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故事!这是真人真事!
一个从未有省书协会员,更无
一人入过国展的偏僻小县,在他的引领下竟涌现27位
中国书协会员,82位
重庆书协会员,并将这个小县成功创建成为“
中国书法之乡”,被
书坛誉之为“秀山
现象”!
彭洪顺
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
湖南吉首大学、重庆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曾经荣获: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奖
第四届重庆市艺术奖
“庆直辖十周年”重庆市群众文艺展演周书美影展一等奖
2012“群星璀璨”重庆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一等奖
重庆市第四届职工艺术节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大赛银奖等
作品入展: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
全国首届、二届册页书法大展
全国首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
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优秀会作品展等30余次国家级大展
组织策划:
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
第二届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邀请展
“
时代引领·出入古今”国家艺术基金书法创作人才新作展
当代硬坛百人作品展
重庆市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重庆市首届书法小品展等
曾经担任:
兰亭百人书法作品展评委
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评委
全国第二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评委
全国第二届中青年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评委
重庆市第六、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委
“中国书法集中营”导师
“走近经典”书法国展培训班导师等
作品入编:
《名人名家硬笔书法作品集》等60余部作品集
专题报道:
《中国书法报》——当代书法名家
《中国
钢笔书法》——名家
名作、双优书家、二十年硬笔书法百家
《中国硬笔书法》——名家访谈
《书法报·硬笔书法》——硬坛名家、双优百家
一、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靠自己争取
彭洪顺不但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书法策展人!
他曾入国家级大展30余次,并从事书法教育27年,培养过近100名中书协会员,仅12届国展就有8位学员入展。
不仅如此,他还策划过“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第二届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多次全国大型书法
活动,可谓是书法圈“全能者”!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靠自己争取”。“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彭洪顺老师的座右铭。像这句话一样,有了骄人的成绩,他依旧严以律己、勤于
练字,勇攀
书艺高峰。
等他步入师范,才开始真正懂得临摹古帖。
师范老师教的
柳体,彭洪顺写了一年后,无意间读到《书法指南》中一段话:学书,不以柳之瘦,欧之板,赵之松,苏之放,偶一不慎,定成病痛也。
到了师范
三年级,见
同学写赵体,甚是秀美,于是又写起了赵体。
师范毕业后,彭洪顺见到著名书法家卢中南老师写的欧体,一见钟情!于是他又写起了卢老师的字,同时临习了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
碑》、《虞恭公碑》等。
时间一晃就是5年,彭洪顺心里认为:该是检验这5年
学习的成果了。
他把写得最好的作品寄给著名书法家赵鉴钺老师
指导,赵老师给他也回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唐楷,由于
法度过分森严,与当今书家的
审美情趣相距甚远,入选大型国展有一定的难度,褚楷稍好些。”
并且赵老师极力推崇《爨龙颜碑》,还给他做了大量示范,但彭洪顺试着去写可始终写不进去。
从那之后,他大量临习了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同时有意识地去看了魏碑及隋碑,喜欢上了《张玄
墓志》及《隋张盈夫妇墓志》。
彭洪顺这一路的学书取法,似乎都在别人的建议下去
完成。
而书法一发不可收拾地获奖,大概是硬笔的获奖经历让他重新“审视”取法。
二、拨开取法迷雾,踏上书法新征程
其实,彭洪顺对硬笔的
兴趣也很浓!在
写毛笔字的同时,经常参加全国的硬笔书法大赛。
连续2届在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获奖,没有沾沾自喜。却在
思考为什么初次写的钟繇风格获得了
三等奖,而苦学多年的欧体却只获得
优秀奖?
这让他开始反思:书艺
进步不少,为什么奖越获越小。难道是风格
问题?
带着疑问,彭洪顺开始再次深入临写钟繇,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
在第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他的作品获得特等奖,让彭洪顺坚定了认真学习钟繇小楷的信心。
继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荣膺特等奖后,他软笔开始倒腾起小楷,偶然
机会买到一本《张充和小楷》,如获至宝,开始认真研究。
此后不久,他以此风格获得重庆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书法报“武当山奖”全国读友书法大赛一等奖,这坚定了他写小楷的信心,并继续深耕。
再一次,彭洪顺把写的小楷作品寄给时任《
青少年书法报》社社长的何昌贵老师指导,这一次的回答不再是满头雾水,而是信心倍增!
