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葫芦笙、芦笙笙是中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笙的形制及构造笙的外形就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说文》中指出笙的外形像凤之身,据说女娲就是在匏的基础上创作了笙簧,民间流传的笙就有方、圆、大、小等多种不同的形制。笙的起源及发展笙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初的笙和排箫有点儿相似,后来人们为了区分笙和排箫,常常以笙为主奏乐器且有独奏乐段。
主要形制:葫芦笙、芦笙
笙是中国古代的吹奏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在古代,笙被称为巢或者和,《尔雅》中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周代有八音之说,所谓八音,指的即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类乐器,是根据制成乐器的物质而划分的。笙属于八音之中的匏类。
笙的形制及构造
笙的外形就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说文》曰:笙,十三簧,像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凤凰历来都被看成是音乐之鸟,据说伶伦创造十二律,就是受到了凤凰之鸣的启示。《说文》中指出笙的外形像凤之身,即是将竹管的参差不齐比做凤翼。此外,凤为雌,将笙比作凤,也说明了笙的属性为阴性。
笙的构造主要包括3部分:笙簧、笙苗和笙斗。笙苗指的是笙体上的竹管,笙斗则是指带有吹孔的底座。簧片装在竹管的下端,竹管插在笙斗上,吹的时候用手指按住竹管下端的开孔,使簧片与管中的气柱发生共鸣,就可以发出美妙的乐音了。隋唐时,笙的形制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后来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就是在十七簧的基础上另备两根义管,在需要的时候装上去,不用的时候再卸下来。现在的形制更多,有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小排笙等等。
笙属于匏类,而匏即是葫芦,在古代象征着伏羲和女娲的共同体,据说女娲就是在匏的基础上创作了笙簧,列管于匏上,纳簧其中。葫芦笙就是用空葫芦做的笙斗,这也说明了笙与葫芦的密切关系。当然,笙斗未必都是葫芦做的,到唐代的时候,笙斗就改成了木制,后来又改成了铜制。早期的笙簧一般都是竹制的,后来又改成了铜制,笙苗则多是用紫竹制成的,并在竹管的下端嵌接木制的笙脚,以备装簧片之用。到了明清时代,民间流传的笙就有方、圆、大、小等多种不同的形制。
笙的起源及发展
笙的历史非常悠久,大致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最初的笙和排箫有点儿相似,既没有笙斗,也没有簧片,后来人们为了区分笙和排箫,就给笙加了笙斗和簧片,这时真正意义的笙才算诞生了。关于笙的起源,史书上虽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笙就已经非常流行了。通过一个乐器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流行的历史过程来看,笙的产生至少要比这个时期早出一段时间。
在周代,最受重视的乐器是打击乐器,但笙却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在很多礼仪场合,常常以笙为主奏乐器且有独奏乐段,而其他乐器则只是点缀。周代是最初建立乐宫制度的朝代,此时便已经有了关于笙师的记载:笙师,专门教授龠竽、笙、埙、箫、篪、簧管等吹奏乐器。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曾经在他的著作《墨子》中发表过音乐无用的言论,在他看来,一切娱乐活动都是没有必要的,可是他自己却非常喜欢吹笙,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确实非常流行笙这种乐器。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笙和竽都是并存的,除了共同作为乐队的主要伴奏乐器之外,也有合奏和独奏的形式。不过竽一般只用于雅乐,而笙则被广泛地用于各种音乐之中,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所以竽逐渐失去了它的影响力,而笙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直到现在,笙也仍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主要演奏乐器,比如说侗族、苗族、彝族等。
笙的音色及演奏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中音柔和,低音浑厚,有凤鸣之音的美誉。
