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谯城区积极开发非遗产业,在谯城区立德镇乔小村制笙非遗传承基地,冷家笙第三代传人(冷家笙制作工艺有近100年的历史,致力于传承和推广制笙文化。由于制作笙选料难、耗时久、程序多、制作麻烦,在谯城区文化部门大力支持帮助下,他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化机械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制笙这门手艺传承发展下去。把制笙技艺传承发展下去。为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冷立峰今年48岁,冷家笙第三代传人(冷家笙制作工艺有近100年的历史,冷家笙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艺30多年,一直坚持做笙,致力于传承和推广制笙文化。冷立峰家制作的笙,工艺精细、声纯清亮,曾连续三届应邀参加上海国际乐器展销会,在声乐界享有盛名。
制笙需要选料、烤料、打磨、上漆、钻眼等80多道工序,主要是笙斗、笙苗、笙角、簧片、笙撑、笙箍等部件制作,道道工序都是精雕细刻,呕心沥血,一个成品笙既是乐器,也是工艺品。冷立峰介绍,由于制作笙选料难、耗时久、程序多、制作麻烦,曾濒临失传。在谯城区文化部门大力支持帮助下,他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化机械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制笙技艺不断打磨,推陈出新,同时广招学徒,培养制笙后继人才,将制笙这门手艺传承发展下去。
低档笙一把可盈利300多元,高档笙一把盈利可达1200元。现在,冷立峰的制笙作坊有学徒、艺人15人,一年能制作笙800多把,产品供不应求。下一步,冷立峰计划建立标准化制笙厂房,招收更多学徒,扩大制笙规模,进一步把制笙产业做大做强,把制笙技艺传承发展下去。
为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谯城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但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而且积极开发非遗产业,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不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爱者和传承者队伍,助力文化振兴。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呼吸IV》笙独奏(Kokyu IV)
曲:真锅尚之(Naoyuki Manbe)这不是神秘物质发出的声音,也不是一个机械性的声音。人类生存的根源就是呼吸,也是人类最温暖的动作。这首3和4对我来说是呼吸系列作品里面最重要的主题。 2003年...
笙乐器的综艺范,听哭Selina
视频源自《最强大国民》截取,笙演奏家李俐锦来了。 国乐器笙,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笙常被用于其它管乐器伴奏,但所需的席次少,学习者也少,加上形状特异...
《流水欢歌唱丰收》笙二重奏
曲:高扬 王庆琛 清风徐来,碧波荡漾;鱼儿游戏,小鸟鸣唱;杨柳依依,心情舒畅....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水库风光。飞撒的渔网,...
“芦笙王”60年坚守芦笙梦
因吹奏芦笙和制作芦笙手艺了得,他被人们称为芦笙王。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簧管和声吹奏乐器,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在大苗山里,几乎每个苗寨都有一堂以上的芦笙,每堂芦笙共有几十支至上百支各种型...
10年,民族乐器专利年总量增长4倍
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笙外观古朴、音色柔美、工艺精良74项发明专利,405项实用新型专利,378项外观设计专利,2021年民族乐器专利共计857项。虽然专利总数同比下降10.5%,但是仍然...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笙应该算是管乐里比较好学的了吧,俗话说『千日管子百日笙』。 具体地来说,乐器演奏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音准,然后是节奏,然后是音色,优先把这三项掌握好再去考虑音乐性、情...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