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乐器赏析:笙

乐器赏析:笙

1年前 (2022-08-01) 热度:310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简介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


简介

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擅奏和声,历史悠久,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历史

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女娲氏风姓,有神圣之德,代宓仪、立号曰女希氏,作笙黄。可之,女娲当时并无笙,只作笙中簧,此时的笙簧许是以竹、木片所制,只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到唐、虞、夏、商诸朝代,发展以数根的竹簧之管参差插入葫芦之干壳内制成。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在我国古代乐器分类中,笙为匏类乐器。《诗经》的《小雅.鹿鸣》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

从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周礼·春官》中有;笙师,……掌教歙竽、笙、埙、籥、箫、篪、篴、管。笙为官名,其职务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二者早期都是用嵌簧的编管插入葫芦内,并以葫芦作为共鸣体,故一些文献认为竽就是不同形制的笙,如《吕氏春秋. 仲夏纪》高绣注:竽,笙之大者。春秋战国时期,笙竽是重要的吹奏乐器。竽还一度在宫廷、贵族或市民中广泛地流行。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记载竽为36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支竽,22管,用于产生低音,簧是用铜片制成的。

隋唐时期竽还存在,但在九、十部乐中已不用,而笙在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唐代涌现出许多演奏笙的名家,他们的技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唐代不少诗人还为笙写下了诗作。

【唐代佛教音乐中笙的使用,(左二持笙吹奏),甘肃榆林窟】

到了宋代,竽则销声匿迹,在教坊十三部中,只有笙色而无竽色。

(19世纪晚期的笙,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过去的笙,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在演奏乐曲遇到音不够时,常常借音吹奏。如今,改革后的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既能演奏雄健有力的曲调,也能演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笙的制作材料与构造

笙的最初形式,同排箫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的乐器,后来才逐渐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质(葫芦)笙斗。古代的笙,用葫芦作笙斗,后来吹奏者觉得笙斗体大、质脆,吹奏费气,于唐代以后改为木制,经过世代的流传,最后铜斗又取代了木斗。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木制或铜制的带有吹孔的笙斗上。吹时用指按着竹管下端所开的孔,使簧片与管中气柱发生共鸣而发出乐音。演奏时,除单音外、大都用二音、三音或四音配成和音。解放后,对笙进行了改造,目前,已普遍使用的有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以及小排笙、排笙(键盘笙)等多种形制。笙的吹奏技术也有较大发展,除了用于伴奏与合奏外,已发展成为独奏乐器。

(为适应现代作曲技术而出现的36簧笙,被称为笙中的女高音,甚至还有38-42簧笙为演奏需要而被不断制作出来)

发音原理

笙的基本结构是把簧片用蜡封粘于笙管(也称苗管或笙苗)下端笙脚上,并插于笙斗中。《尔雅·释天》:大笙谓之巢。晋·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每根笙管下端近斗处都有一个指孔。吹奏时,根据取音需要,按住这根管下端的指孔,并通过吹嘴(也称咮)吹气或吸气来策动簧片与笙管内空气柱产生耦合振动而发音。此外,笙管上镶嵌银丝来标识音高。《新唐书·礼乐志二十二》:银字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节。

(亚洲及太平洋博物馆馆藏)

笙的外传及影响

我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1810年,法国乐器制造家格列尼叶制成了风琴;1821年,德国布希曼发明了口琴,次年又发明了手风琴。


本文标题:乐器赏析:笙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40.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制笙大师赵宏亮:一生做笙一生为笙

制笙大师赵宏亮:一生做笙一生为笙

赵家笙在制笙界是一块金字招牌。赵宏亮作为赵家笙的第三代传人,在承载荣誉的同时,也肩负着责任,因而,笙是赵宏亮的生活的重心,一生做笙 一生为笙是赵宏亮对笙痴迷的真实写照。因为爱 所以痴迷选择是一个定期会...

乐器养护丨古老的正月之音 笙

乐器养护丨古老的正月之音 笙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它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笙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唯一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的复调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管乐器。然而,这样一件乐器,知道的人却不多,尤其在较为时尚化、潮流化的民族器乐组合中笙乐器的使用率更少,原因何...

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

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

乐器配置乐器配置方面,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会加入巴乌、箫、埙等特色乐器。其中,竹笛是中国本土旋律乐器,发音婉转动听。目前乐队普遍使用曲笛和梆笛,有部分乐队会添加新笛这种十一孔...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笙”是苗族、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古代八音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

湘西寻艺少不学芦笙,老没老婆疼

湘西寻艺少不学芦笙,老没老婆疼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摄影/阮传菊- 风物君语 -在我们湘西寻艺的道路上本没有芦笙这一项但一次不经意的发呆却让我们发现了这藏在大山深处的鹊桥▼那一晚,我在湘、黔、桂界山三省坡脚下一个名为上岩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