传说在古代有一位爱好音乐的皇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一只美丽的神鸟(凤),并听到了鸟鸣。她被这动听的声音深深吸引住了,可是神鸟却很快飞走了。回去之后,她始终对神鸟的样子和声音念念不忘,竟到了不思饮食的地步。皇帝为了让她开心,就命令天下的能工巧匠制作一种类似神鸟的器物,没过多久,便有人做出了这样的器物。皇后见了大喜,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皇子,因此将器物命名为笙,而它吹奏出的音乐就被称为凤鸣。
笙管的排列是很有讲究的,无论是上下还是前后,都讲究对称,这样可以使笙的外形更接近于凤。其实,笙管的排列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凤翼之形,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音色上的要求。因为笙管的排列直接决定音位的排列,而凤翼之形的排列恰好可以达到最佳的音响效果,所以说,只有凤翼之形才能展凤鸣之音。此外,音位的排列顺序也会影响到演奏者的演奏,科学合理地安排音位顺序,将更方便演奏者的使用,这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笙的发音原理是簧片与笙管共振,由于簧片是自由簧,因此无论吹或吸都可发音,这就与其他乐器只吹不吸的演奏方式形成了对比。相对来说,笙的演奏要更容易一些,因为有吸有吹更有利于气息的均匀分配,而只吹不吸则很容易造成气息分配不均。笙的演奏主要在于运气,气的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演奏的成败,因此说,学会运气是笙师的必修课之一。吹笙时手呈弧形,口形呈微笑状,但最重要的还是自然放松,这样才能自然地演奏,达到人与笙的和谐统一。
葫芦笙
笙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形制,葫芦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葫芦笙的结构与笙较为相似,只是因其笙斗用空葫芦制成而得名。据文献记载,葫芦笙始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在介绍南诏(今云南大理)风俗时曾说: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由此看来,唐代时葫芦笙在南诏一带已经非常流行了,青年男子经常在街头巷尾用葫芦笙吹出动人的曲调,向自己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传递爱情。
作为民族乐器,不同民族之间的葫芦笙也是有所差别的。葫芦笙曾经在彝、拉祜、佤、傈僳、哈尼、黎、纳西等少数民族中流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和拉祜族的葫芦笙。彝族的葫芦笙多为五管或六管,笙斗有木制的,也有铜制的。由于彝族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较为常见的是八管葫芦笙,而不是五管或六管;云南楚雄彝族所使用的葫芦笙在低音笙管的上端有一个独特的共鸣器。
关于葫芦笙在彝族的流传,还有很多动人的传说。1962年的《凉山报》上曾刊载了陈元通的《捏觉补惹和他的葫芦笙》一文,里面就讲了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凉山住着一位老母亲,她有5个儿子。有一天,5个儿子到山林里掏鸟蛋,但却都被盘在鸟窝里面的毒蛇咬伤了,几个儿子很快都倒下去了,只有大儿子还有一口气。这时,母亲赶到山林里,见到了奄奄一息的大儿子,大儿子嘱咐母亲将他们5兄弟坟上长出的五根竹子做成笙,这样就好像他们五兄弟仍然陪在母亲身边一样。母亲照做了,她吹着笙,想到了自己的5个儿子,越吹越伤心,于是就跳河自杀了。寨子里的人将笙捡了回来,并且每家都照做了一支,以表达对母子六人的怀念和同情。从此,葫芦笙和笙曲《老母亲调》就在彝族流传开来了。
拉祜族的葫芦笙流行于云南省澜沧江两岸的拉祜山寨,多为五管,笙体比较小。有一种高音葫芦笙,通高还不到15厘米,外出时放在口袋里就可以携带,非常方便。关于葫芦笙在拉祜族的流传,也有各种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的澜沧拉祜山寨,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共有5个女儿。这5个女儿都在外面谋生,且分散在5个方向,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也难得团圆。这对老夫妇心灵手巧,做了一个葫芦笙,只要一吹响葫芦笙,5个女儿就能从不同的方向往家赶,这样就再也不愁团圆了,葫芦笙也由此开始在拉祜山寨中流行起来了。
芦笙
芦笙的出现要比葫芦笙晚,到南宋时期,芦笙的前身卢沙才见于文献记载之中。卢沙的外形虽与排箫相似,但演奏方法却与芦笙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由于葫芦具有性脆、不结实、易漏气等缺点,因此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逐步用芦笙取代了葫芦笙。也就是说,芦笙是由葫芦笙发展演变而来的。
