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尽显苗族之美!剑河县举行首届“九股苗”七月七文化系列活动

尽显苗族之美!剑河县举行首届“九股苗”七月七文化系列活动

3年前 (2022-08-19) 热度:1200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为了弘扬和传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九股历史文化。8月4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为了弘扬和传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九股苗历史文化。8月4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镇九连村举行了首届九股苗七月七文化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

九连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同时也是九股苗分迁遗址所在地。相传,苗族先民在贵州东南部的九个后代繁衍了九支遗裔,随着世代更迭,九支遗裔在贵州分布开来,而这九支遗裔及其后代便被称为九股苗,九股苗对研究贵州苗族起源有着重要作用

风景秀丽的中国传统村落——九连村(万文杰 摄)

当天上午,盛夏山间,笙声作响。来自当地20个不同村寨苗族芦笙队在喝过拦门酒后,纷纷踩着芦步、迎着夏日朝阳走入九连村。

九连村村民们开展拦门酒 迎接邻村贵客(万文杰 摄)

虽然当天气温炎热,但村民们依旧身着苗族盛装女性头戴白银凤冠、颈挂雪白银饰;男性则身着蓝染苗服、腰缠苗绣绑带。随着各村队伍到齐,活动也在村干部的一声开始中正式开幕。

身着盛装的苗族女性

在九连村寨老的带领下,20个芦笙队排着浩荡的长队,走进该村九股苗分迁遗址举行祭祖祈福仪式。伴随着跃动的芦笙乐曲,村民们在遗址前祈福、拍照、踩芦笙,活动的欢快氛围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寨老带领村民们走进遗址(万文杰 摄)

天下午,精彩绝伦的芦笙表演在该村芦笙场举行,来自20个不同村寨的芦笙队身着各具特色的苗族盛装走上广场,在众人的注目下,迈步舞蹈。原生态的表演及美丽的盛装引来游客的争相拍照。

芦笙表演现场

此外,当天该村还举行了篮球比赛、长桌宴、苗歌演唱等活动。一系列民俗活动的开展,旨在丰富村民娱乐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传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剑河县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九连村村民对唱苗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编辑 刘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本文标题:尽显苗族之美!剑河县举行首届“九股苗”七月七文化系列活动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241.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织网歌》笙独奏

《织网歌》笙独奏

曲:肖江 牟善平 乐曲取材于山东茅腔戏音乐素材,展示了渔家姑娘月夜海滩织渔网的愉快情景。...

10年,民族乐器专利年总量增长4倍

10年,民族乐器专利年总量增长4倍

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笙外观古朴、音色柔美、工艺精良74项发明专利,405项实用新型专利,378项外观设计专利,2021年民族乐器专利共计857项。虽然专利总数同比下降10.5%,但是仍然...

【艺术论文范文】当代吹打乐中笙的特征与运用

【艺术论文范文】当代吹打乐中笙的特征与运用

作者:柴犬论文日记(知乎)摘 要: 早在汉朝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吹打乐形式便已存在了。在2006年,吹打乐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笙作为历史悠久的簧管乐器,在传统吹打乐之中大多起的是伴奏与衬托...

《丰收的喜悦》笙独奏

《丰收的喜悦》笙独奏

曲:唐福 乐曲描写了:在喜悦丰收的日子里,人民尽情欢舞而又愉快的劳动场景,在劳动中歌唱时的喜悦心情,本曲在全国民族器乐独奏...

看见文物 | 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看见文物 | 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

吴彤介绍什么是“笙”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吴彤介绍什么是“笙”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笙这个乐器呢应该是中国的本土发明。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一个非常具有~包含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的符号的那样的一个乐器。民族管乐器.那么笙原来在先秦的音乐的分类法中它叫八音分类就是用乐器的材质来分类。它叫金石土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