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记录文学的笙音-《寻、探、涅》笙诗探演

记录文学的笙音-《寻、探、涅》笙诗探演

2年前 (2022-08-08) 热度:657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诗《寻、探、涅》(含笙引)(首创、首演)-笙夜·探梦你以为只有音符能够被演奏?其实,在...

笙诗《寻、探、涅》(含笙诗引)(首创、首演)- 笙夜·探梦


你以为只有音符能够被演奏?其实,在我国还有笙诗!


总策划、音画设计、独白(录音)、主演:徐勇
《寻、探、涅》词作者:秦园园
艺术总监:刘瑜
艺术顾问:杨万钧
笙诗朗诵录音:胡怀波
现场音控:王立川
现场视控:夏斐



诗文共赏
《寻》
碧波轻漾泛涟漪,
清风翠柳听鸟语。
落花有情无归意,
听声寻音待何期。


《探》
巡梦踏月问究竟,
吞吐颤叠达我情。
千回百转觅踪迹,
仙来之音唯凤笙。


《涅》
痴恋鸾音浸乐中,
凤舞鶴鸣引九重。
亭台楼榭触星辰,
凌驾苍穹浴重生。


秦园园
笙诗《寻、探、涅》词作者

"时至今日(20181月19日),离我们的原创作品“笙诗《寻、探、涅》”首演落幕已有15天之久了,当小伙伴把演出视频发给我的时候,那种暗暗的激动之心,依旧在心底涌动、荡漾……。首演当天,起初我只是静静地的坐在观众席上,心里平静的没有一丝涟漪,当剧场灯光熄灭以及掌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心底的激动油然而生,那种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在旋律响起之际,不可否认的是我完全“沦陷"了,第一次,我聆听到了凤鸣之声,第一次我感受到了仙来之音,更是第一次让我对“笙”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的心也从最初的平静变为亢奋,同时,还夹杂着一丝丝感动……,那一刻,我便知道,我和我的小伙伴离成功又进了一步,这种成功不是他人赋予的成功,更不是功利之心驱使的成功,而是一种对人生理想信念的坚持与追崇的成功。

喧嚣过后的静谧,繁华过后的落寞,才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时刻。当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消逝之后,走在长长地夜幕之下,突然,我内心的感动开始一点点的在我身体里蔓延,因为我知道,我们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尽管这条路会很长、很远,可是我们依旧愿意”风雨兼程,奔赴远方“。

很庆幸,我们坚持下来了,当然,也还有进步提升空间,这是我们创作的开始,也将是我们对”笙诗“艺术探索的开始。最后,引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每一位读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每一位对理想有追求的人,可以你所爱、愿你所愿,莫问前程,只为初心。"


秦园园:
音乐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林戈尔教授,“笙诗”项目联合发起人,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曾发表诗歌:《灰烬》、《看见你》;文章:《音乐文学视野下二夹弦唱词研究》等。


✎关于“笙诗”


古典笙诗: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释文》中认为:“盖武王之时,周公制礼,用为乐章,吹笙以播其曲。”故称之谓“笙诗”,亦称“六笙诗”。具体表现形式暂无从查证。


现代笙诗:

尝试性的对其表现形式进行设想和实践,其核心应为笙与诗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其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现代科技电子音乐的融合,也可以有其它艺术门类的辅助。目前涉及到基础性的具体形式如下:


伴奏式:由笙演奏者依照诗的内涵进行铺垫(成谱),对诗歌者进行衬托和辅助。


交互式:笙演奏者作为过门存在,在诗句间或诗段间进行插入,以笙音承上启下。


即兴式:笙者与诗歌者拟定共同题目,笙者即兴配合的演奏,诗者即兴配合创作。


配乐式:在现有诗句的前提下,根据其意境即兴演奏。


重 点
凤舞爱读网有话要说:

能够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笙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这一中华文化宝藏进行发掘和传承呢?这就需要大量的文字资料进行支撑,笙不像文人乐器,世代保留着传世文献,相反,这一历史更为悠久、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的“仙音”乐器却典藏可数,甚至连一首完整的古曲都无从探寻,留下的知识诸如女娲,王子晋吹笙驾鹤升仙、滥充数等传奇故事,但其实,或许它就在你的身边,又或许,新的艺术形式又将出自你手,我们非常期待更多朋友加入,为笙、为笙诗共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最后,言简意赅,凤舞爱读网将为大家建立有序的笙诗交流板块,欢迎积极投稿,适时,我们将进行整理,并以联名的方式出版世界第一本“笙诗集”,期待您的参与。

本文标题:记录文学的笙音-《寻、探、涅》笙诗探演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109.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冷的呼吸,冷的鱼》日本笙Cold breath,cold fishes

《冷的呼吸,冷的鱼》日本笙Cold breath,cold fishes

(2015)曲:木村惠里香 呼气是白色 --2015笙艺术周《真锅尚之笙独奏音乐会》 参考视频:...

吴彤:以“笙”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吴彤:以“笙”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如今在世界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希望未来有更多小朋友跟上前人的步伐,传承这份宝贵的礼物。日前,管乐演奏家、跨界音乐家、国家一级演员吴彤在名师公益讲堂《聆听彩虹的笙音——跟随吴...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

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举行南报网讯(通讯员 李慧 记者 冯兴)当笙的纯粹遇上巴洛克——东西方古典音乐交融音乐会将于5月10日19:30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举行。这是一场新旧音乐...

《丰收的喜悦》笙独奏

《丰收的喜悦》笙独奏

曲:唐福 乐曲描写了:在喜悦丰收的日子里,人民尽情欢舞而又愉快的劳动场景,在劳动中歌唱时的喜悦心情,本曲在全国民族器乐独奏...

《孔雀》第四乐章《孔雀姑娘的婚礼》 笙协奏

《孔雀》第四乐章《孔雀姑娘的婚礼》 笙协奏

曲:关乃忠 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傣族人喜爱孔雀,他们把最美丽的姑娘拜为“孔雀姑娘”,他们跳的最美丽的舞蹈是“孔雀舞”,他们相信...

笙 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乐器

笙 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乐器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古时大笙称“竽”,小笙称“和")。由此可见,笙的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笙由于历史悠久,古代许多著作中都有记载。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