芦笙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部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关于芦笙的起源,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苗岭山下、清水江畔的苗家山寨,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四十岁的时候才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榜雀。榜雀不仅聪慧美丽、心灵手巧,而且歌声也非常动听。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她,但她却只钟情于勇敢的青年猎手茂沙。有一次,榜雀被白野鸡怪围困,幸好茂沙救了她,可救下她之后,茂沙就走远了。榜雀整日思念茂沙,日渐憔悴,父亲十分着急,就做了芦笙并教寨子里的青年吹芦笙。后来,寨里举办赛芦笙大会,所有青年都来参加,茂沙也被吸引来了。榜雀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茂沙,两个人终于结为百年之好——芦笙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也有传说称芦笙是苗族的祖先告且和告当发明的。相传在远古时代,告且和告当在造完日月之后,又从天公那里偷出一些谷种播撒在地里,但让他们烦恼的是谷子的收成很差。为了排解忧愁,他们从山上砍了6根白苦竹扎成一束,放在口中吹了起来。让人称奇的是,他们吹出的音乐不但十分动听,而且地里的谷子也在乐声中肆意地生长,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从那以后,苗家每逢喜庆的日子都会吹笙来庆祝。所以,芦笙被苗族人民看成是亲密的伙伴,男子个个能吹,女子个个能舞。每到重大节日,寨里都会变成芦笙歌舞的海洋。
芦笙很少单独演奏,一般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配合芦笙的舞蹈可以是独舞,也可以是双人舞,还可以是集体舞,有时甚至会伴随一些如倒立、爬竿、叠罗汉等高难度的动作。
在苗族人民心中,芦笙是神圣而珍贵的,这是因为芦笙在苗族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乐器,除了正常的演奏之外,它还是婚姻的媒介,帮有情人牵绳拉线。男青年通过吹奏芦笙来向姑娘表达爱意,与姑娘进行约会。听到男青年的表白,姑娘们就会心领神会,以歌声与其相对。如果二人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那么当姑娘们听到熟悉的芦笙声传来的时候,就会迅速奔向乐声传来的地方,与情郎相会。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外人自然是很难懂的。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制笙大师赵宏亮:一生做笙一生为笙
赵家笙在制笙界是一块金字招牌。赵宏亮作为赵家笙的第三代传人,在承载荣誉的同时,也肩负着责任,因而,笙是赵宏亮的生活的重心,一生做笙 一生为笙是赵宏亮对笙痴迷的真实写照。因为爱 所以痴迷选择是一个定期会...
《丰收的喜悦》笙独奏
曲:唐福 乐曲描写了:在喜悦丰收的日子里,人民尽情欢舞而又愉快的劳动场景,在劳动中歌唱时的喜悦心情,本曲在全国民族器乐独奏...
【大师课堂】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8堂大师授课精彩等你来
大师 ● 讲堂阎津生一代宗师——阎海登主讲人:阎津生教授时 间:2016年8月18日9:00—10:00地点: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歌剧厅阎津生,出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1970年...
《跑马山印象》笙独奏
曲:刘瑜乐曲将《康定情歌》作为素材,巧妙运用笙的多声演奏特点,描绘了四川甘孜州跑马山蓝天白云盖四野,牛羊满地牧歌欢的情景,也描绘出天地人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康定跑马山的赞...
《天际风声》24簧笙,大提琴与打击乐
曲:贾国平“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尝试将海子的诗歌《九月》中的语言意象与音乐表现、文学结构与音乐结构进行紧密结合。笙声部作为...
世界自由簧乐器的鼻祖— —笙
再次给大家欣赏著名作曲家、音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王厚臣老师的笙曲《走三边》 视频戳↓ 没WIFI也要看♥笙,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列古代八音之一的匏类,古代称“和”或“巢”。它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