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徐超铭:创建“笙”专业50载,“笙”声不息!

徐超铭:创建“笙”专业50载,“笙”声不息!

8个月前 (08-11) 热度:101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4月13日,对年届75的徐超铭教授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他早早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小音乐...


413日,对届75的徐超铭教授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他早早来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厅,看着他的徒子徒不知练了多少次今晚的节目再次提出意见,然后整理厚厚的讲稿,为今晚上海音乐学院的三高高校、高峰、高原项目之一,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导师,著名芦笙演奏家徐超铭教授笙作品音乐会亲自讲。

音乐会与以往有些不同,这是他从教五十第一次连带持、讲解自己笙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让许多对一知半解的观众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笙音普及

名:凤凰展翅

退休之时打破记录

徐超铭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批专业学生,也是上海音乐学院90历史专业的第一位专职教师

期间他的履历上有一必须说的是,首演并录音中国复调大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创作《远》,入选了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被誉为笙歌一人;嗣后,1989上海文化艺术节首演晓生教授创作的无伴奏现代笙曲《唤鳯》,创作演奏共同荣获上海优秀文化成果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戴子凡

见到他今挺的立领中山装,上洋溢着激动的心情,因为我知是他创建了上海音乐学院一个从无到有的小专业。也是因为他,如今全国各大艺术院校专业一个接一个的建立都有他的弟子

学生会完整的演绎他的笙作品音乐,而且都是由他亲自将的学生,对老人来说,或许是他从教50以来最最开的时刻。

青年演奏家鑫、青年笛子演奏家俊侃

中国发明的管乐器历史悠久。《现代汉语辞典》中有一个词笙歌吹笙,唱歌的歌。辞典中解释:泛指奏唱歌。

征奏,可见宫廷音乐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也证明曾有过辉煌的鼎盛期。

但是,宫廷走向民间之后,进入了衰弱期,更可惜的是,鼎盛期的笙曲谱有些早已湮灭,而有些笙曲谱则流向外,至今内尚未发现。

由此,发展显然要比其它乐器缓慢的多。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上音领导看到了这一岌岌可危的问题,就建议原来学二胡徐超铭改学专业

从此,徐超铭在无固定教师,更无教材情况下,战战兢兢的从战争中学战争,摸索着一走来,硬生生的与同事们把专业建立了起来。

徐超铭说他做学生时笙独奏曲数量就很少,包括正式出版与未出版笙曲,总数也只有10首。于是,我在本科学期间就开始改编笙曲。留校执教之后,开始创作笙曲,同时也继续改编笙曲

如今早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与人合作编著并出版的《练习选》一书,畅销内外,还创作出版了《芦笙丰收》、《送》、《林卡夜》等笙曲芦笙首。

此外,徐超铭教授还是一位一帜的演奏家,五十来一直活跃于内、国际乐坛上。

曾随出访日本法国、意大利、巴西、尔兰、香港地区演出。并多次应邀出访,1993香港担任香港青年中国音乐节评委,1997日本独奏演出,1998分别在法国LANGON音乐节比利时SFINKS音乐节举行独奏音乐会

1999应EMI唱片有限公司,赴法国巴黎,空前的用中国长笛,录制俄名作克菲耶夫的交响《彼得与狼》的CD唱片

录音前的排练中,当徐超铭乐曲开始部分段时,法国露笑容,击庆贺。当录音结束后,法国人通过翻译说,(该长笛代表)比长笛的还要像小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祯祥

1989,在上海文化艺术节上,徐超铭演奏无伴奏现代笙曲唤凤》,荣获优秀成果

英国名作亚历大·戈尔教授称赞他的演奏使这件老的乐器成为既炫技又感人的乐器法国世界日报》和《世界音乐》杂评论他的演奏给予人们摇神移的感受、他是凤凰演奏大师日本演出的广告则称赞他是国际管乐演奏家

值得一提的是,十前已80高龄的著名作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得知徐超铭教授退休前要举办中国第一个笙独奏音乐会竟在住院期间亲自为他作曲二重奏《对》,此以明快的音调,紧凑而活泼的节奏,描写了两个充满朝年轻人致勃勃的交谈,在交谈中显露出轻松、愉快的心情

唯独演奏和声

他的得意学生,如今驰骋在欧洲高端舞台上的著名青年笙独奏吴巍告诉我,他曾经与欧洲一些音乐家交谈过为什么你们会喜欢这个乐器

他们回答说,音色优美,与西洋乐器融合性较强,既能发出线的音,又能发出的音,同时又能演奏,如此看来,琳琅满目的中国民族乐器中唯独当之无愧了。

徐超铭学生吴巍

聊起来,教授会用他带着浙江台乡音的普通侃侃而谈:还是世界管乐器鼻祖,比起欧洲历史最悠久的管风琴至少还早了1000多

推进了管风琴风琴口琴等一系列管乐器乐器的制造和发展。在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中国民族乐器中,能真正称得上中国的,其实并不多,比如二胡唢呐等都是泊来品,是早随着丝绸之的贯通而引进中国的。

却是地中国乐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就曾有女祸之笙簧记载,女祸造是否属实姑且不论,但如果从殷墟甲骨文记载来看,历史距今至少已有3000

加上1978夏,从湖北曾侯乙中出了几只战时期,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而且虽历经二千四百多,但仍清晰可见。

