大唐由盛转衰的时间段。前者、行、,后者。前者创造了丰富的书法貌,笔法丰富,结体丰富,气息丰富,后者则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状态

王羲之,东晋小朝廷人。不得不列为一流书家,因为很多最基础楷书行书草书笔法结体,都是从他而来。

毛泽东现代人。他打破了从宋以来“为书法书法”的格局,写出了自然并且自由的毛笔字,更为键的是,这种自然和自由展现了他雄伟、强健、开阔的精神状态,奏出了中国传统书法史的最强音。 

二流书家一共六名。

第一名:褚遂良唐人,把楷书写到流丽明媚的极致

第二名:黄庭坚,宋人,写出了人生的痛苦与战斗激情。

第三名:米芾,宋人,书法人生,为书法书法的痴者。

第四名:八大山人,晚明入清之人,明净凝练、超于物外的终极样本。

第五名:赵孟頫,由宋入元之人,纯熟准确,书家中的最高

第六名:傅山,晚明入清之人,有理论支撑的传统美学的倒戈者。

三流书法家一共十名。

第一名:黄,晚明人,人生,大可观,一贯之。

第二名:文征明,明人,最后一个规范写字的儒

第三名:祝允明,明人,传统书法美学体系内的反抗者。

第四名:苏轼,宋人,自然,旷达,“尚意”的首倡者。

第五名:王宠,明人,独得晋人精髓,惜英早逝。

第六名:王铎,晚明入清之人,写出了人生的郁闷狂乱。

第七名:徐渭,明人,狂怪畸形的首创者,写出了人生际遇。

第八名:于右任民国人,将碑学成功融入传统美学体系的少数代表者。

第九名,董其昌,晚明人,淡雅疏落,晚明狂怪书风中的独立者。

第十名,吴昌硕,晚清人职业书画家,治印以刀写字刀。

上述一二三流书法家,本刊做了较为全的介绍,可以作为入读物。

另外,我总结出历代经典碑帖20种,分为入提高

一、篆书1种,厂《说文解字部首》。通过描摹,掌握中国文字的基本造字规律,形成运笔稳健的能力

二、隶书4种,《石门颂》,《乙瑛》,《》,《》。隶书是入本,借此熟悉毛笔性,让毛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步形成书写本能。

三、行草2种,颜真卿《争座位》,王羲之《十七》(最好有释文的那种),掌握行书草书的基本笔法结构和总体气息

四、楷书3种,颜真卿《勤》、《麻姑仙坛记》、赵孟頫《胆巴》,掌握楷书基本笔法结构

上述十种碑帖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重要风格和基本笔法,足够经典

的时候,可以混合起来临,但是不能相克,比如隶书楷书就是相克的,颜真卿王羲之也是相克的,而小篆与其他都不相克,因为基本上只有一种笔法中锋匀速运笔即可。

另外,选择好的版本很重要,文物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比较可靠。

提高:

一、楷书2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书写流动节奏欧阳询《九成》,对结构的深入解。

二、行草8种,于右任标准草书》,草书结字的一般规律。最好是有部首解说的那种。颜真卿《祭侄稿》,王羲之兰亭序》,吃透不同风格形成的本。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强化笔法训练,参考结体多样性。黄庭坚《松阁》,米芾《苕溪》,黄庭坚《诸上座》。由此观照行草书的各独特貌。怀素《自序》,解在高速运行中的控制生命感的集中体验

上述20种碑帖,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全部经典貌。

有些大坏法的没有选入,比如《法神谶》;有些特具个人风格也没有选入,比如徐渭张瑞图八大山人王铎傅山毛泽东等。

把这些临完了,中国书法的物质训练就基本结束了。

想当研究生博士生,那还需要其他的介入。


四,了解书法工具特点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这一,前文章已经深入触及,此不赘言。


五,不要先写楷书,可从隶书草书

楷书是个惯,因为楷书规范字体,是古人读书当的必要工具。今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喜欢书法是因为它至少是一种游戏,更可以成为一种抒情方式,因此没有必须写好楷书要求。我们更应该接近书法的本性而不是实用要求

