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编者按:织娘巧手把经纬之美,编成五彩侗锦;工匠细琢以榫卯之技,又见鼓楼高耸;阿哥阿妹抱琵琶之音,细听侗歌悠扬……在怀化,95万侗族同胞世代传习的生活方式,化作侗族文化的灿烂瑰宝。
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通道、会同、芷江、新晃等侗族聚居地,在聆听、记录中,侗见怀化。
侗族芦笙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喜富和徒弟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莫楚宁 怀化报道
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的高速出口处,伫立着一个硕大的侗族芦笙雕塑,让人一眼就能觉察这个小镇的不凡。
这里是侗族芦笙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侗族芦笙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喜富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石喜富从十几岁开始跟着村里的老人学芦笙,后来到了县文工团工作,领导看他有这项特长,便鼓励他坚持下去,于是,他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侗族民俗婚礼中的芦笙仪仗队。
石喜富告诉记者,侗族芦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个芦笙乐队中,常以一支能吹出最高音的芦笙作为领奏和指挥,中小芦笙吹奏主旋律,大芦笙则用来吹奏低音。完整的芦笙乐队音域宽广,达三个八度之多,声音洪亮,气势雄伟,夜间能传声十里以外。
侗族芦笙是侗族礼仪的一部分,在侗寨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和联寨娱乐活动中,都要吹奏芦笙,所谓无笙不成礼仪无笙难显隆重。每年春节期间的祭萨活动、秋后举行的斗牛活动、村寨联欢的多耶活动,都要以震撼人心的芦笙曲壮威造势,以示隆重。
如今,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坪坦乡一带的侗寨每年都会举行芦笙节,几百支大大小小的侗族芦笙聚在一起,或合奏、或对抗;人们身着华丽的侗服,边吹奏、边舞蹈,称为芦笙踩堂,是当地侗族最重要的盛典之一。
石喜富谱写、记录的部分芦笙曲目。
多年来,石喜富积极推动侗族芦笙艺术的传播,搜集了众多传统芦笙曲目,并将其谱写、记录下来,还曾多次受邀前往全国各地参加民俗文化演出,他亲自编排的乐曲和舞蹈获得过众多奖项。
石喜富今年76岁,徒弟们也大多年近半百,少有年轻人拜师学艺了,这是当下很多非遗项目共同面临的窘境。谈及传承,他些遗憾,认真学的话,一个星期就能学会芦笙,可惜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要忙的事情太多,最难的是坚持下去。他叮嘱徒弟,一定要继续收徒,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就这么丢掉了。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蜀宫夜宴》民族管弦乐合奏
曲:朱舟 俞抒 高为杰乐曲根据成都西郊的五代前蜀皇帝王建(847~918)的陵墓中,镶有二十四幅石刻乐舞图像,反映了当时蜀宫伎乐工表演乐舞的情况。朱舟、俞抒和高为杰曾在墓前流连忘返,“无心惆怅君王迹,...
《送茶》笙独奏
曲:徐超铭 根据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改编而成,这首乐曲抒发了湖南茶香人民热爱新生活,肩挑丰收担,迈着轻盈步伐,畅想未来喜送茶叶的欢乐情景。 --201...
现在笙的名声、地位如何?是不是比古琴还要低?
提问人:是氷鸭来源:知乎我是一名音乐生,后面就转了专业去学笙,有一说一,民乐团是绝对不能少了笙的,而且我看过的民乐演奏基本上笙都是主旋律独奏。我之前有个朋友他也想转专业,我就推荐笙,但是他说笙的声音不...
简谱VS五线谱 谁最适合记民乐?
文 | 杨春林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是采用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
有什么冷门但是很棒的乐器?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音乐文化也是十分耀眼的。其中的许多乐器值得我们去挖掘。一、柷敔——“乐木空也,所以止音为节”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及传世实物可知,敔是一种木制乐器,其形状如同老虎,...
优德民族小知识分享:芦笙悠扬青竹摇——拉祜族
人口分布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