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台州三位“00后”吹奏员国赛获奖

台州三位“00后”吹奏员国赛获奖

3年前 (2022-12-03) 热度:894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活动结果日前公布,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文化旅游部批准的国家一级社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乐器类目涵盖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民族打击乐,由市音协民族弦乐专业委员会指导。为台州首个公益性质的少儿民族管乐团,兼任市少儿风华国乐团副团长。选手需录制两首独奏作品视频,选手们就利用课余和暑假时间全心投入排练。全国竹笛邀请赛、浙江省中国民族乐器大赛台州赛区”这跟市乐团承担的送民乐演出校园任务密不可分,在椒江、黄岩、路桥以及温岭等多所学校担任社团课老师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本报记者诸葛晨晨

  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活动结果日前公布,台州有3人获青少年组“未来之星”奖项,他们是来自台州市金龙少儿民族管乐团的“00后”选手谢濡泽、刘瀚琦和张可馨。

  “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的国家一级社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首届国赛报名选手近万人次,乐器类目涵盖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民族打击乐,比赛以组别、类别划分,按成绩排序分别设置“民乐之星”“未来之星”“希望之星”等奖项。

  台州市金龙少儿民族管乐团成立于2021年,由市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指导,为台州首个公益性质的少儿民族管乐团,目前有成员40余人。团长何金龙系台州市民乐团首席唢呐兼竹笛,兼任市少儿风华国乐团副团长。

  何金龙介绍,本次展演采用线上选拔形式,选手需录制两首独奏作品视频。5月完成报名后,选手们就利用课余和暑假时间全心投入排练。除了一首《秦川抒怀》,谢濡泽、刘瀚琦和张可馨还各自准备了《鹧鸪飞》《大青山下》《春到湘江》。“参赛曲目都是今年新排的作品。如《秦川抒怀》,讲究技巧性且要有音乐张力,突显各种乐器的鲜明特点,选手们要较好地把握作品特点。”

  谢濡泽、刘瀚琦和张可馨均学习竹笛多年,分别在“松庭龙吟杯”全国竹笛邀请赛、浙江省青少年中国民族乐器大赛、台州赛区“小演奏家”大赛等各级赛事和展演中崭露头角。

  民乐,是他们童年成长的最好见证者。13岁的谢濡泽,现就读于温岭市第三中学,7岁开始学竹笛。刚入门时,他因为先天的唇形条件对吹奏有影响,比别的学员更下功夫,练稳气息技艺渐长后,他坚持公园户外练长音、练指法,并开始挑战各种民乐赛事,克服上台怯场心理。就读温岭市方城小学的张可馨11岁,也已学艺多年。这个好动开朗的小姑娘,从一开始在练枯燥的基本功时经常坐不住,再到沉心静气,主动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对吹奏技巧精益求精。

  何金龙说,3位小选手都是通过学校社团活动,进一步领略到民乐魅力决心踏上学艺之路。这跟市民乐团承担的送民乐演出进校园任务密不可分。从事民族管弦乐教学22年的何金龙,在椒江、黄岩、路桥以及温岭等多所学校担任社团课老师,“除了提高少年儿童对民乐的喜爱度,在授课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批民乐的好苗子”。台州市金龙少儿民族管乐团就汇集了各县(市、区)民族吹管乐优秀学员。

  近日,台州市少儿民族管乐音乐会暨何金龙师生音乐会在台州市文化馆举行。参演的70名小民乐手,用缤纷的旋律带来一场精彩的国乐演出,展示了唢呐、等民乐乐器风采。“台州民乐事业的繁荣从娃娃抓起,需要民乐老师的努力、家长的陪伴和学童的学习,希望台州的民乐氛围越来越浓厚。”何金龙说。

 

本文标题:台州三位“00后”吹奏员国赛获奖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1901.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无声之音》37簧笙与古筝(2006)

《无声之音》37簧笙与古筝(2006)

曲:Klaus Hinrich Stahmer《无声之音》是根据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歌而作,其中第二诗说道《我用无言而告别》。我的解释是,告别不是体现在一个具体的时间里。徐志摩告别他所爱的地方,不是...

看见文物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看见文物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

入湘随俗·通道侗族芦笙

入湘随俗·通道侗族芦笙

通道县,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侗族人。侗族人以芦笙为乐,无笙不成礼仪,在侗寨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中,都要吹奏芦笙,在幽幽山谷间,当芦笙响起,便知这是侗...

时代变化,“笙音”也该变化

时代变化,“笙音”也该变化

赵宏亮用祖辈传下来的传统技法制笙文 | 卢旸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中描写宴请宾客的场景传颂至今,已有两千余年,而笙这一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也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笙不仅仅是中国古...

《吹起芦笙唱丰收》芦笙曲

《吹起芦笙唱丰收》芦笙曲

曲:徐超铭 陆在易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芦笙独奏曲。根据广西壮族民进音乐的素材创作而成,乐曲描写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喜庆丰收时...

湘西寻艺少不学芦笙,老没老婆疼

湘西寻艺少不学芦笙,老没老婆疼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摄影/阮传菊- 风物君语 -在我们湘西寻艺的道路上本没有芦笙这一项但一次不经意的发呆却让我们发现了这藏在大山深处的鹊桥▼那一晚,我在湘、黔、桂界山三省坡脚下一个名为上岩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