何老师回信说:洪顺,你写得很好,很有古意,你只要注意一下
形式,我认为入国展没有多大的问题。
像打了鸡血的彭洪顺,在得知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启事后,投了一件小楷、中楷。
果然,都入展了,这让他喜出望外。
此后,彭洪顺又先后得到著名书法家李文岗、张荣庆、徐利明老师悉心指点。
彭洪顺开始接触到全国若干书法大家、精英,开启了书法新征程。
三、小楷入国展,风格最重要
可以说,从一开始的想写什么写什么,到自己摸索出“入展”之路,彭洪顺的经验比任何人更值得请教。
从2004年他的小楷作品入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以来,迄今为止,以小楷风格入国展20余次,仅12届国展就有8名学员纷纷入展。
都说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
特征,诸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那今人尚什么?有人提出“
今人尚式”,虽不太准确,但不无道理。
因为今人对
章法、形式的研究,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
展览形式的盛行,也许是如今的书法处于一个很成熟的
阶段。
对于小楷来讲,
传统的形式中手卷、册页、扇面较多,而当代展览机制的催生下,可以说形式应有尽有,如
条幅、条屏、中堂、横披、斗方等。
而现在较为流行的有册页拼接式、手卷拼接式,即把册页或一个手卷剪拼成一个条幅或中堂。从形式上来讲,真有点古意盎然的
感觉,也与一般的拼接拉开的距离,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宠。
当许多学员请教彭洪顺老师的入展秘诀时,彭老师也总是一句话:小楷要想入国展,个人认为风格很重要。
四、集千家米成一锅饭
不是搪塞,而是真理。
多年的学书经验,彭老师意识到“选定一本古帖后,对字法、
笔法悉心揣摩,尽力做到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当然内容、形式、章法、墨色、
纸张、
落款、
印章、装祯等,也是作品能否入展的关键。
彭老师说,多写,多看、多想非常重要,“三多”缺一不可!
毕竟,艺术当随时代,不仅要看古人
法帖,还要多看今人笔意,找到古今的契合点;只有融汇贯通才能写出既古又新的作品。
他始终把这作为对学员的要求,因为
现代人临小楷总会出现很多问题。
线条经不起推敲,起、行、收不完整,尖、纤过多,交接太板,不懂虚实,了无古意;
不考证古代小楷的真实
大小、字距、行距,容易写大、写散,不能照顾上下、左右的字组
关系;
不懂变通,帖上的字是什么
形态,就写成什么形态,收放自如基本没法掌握。
那究竟该如何把小楷的“集千家米成一锅饭”落到实处,形成独特的风格呢?
这要说起来,彭洪顺老师说三天三夜估计都说不完,不过咱可以先紧着重点去实现,步步为营!
就像上文提到的,风格最重要!
古代小楷名家作品内在
精神即风格特征非常重要,临摹时既要入古也要出新,才能被时代所接受。
入古无非就必须要把临的帖子吃透,明白“用笔千古不易,
结字因时相传”的
基础上,再去多分析、解剖古人
用笔、用墨及结字、布白关系。
在实临时,一定要精准把握
原帖线质与结构,临得越像越好。
而在意临时,要把握原帖的风格特征,可以加大一些矛盾关系,让原帖的风格更明朗。
回到章法
布局上,要懂得“知白守黑”的道理,懂得
空间和处理好字组矛盾关系。
彭洪顺老师说,你可以用黄道周的结体却采用文征明的笔法,也可以用钟繇的结体魏碑的笔法,甚至还可以用金农的
结体王羲之的笔法……
听起来,这让人感觉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有
思想的
书写,令人耳目一新。
老师更多作品
【 小楷《世说新语二十则》手卷局部 】
【 小楷《孙过庭书谱》册页局部 】
【小楷《解缙春雨杂述》册页局部】
【小楷《解缙春雨杂述》册页局部】
【小楷《洛神赋》《赤壁赋》册页局部】
【小楷《孙过庭书谱》册页局部】
【小楷《孙过庭书谱》册页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