楷书是最复杂的,它对笔法结构要求都非常高,以至于出现三十六法、六十四法甚至七十二法、九十二法等等,让入者(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在最初形成运笔动力习惯的时候,沾染上一些可能终身难改的,最终写成了“书法残废”。

最初写楷书,还抑制了学书者的自由、创造的灵性,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要求而驰。定规矩不是坏事情,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有不同的规矩。千万不能以为先有严规矩才能够放开,恰恰相反,先有创造的释放才知规矩的重要性,然后自觉地去规矩,遵守合规矩楷书不容易游戏和抒情,消磨了书法爱好者兴趣,最终导致很多人放弃了书法爱好

所以,应该在熟悉各书体基础上,最后写楷书

一开始写隶书,有几个好处。一,隶书恣肆浪漫,有情趣,吸引人。二,隶书笔法简单而经典结构也不过分严谨,入快。三,隶书保留了汉字早期的一些构成痕迹,对认知草书楷书都很有帮助

草书好处是,非常适合抒情,是良好的抒情方式,只是草书貌多样,结体也更为多样化,入较困难。所以建议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入。只是《标准草书千字文中的汉字,有很多现在很不常用,也有不少现在很常用的字,里没有。因此,有必要编一本《现代草书》,作为入教科书。

写好了隶书甚至草书,再回过来写楷书,就会写出精神来。试看现在少儿书法楷书的,无论是欧阳询颜真卿还是柳公权,怎么看都很别扭,那种紧、僵硬,与书法精神毫无关系,这是书法教育者必须严重注的现象

有人讥讽说,不会走,就想跑。这种类比严重不对,就好比说不会打太极拳就去打少林一样。实际上,楷书才是跑,隶书甚至草书是走。因此,没有写过隶书草书,就去写楷书,才真正违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学习基本规律,也违书法的基本精神

实在非要先写楷书笔者也建议写赵孟頫颜真卿


六,临帖,不二法

书法,不临帖真不行。就算毛泽东这样的天才人物,也是通过临帖的。有人问,最早的那个人临谁?我的回答是,今不是那个时,即使是那个时,他也临,临万物,临心灵

只有临,才能知用笔结构的一般规则。由于汉字是用毛笔书写的,所以笔法非常丰富,复杂,又由于汉字不是字母文字,所以结构更是包,仅是部首就有201个,附形部首99个()。汉字超过9万个,去除异体字、俗写字也有不少于8万个, 3000个汉字才能覆盖现代汉语常用字的99%。所以,即使掌握一般结构规律,也需要付出大学习

风格不同的临笔法结构也有显著别。临帖目的是将各种形式感的状态纳入到自身的系统中进行反复糅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协调的、属于自己的笔法结构系统。尽管人们已经发现,写字特征有着明显的原发性(也就是与生俱来的习惯特征),但是,经过训练,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对于将书法作为一种专业乃至职业的人而言,临帖往往是永续的而不是仅仅在入阶段的。经典碑帖的养分可以说取之不尽,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必须临。人们在选择碑帖的时候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入以后的自选择时,选往往是体现其性格审美倾向甚至价值观。

临帖也是有要领的,也有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下结合笔者个人经验谈几供大参考:

1,把起来,有个支架,与视线垂直,这样字不会变形。

image.png

起来,有个支架

2,临帖的要领,好的都会有说明,尽按照说明去一步步实践

3,一般不要临完整的原帖,可以先临写那些书法教程,其中有归纳好的基本规范,然后再临原帖

4,由简入难。一般而言,横画竖画比较容易掌握,撇捺点画比较难掌握,最难掌握的是各转折勾挑,因为它们往往有角度、弧度、长短、粗细的同步变化笔法变化要求也最多。草书也是连续弧线或者折线比较多的字难掌握。结构复杂、笔画多的字有时反而不难,相反,一些笔画少的独体字却不容易写好,特别是楷书里的“之”、“也”等。因为它们往往在笔画之间的角度和衔接上要求甚高,稍不注意,就会很难看。

