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有一位11岁的男孩喜爱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临摹,其字形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可以说写得是非常像,无论字形、点画,如果不说年龄的话,一定会被大家说成是一个成年人所写。但是,就这样的水平,在网上被很多人看到后,大多数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书法,而也有一些参加过书法大赛的名家说,这样学下去就废了,此言一出,结果网友纷纷群起而攻之。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名作,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都要把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临摹作为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通过认真临摹,既可以学到王羲之书法的笔法,也可以学习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元代书法家赵子昂就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一个典范,正如有人评论说,米芾仅得其气韵,而赵子昂则是气韵、形似兼备者。可见学习书法贵在二者都得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位11岁的小孩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从临摹开始是对的,也是值得赞扬的,但那位书法家却说他这样学习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这是为什么?是他想出风头,还是说了自己的真心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真正学习书法要去怎么做?尤其是如何才能从王羲之书法《兰亭序》中学到一些有用的、可贵的东西?并且去变成自己的风格。
先看看这么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官员也很喜欢王羲之书法,尤其是他在临摹《兰亭序》上下足了很大功夫,有一天,朋友把它的临摹作品拿到了苏东坡这里,让苏东坡来看看他的写字水平究竟有多高?苏东坡看完后说,这个人临摹的非常好,也显示出他的书写功力,但是,如果要从书法艺术性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将来的水平是不会高到哪去的。结果历史证明,这个人的确在书法史上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他就叫章惇。大家在书法上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吧。
第二个例子:当代有一位获得了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名家曾说,白蕉这个人是近现代的书法家,他之所以贡献不大,就是因为他把王羲之学得太像了,此话一出,也引起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强烈攻击,大家纷纷说,难道我们把王羲之学像了还不行吗?人家白蕉已经是书法史上的有地位的名家了,为什么说他没有书法贡献呢?其实,这位名家所说,与苏东坡当年所说的那个章惇,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因为他们把王羲之学得太像了。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论是苏东坡还是那位名家,他们都说到了一位共同点,就是学习古人,但不能把古人写得太像了。写得太像,是在写古人,而没有自己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说法是没有错的。可以说,学习书法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要写得像,学得实,正如前面的11岁小孩和后面的两位,都是写得太像,但他们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上,而第二阶段,就是要写出自己,要有自己的书法风格。
上面所说的两个阶段,也可以理解为:入帖和出帖。第一阶段是入帖,我们不必过分要求那位11岁孩子要出帖,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那位书法家所说,这孩子废了,纯属无稽之谈。人家才是孩子,还没入帖多深,就要求孩子要有自己的风格,如果按照他的说法,这孩子不废才怪呢。按照网友的说法,“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揠苗助长嘛。因此,在我看来,这位孩子必须要在这个阶段打好这个基础,经过若干年的苦练,加上遍学诸帖,最终必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大家觉得呢?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门部 开门见山》-水墨汉字动画
《门部 开门见山》-水墨汉字动画...
学米芾的,都在抢这本书!一学就会!
在此之前,米芾指导书在市场几乎为0…当一本高水准的米芾指导书上市后,快速刷爆了整个书法圈,名家编著,技法解读得太棒了!被大量书法大咖背书、学习者争相抢购,尤其是学米芾者更是热血沸腾!四度售罄,爆售53...
练字不必盲目苦练,只有掌握一些绝招,字才能长进,写得快又好
练字不必盲目苦练,只有掌握一些绝招,字才能长进,写得快又好。苦练,如果不知道正确的方向,是不是背道而驰?巧学巧练,才行。都知道,平时记个笔记签个字什么的,需要快写,怎么才能写得又快又好呢,那就必练这一...
学甲骨文到底有什么用?不实用的文字为啥还要科普?
学甲骨文到底有什么用?不实用的文字为啥还要科普?外人看来枯燥的甲骨文,在李右溪眼里不只是有趣!...
看懂这160幅书法作品,你就能贯穿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
“廖松涛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书法馆开幕
2022年8月19日,廖松涛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书法馆开幕,展览由荣宝斋主办。展览至8月28日结束,展期共十天。廖松涛 1973年生于江苏镇江。他先后师从多位大家习画35年,专业研究中国画及教学20余年...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