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编者按:织娘巧手把经纬之美,编成五彩侗锦;工匠细琢以榫卯之技,又见鼓楼高耸;阿哥阿妹抱琵琶之音,细听侗歌悠扬……在怀化,95万侗族同胞世代传习的生活方式,化作侗族文化的灿烂瑰宝。
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通道、会同、芷江、新晃等侗族聚居地,在聆听、记录中,侗见怀化。
侗族芦笙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喜富和徒弟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莫楚宁 怀化报道
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的高速出口处,伫立着一个硕大的侗族芦笙雕塑,让人一眼就能觉察这个小镇的不凡。
这里是侗族芦笙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侗族芦笙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喜富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石喜富从十几岁开始跟着村里的老人学芦笙,后来到了县文工团工作,领导看他有这项特长,便鼓励他坚持下去,于是,他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侗族民俗婚礼中的芦笙仪仗队。
石喜富告诉记者,侗族芦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个芦笙乐队中,常以一支能吹出最高音的芦笙作为领奏和指挥,中小芦笙吹奏主旋律,大芦笙则用来吹奏低音。完整的芦笙乐队音域宽广,达三个八度之多,声音洪亮,气势雄伟,夜间能传声十里以外。
侗族芦笙是侗族礼仪的一部分,在侗寨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和联寨娱乐活动中,都要吹奏芦笙,所谓无笙不成礼仪无笙难显隆重。每年春节期间的祭萨活动、秋后举行的斗牛活动、村寨联欢的多耶活动,都要以震撼人心的芦笙曲壮威造势,以示隆重。
如今,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坪坦乡一带的侗寨每年都会举行芦笙节,几百支大大小小的侗族芦笙聚在一起,或合奏、或对抗;人们身着华丽的侗服,边吹奏、边舞蹈,称为芦笙踩堂,是当地侗族最重要的盛典之一。
石喜富谱写、记录的部分芦笙曲目。
多年来,石喜富积极推动侗族芦笙艺术的传播,搜集了众多传统芦笙曲目,并将其谱写、记录下来,还曾多次受邀前往全国各地参加民俗文化演出,他亲自编排的乐曲和舞蹈获得过众多奖项。
石喜富今年76岁,徒弟们也大多年近半百,少有年轻人拜师学艺了,这是当下很多非遗项目共同面临的窘境。谈及传承,他些遗憾,认真学的话,一个星期就能学会芦笙,可惜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要忙的事情太多,最难的是坚持下去。他叮嘱徒弟,一定要继续收徒,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就这么丢掉了。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天际风声》24簧笙,大提琴与打击乐
曲:贾国平“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尝试将海子的诗歌《九月》中的语言意象与音乐表现、文学结构与音乐结构进行紧密结合。笙声部作为...
中国传统乐器
原标题: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乐器通常指的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等俱...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笙应该算是管乐里比较好学的了吧,俗话说『千日管子百日笙』。 具体地来说,乐器演奏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音准,然后是节奏,然后是音色,优先把这三项掌握好再去考虑音乐性、情...
云南双柏“虎笙”动地迎虎年 非遗“三笙”闹新春
前两天,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当地的居民通过跳国家级非遗项目“老虎笙”,迎接虎年的到来。“老虎笙”,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彝族民间艺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的“...
全程高能《万物笙》狂刷屏 传统乐器被吴彤玩出“新生命...
B站的跨年晚会“2020最美的夜—bilibili晚会”又刷屏了!!从12月31日晚播出至今,音乐人、演奏家吴彤与百人乐团合作的《万物笙》被网友狂刷“前方高能”。十分钟的时间里,吴彤用笙等多种乐器与乐...
《秦王破阵乐》笙曲
原曲:唐·石大娘 编曲:张之良 “此曲的音乐主要素材是采用了何昌林先生的秦王破阵乐译谱,并加以发展,同时增加了打击乐器,使音乐更加丰满、更加有气势,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