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编者按:织娘巧手把经纬之美,编成五彩侗锦;工匠细琢以榫卯之技,又见鼓楼高耸;阿哥阿妹抱琵琶之音,细听侗歌悠扬……在怀化,95万侗族同胞世代传习的生活方式,化作侗族文化的灿烂瑰宝。
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通道、会同、芷江、新晃等侗族聚居地,在聆听、记录中,侗见怀化。
侗族芦笙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喜富和徒弟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莫楚宁 怀化报道
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的高速出口处,伫立着一个硕大的侗族芦笙雕塑,让人一眼就能觉察这个小镇的不凡。
这里是侗族芦笙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侗族芦笙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喜富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石喜富从十几岁开始跟着村里的老人学芦笙,后来到了县文工团工作,领导看他有这项特长,便鼓励他坚持下去,于是,他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侗族民俗婚礼中的芦笙仪仗队。
石喜富告诉记者,侗族芦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个芦笙乐队中,常以一支能吹出最高音的芦笙作为领奏和指挥,中小芦笙吹奏主旋律,大芦笙则用来吹奏低音。完整的芦笙乐队音域宽广,达三个八度之多,声音洪亮,气势雄伟,夜间能传声十里以外。
侗族芦笙是侗族礼仪的一部分,在侗寨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和联寨娱乐活动中,都要吹奏芦笙,所谓无笙不成礼仪无笙难显隆重。每年春节期间的祭萨活动、秋后举行的斗牛活动、村寨联欢的多耶活动,都要以震撼人心的芦笙曲壮威造势,以示隆重。
如今,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坪坦乡一带的侗寨每年都会举行芦笙节,几百支大大小小的侗族芦笙聚在一起,或合奏、或对抗;人们身着华丽的侗服,边吹奏、边舞蹈,称为芦笙踩堂,是当地侗族最重要的盛典之一。
石喜富谱写、记录的部分芦笙曲目。
多年来,石喜富积极推动侗族芦笙艺术的传播,搜集了众多传统芦笙曲目,并将其谱写、记录下来,还曾多次受邀前往全国各地参加民俗文化演出,他亲自编排的乐曲和舞蹈获得过众多奖项。
石喜富今年76岁,徒弟们也大多年近半百,少有年轻人拜师学艺了,这是当下很多非遗项目共同面临的窘境。谈及传承,他些遗憾,认真学的话,一个星期就能学会芦笙,可惜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要忙的事情太多,最难的是坚持下去。他叮嘱徒弟,一定要继续收徒,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就这么丢掉了。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芦笙:不仅是喜爱悠久的传统乐器,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
小伙口离不了笙,女孩手离不了针;不吹芦笙的非达亨(小伙),不刺绣的非苗家的达佩(小姑娘)。芦笙,用竹子制作而成。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筒,长瓢里面空;瓢兜六根杆,吹过向轰隆轰隆...
《花仙忆》笙与乐队
曲:刘瑜 张祖恒乐曲根据大型神话川剧《芙蓉花仙》情境而作。1.《采花》表现了花仙子对美好生活以及甜蜜爱情的向往。2.《幽会》则是表现了花仙子与书郎不忍芭蕉仙为代表的恶势力的压制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3....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南报网讯(通讯员 李慧 记者 冯兴)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于5月10日19:30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举行。这是一场新旧音乐...
吴彤介绍笙的结构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那么从笙的结构来说呢,刚才我们说八音分类匏类,所以其实这是笙斗,所以笙斗最早就是用葫芦,因为他天然有一个气箱,把它打通了以后,把这个竹苗放进去,然后里面是簧片,就是现在这簧片,大家我认为打开的话,大家...
《晋调》笙独奏
曲:闫海登乐曲采用山西梆子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在乐曲中运用历音、吐音等技巧,形象地描绘了轻松、愉快、热烈、活泼的劳动场景。--2015笙艺术周开幕式《名家名曲专场》此曲是生演奏家闫海登先生于1960年创...
笙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
曲:冼星海改编:林伟华、胡天泉以下内容取自 “笙韵情浓” 国声35周年音乐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礡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河流可以灌溉农田,它流经的地域土壤肥沃,适宜耕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