到了唐的见诸文字留下记载的更多了,如大诗人白居易的《卧听法霓裳》: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枕睡常迟。朦胧闲初成后,宛转柔入破时。应不谬,能陶性无疑。起尝残酌听,斜银缸半下帷。

还有中国美学的一个模型商隐的《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玉笙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断,别羁雌昨夜惊。榭故香因发,残烛隔清。不须浪作缑意,湘瑟箫自有情。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南、卓丽蕾

还有毂的《吹笙引》:娲皇遗音玉笙,双成传得何凄清。丹穴娇雏七十只,一时飞上鸣。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商裂寒。旖旎香绕指生,千妙尽神仙终满席悄无语,巫冷碧愁

娘的七绝《和卓英英》:但于闺阁熟吹笙,太白真仙自有情。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不计可数。

的构造要由笙斗管和笙簧三个部分成,由於外形如凤翼,因此时有凤之称。

早在春秋时期这种乐器已非常流行,它与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形式

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四年级学生华逸飞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仍并存应用,其实,别只是体大,体小而已。但一般只用于雅乐,所以逐渐失去在音乐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人如其如其人,一个演奏者,人是什么样,音乐出来一定是如其人一样,这就是个人风格,装不了,也盖不住,这就是徐超铭

为37不息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戴子凡

为了适应演奏艺术发展徐超铭牟善平翁镇发等人研制了37,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他觉得学习者在初阶段宜用24传统,到了高阶段就要考虑用37加键半音了。

这是基于下列方面原因

,24与37相比较,体积较小,重较轻,价格也较为便宜。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先用24学习较为适宜,也便于学习

,使用24完全可以学习各种传统演奏技术演奏较多的独奏曲

学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24缺音,许多独奏曲不能演奏。而青少年学习演奏,除独奏外,多数还需参加学生乐队排练演出,也因缺音不能胜任,均需更换半音齐全的

,通过24学习,也为37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7笙音域宽、半音齐全,不但完全保留传统演奏技法,还能继续演奏24乐曲,而且能演奏24(甚至更多)不能演奏乐曲,拓宽了演奏道路,当然更能胜任各种乐队排练演出

詹永明文禄和徐超铭

徐超铭教授75了,还能用37芦笙舞台上放芒,他的笙曲刚柔相济、博采众长、情并茂、精益求精,我们轻易就能在笙曲的奏鸣中,收获了一份清雅、一种力量、一份舒畅、一种沉思……

演奏技巧娴熟高超,音色甜美透亮,法细腻多变,充溢着东方艺术传统神韵现代之灵性。

上海剧团、文广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

文到此,我耳畔聆听着老师唱片,是由他创作演奏笙独奏曲《林卡夜》,此是他在西藏支教期间西藏音乐创作的,乐曲描写了藏族青年下尽情地放歌欢舞的情景。

突然想起,如果说今他还能在舞台展示出完美的音乐,却有谁知的他在西藏支教期间却遭遇了一场重大的车祸事件,而为了保持一个演奏家状态,每坚持锻炼嘴唇肌肉,每走万步,坚持二十,硬是把原本态的嘴唇改正过来,当我们再次见到舞台上的老师,真的为他那为了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感染。

我还思考了许多,尤其想到徐超铭一生做笙技艺成为名家,这是多修养积淀的成果

想想台上的许多后辈笙乐音乐家,虽然轻,或许若干后就是名家,但仅就技艺而论技艺,尚不能算是艺术,还是浅薄的。我们常说:书中有文,书中有,书中有人,书中有德。

非常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只有上升到了艺术,才是相通的,而且逐旁通,他可以攻。立德,立人,立艺,立,从修养史、地、文化开始……,徐超铭教授做到了,后辈如何前赴后继?愿退休后的教授日子过得和合协谐,‘不息!

37重奏《二珠》演奏徐超铭 牟楠

/文  黄真/编辑


本文取自: 踏迹寻音 公众号

本文标题徐超铭:创建“专业50载,“不息!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191.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官方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官方平台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笙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唯一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的复调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管乐器。然而,这样一件乐器,知道的人却不多,尤其在较为时尚化、潮流化的民族器乐组合中笙乐器的使用率更少,原因何...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南报网讯(通讯员 李慧 记者 冯兴)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于5月10日19:30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举行。这是一场新旧音乐...

《欢乐的泼水节》笙独奏

《欢乐的泼水节》笙独奏

曲: 孙友 乐曲描写了傣族人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中,大家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尽情狂欢,...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四十一】贾征:芦笙传承笙声不息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四十一】贾征:芦笙传承笙声不息

在广阔的大苗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他们既有家国情怀又有执着的工匠精神,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中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身体力行地坚持弘扬非遗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遍栽桃李。青年芦笙演奏家、...

韩国又要剽窃,企图拿笙去申遗,幸好被民乐大师吴景馨姐弟阻止

韩国又要剽窃,企图拿笙去申遗,幸好被民乐大师吴景馨姐弟阻止

笙,是汉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是随造的。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主要由笙簧、笙苗和笙斗构成,所用的原材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汉代以前的笙管大都用紫竹或者芦...

经典电影《芦笙恋歌》,写尽云南之美

经典电影《芦笙恋歌》,写尽云南之美

云南之美,我一直以为,远远不是香格里拉,泸沽湖,玉龙雪山…那么简单,你要从它多彩的民族风情,影视,山歌,服饰,节日,美食中去寻找。坐标武汉,今日,宅家无聊的我又看了一部关于云南的老电影《芦笙恋歌》,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