5,在完全写像一个字之后,试试临,再去纠正,直到基本一致,换下一个字。除非总是写不像。

6,每复习一次。

7,不一定每都练,但最好每写45分,实在做不到,间隔写一次,每次不能少于40分。一次最多不要超过两个45分,除非上瘾了,那愿意多久就多久。

8,有些字很不好看或者看不清楚笔画笔顺,可以不写,有些异体字,很不常用,一开始可以不写。


七,临帖与自己发挥是同时的

很多人认为,要先临帖,后创作。这不对。因为临帖与自我发挥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限。临帖不是目的临帖就是为了自我发挥,如果仅仅是为了写的像,那就不叫书法艺术,不存在游戏与抒情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一件不能让人快事情,是坚持不下去的。

所以,临帖的同时,就可以创作尝试各种可能性,用学到的东西去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已有的已知的世界穷尽再去创造,那你得活多少岁啊。

所有的创造都是幼稚的,但还是要创造,随着阅历的丰富,精神的深入,你的创造将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氛围,风格就在逐渐形成了。风格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它能体现出你的精神世界,这就是艺术价值


八,大范围读提高书法准的重要途径

临帖之外,需要有大范围的读来涵养自己。读也算临帖的一种,只是没有系统地用去临,而是用心去揣摩。很多贴是临不起来的,尤其是没有规范笔法的或者是书写速度过快的。


九,不要轻老师

以前是必须要拜师的,因为资讯不发达。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新华书店书法专柜有的是经典碑帖,有的是书法书籍上有的是教书法视频,还要拜师吗?以前的老师水平高,至少道德准高,现在的老师,混吃的居多,帮助小孩应付考级的居多,真正传授书法精神书法技法的,很少,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功夫确实很差,视野也极不开阔。

即使报了书法,也要非常小老师不会系统传达他的书法思想实践方法,都是临时的、局部的,所以前后自相矛盾。


十,不放弃

书法是一身体技巧。好比打弹琴,不熟练到一定程度很难找到那种感觉。一般而言,必须保持一一个半小时训练。当然,如果每都有时间写毛笔字,那就太好不过了。


本文标题书法十条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27.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官方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官方平台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入木三分·翰墨传神一一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名家邱璞作品赏析

入木三分·翰墨传神一一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名家邱璞作品赏析

作者:墨笑导语:自幼天资聪颖的邱璞女士,出身文化世家,受其父醺陶,四岁开始习字,数十年来,邱女士耕笔饮墨,广纳博取,积健不息,用自己的努力和坚守,书写着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以真诚的笔墨传达着...

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幼小衔接的准备有哪些呢?比如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说起学习准备,汉字书写在幼小衔接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了。握笔姿势和坐姿是汉字书写的重中之重。好的肌肉记忆可以陪伴孩子一生。从零开始,我们...

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

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

宋 赵佶《闰中秋月诗帖》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随。从晋代战乱之时,王导仓惶过江也不忘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带之中,誓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到唐太宗指使萧翼骗取《兰亭序》真迹,临终又立下遗...

看赵孟頫写《归去来辞》,太轻松了

看赵孟頫写《归去来辞》,太轻松了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为什么彻底消失了?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为什么彻底消失了?

东晋,永和九年在一个叫做兰亭的地方有一群闲的没事干的文人聚在一起来了场线下面基聚会喝到兴头上时我们的王羲之同学大笔一挥写下了一幅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也叫《兰亭集序》)▼但众所周知《兰亭序》真...

苏州的“落榜生”苦练书法,现在作品价值8000多万,网友:超值

苏州的“落榜生”苦练书法,现在作品价值8000多万,网友:超值

如果说历代书法名家都是天才的话,而这位苏州的落榜生则是例外,他历经九次考试,次次名落孙山,靠勤奋成为一代名家!他就是文徵明,被誉为明代书法第一人,如果说王羲之开创潇洒飘逸的书风,赵孟开创精致妍美的书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