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守艺廊坊」胜芳镇南音乐会: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

「守艺廊坊」胜芳镇南音乐会: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

8个月前 (10-20) 热度:88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胜芳镇南音乐会就是胜芳镇众多花会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成为胜芳镇民间文化的一张代表性名片。它是冀中笙管乐的优秀代表之一,胜芳镇南音乐会传承人 杨梦喜胜芳南音乐会始建于明末清初,包括会里师傅的演奏技术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胜芳镇南音乐会属于冀中笙管音乐,现在会里能够经常演奏的有《山坡羊》《大走马》《小走马》等等,胜芳镇南音乐会传承人 杨梦喜音乐会到现在都没有经过大的改动。这种演奏技巧目前在中国的民间班社里已经不多见了,所以以南音乐会为代表的传统笙管乐班社能代代传承下去。

河北省霸州市的胜芳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旧时胜芳镇有“七十二道花会”之说,历经千百年后,胜芳镇保留下来了三十余档花会。胜芳镇南音乐会就是胜芳镇众多花会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在2006年胜芳镇南音乐会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胜芳镇民间文化的一张代表性名片。



南音乐会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福建两广地区的“南音”,它是冀中笙管乐的优秀代表之一。胜芳古镇正中有一条河,镇区因这条河被分成了河南、河北、河东、河西及小河西五个部分,因位于河南地段,所以被称之为“南音乐会”。胜芳镇有多档音乐会,如北音乐会、小北班音乐会、小河西音乐会、观音堂音乐会等,但是只有南音乐会才被称为“大音乐”,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高,传承之伟大。



胜芳镇南音乐会传承人 杨梦喜

胜芳南音乐会始建于明末清初,据真正的文献资料记载,兴盛于清朝的中期,到了晚清民国的时候,音乐会达到了巅峰的状态,会员人数多,包括会里师傅的演奏技术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

据了解,胜芳镇南音乐会属于冀中笙管音乐,分文武两场,文场的演奏乐器主要是以笙、管、云锣等为主,武场是大鼓、大钹、镲、小钹等,乐谱采用传统的工尺谱记谱方式。现在会里能够经常演奏的有《山坡羊》《大走马》《小走马》等等,表演时一组套曲由一个大曲牌带上几个小曲牌组成。



胜芳镇南音乐会传承人 杨梦喜

音乐会到现在都没有经过大的改动,曲子还是原来的曲子,谱子还是原来的谱子。



不仅如此,胜芳镇南音乐会的演奏风格大方、稳重,演奏水平高超,他们能把同一个曲牌翻七个调进行演奏,这种演奏技巧目前在中国的民间班社里已经不多见了。也因为当地有用乐的需要,所以以南音乐会为代表的传统笙管乐班社能代代传承下去,这项传统文化走进了校园,南音乐会的传承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胜芳镇南音乐会传承人 杨梦喜

为了更好地传承南音乐会,响应国家的号召,响应非遗进校园,和当地的小学、中学对接好之后,把传统文化带进校园,这样一直传承下去。



虽然现在学习音乐的人比之前少,但是相比其他的冀中笙管乐班社,胜芳镇南音乐会的传承还是比较好的,镇里仍有不少的年轻人去会里学习传统民间音乐。



胜芳镇南音乐会传承人 杨梦喜

目前能追溯到七代人,到现在老中轻每一代都有传承人,20岁以下的传承人能达到30至40人,每年都会增加。



现在简谱和五线谱在中国音乐教学中大行其道,很多孩子在学校里也学习过简谱,但是南音乐会教授音乐,依旧采用口传心授工尺谱教学。从演奏技艺到肢体的动作要求甚是严格,甚至就连眼睛都要求目不斜视。



胜芳镇南音乐会传承人 杨梦喜

按照传统教学,乐谱是公尺谱,像五线谱、简谱音乐会里不用,但是我也会让学员们学习,把中国传统的乐谱学会了,还要学习西方的一些乐理知识。



面对这些几百年传下来的文化,以及与学校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拿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年轻人,依旧能非常严格地遵守会里的这些老规矩,目前南音乐会的后起之秀就是十几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学员

我感觉这是一个传承,要在这里好好学。


透过胜芳镇南音乐会的历史变迁,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地道民间文化遗产的弥足珍贵,希望这些非遗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来源:环京津新闻网
本文标题:「守艺廊坊」胜芳镇南音乐会: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14.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笙 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乐器

笙 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乐器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古时大笙称“竽”,小笙称“和")。由此可见,笙的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笙由于历史悠久,古代许多著作中都有记载。我...

笙和笛子哪个好学,有什么不同?

笙和笛子哪个好学,有什么不同?

以下为知乎网友“giangian fish”关于该问题的回复:给我设计的问题吧……我笛子是老本行,进乐团吹过笙,自学两年半。如果不想看细节,可以看最后。第一个,上手难点不一样,除了中音笙,所有的按键排...

笙-民族乐器之魂

笙-民族乐器之魂

笙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中国民族管乐器。它的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

芦笙师的命运

芦笙师的命运

外公遗照芦笙师的命运文/熊伟外公曾是十里八乡闻名的芦笙师、风水师。如今,他用过的芦笙,有的转送了别人,有的损坏遗落,只剩下一把被挂上土墙,布满了蛛丝;他的罗盘、镇印,他手抄的《万年历书》《子平真诠》,...

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

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

原标题: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近年来,大部分民族乐器企业加强了乐器改革的力度,注重声学品质的提高,传统民族乐器内在品质不断提高,创新乐器频频问世,民族乐器专利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家知识...

学术讲座李光陆教授受邀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笙大师课附:授课视频

学术讲座李光陆教授受邀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笙大师课附:授课视频

2022年5月27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大师课正在进行,浙江音乐学院邀请了众多专业名家名师为民族器乐演奏人才的学员们进行授课。李光陆教授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