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笙管演奏家吴彤的姐姐吴景馨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年,几个韩国人忽然跑来,在他们家创办的宏音斋购买了近100台笙。
起初以为对方是喜欢中国传统乐器的艺术家,作为笙管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吴景馨还挺高兴。
不料对方却不会弹奏,想让人来教,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可怕的一幕出现了,他们压根就不是想要认真学习乐器,而是打算把笙变成他们的文化遗产,然后以韩国的名义去申遗。
吴景馨很是错愕:
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吴彤,两人一合计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申遗。
然后他们花了3年时间,从区到市再到国家,抢先一步进行了申遗程序,才没让韩国民间组织的阴谋得逞,成功保护了中国的笙文化。
我们常说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
却也渐渐忽略了一件事:如果没有守护者,有些东西不仅会消失,还可能被「偷」走。
看完他的经历,也许我们能给那些古老文明的传承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01
我看见一个大男孩,外表俊秀,打扮时尚,以为又是一个颜值主播。
没想到他却拿起一种我们平常很少接触到的古老乐器——笙,微闭着双眼,心无旁骛地吹奏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会有《诗经》中的那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清越、高雅、柔和。
笙不似唢呐的激昂高亢,不比钟鼓的铿锵立身,亦不是古琴琵琶的多愁善感,但是一入耳就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正祥和。
之后我去翻看@桃小辫儿的其他作品,再次让我意外。
原以为笙太过小众,肯定没多少人关注,没想到他的抖音号竟然有近40万的粉丝和近300万的点赞。
144条作品中,大多时候这个大男孩仅凭一人一笙,便让无数网友如痴如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他用笙演奏的《五环之歌》《真的好想你》等流行金曲,也有《枉凝眉》《上错花轿嫁错郎》这样的影视歌曲。
而最受好评的还是经典的豫剧选段,《打金枝》《穆桂英挂帅》等经典曲目点赞都在10万左右。
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吹笙,还是表演豫剧,真是打破了我的认知。
类似的评论在他的作品下面比比皆是。
而且别以为这样一个演奏传统乐器的年轻人,可能会很闷。
除了表演的时候,在他的直播间里,往往充满欢声笑语。
有新加入直播间的网友不知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史桃明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介绍。
成语‘滥竽充数’里,演奏的竽就是笙的一种。
因为在他眼中:每多一次提问和回答,就意味着多一次对笙的普及。
爱笑爱闹爱时尚,又有责任和担当。
02
今年24岁的史桃明,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一个普通家庭。
不是所谓的音乐世家,也非天赋异禀。
和笙的结缘,是从家乡的民间戏台和红白喜事开始的。
在锣鼓喧天的热闹之中,少年被笙那时而雄健有力,时而优美抒情的音色深深吸引。
冥冥之中,一个少年和一个古老的乐器就此纠缠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割。
在@桃小瓣儿 的早期作品中,看到过这样一则留言:
笙,这东西不是吹的,是一呼一吸之间都可以产生音符的,所以它可以不间断演奏,直到嘴唇发紫、两眼无神……
言语间,半开玩笑半认真。
却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学笙,并非易事。
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
它的雏型甚至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作为多簧管乐器,它的演奏难度比其他乐器更大,需要有非常强大的肺活量才可以驾驭。
单此一项,就已经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气流小,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憋气而造成演奏的不流畅。
我想,这也是现在兴趣班遍地,却很少有家长会为孩子选择笙的原因之一。
当年和史桃明一起学笙的有不少同龄人,可在大量重复且枯燥的练习中,只有他留到了最后。
你要问最初的那个少年苦不苦、累不累,他会告诉你一句话:
看对眼了,一切就都不觉得辛苦。
一个人能干成一件事,出发点一定是喜爱,但是能让你走下去的一定少不了执着和坚持。
2020年10月,还在读书的史桃明开了一个名为桃小辫儿的抖音账号,上传了第一支视频《喜庆丰收年》。
自此,一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音乐道路,在史桃明的脚下徐徐展开。
03
史桃明对待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灯光,还是配乐都要精益求精。
有时候还会为了配合自己演奏的豫剧曲子,专门去学习扮相,然后在作品中以更好的形象呈现给大家。
说两件小事。
史桃明大学第一次去上专业课,偌大的教室只有四把笙。
后来他才知道,他们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屈指可数,且大部分同学都来自河南、河北。
要知道笙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神器。
古人形容笙乃太簇之气,正月之音,是特别适合在正月演奏的乐器,有着寓意万物生长的声音。
周邦彦的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刘禹锡的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第二件发生在桃小辫儿的直播间。
史桃明在和粉丝的互动中发现,观看自己作品的朋友,40岁以下是主力军。
这说明不是我们这代人不喜欢传统的戏曲音乐,而是我们能接触的机会少了。
很多刚刚为人父母的网友也都留言表示听豫剧入了迷,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也学习笙。
这两件事让史桃明意识到了一种责任,他不仅是一个笙的演奏者,更是笙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
所以你能看到他在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豫剧的发源地河南。
他会在直播间里不遗余力地推广笙,也会在作品里和豫剧演员合作。
为了更好的理解豫剧的精髓,他说河南话、吃河南菜,把自己过成了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就像他说的:味儿对了,吹出来的东西才对。
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有不少家长主动联系他,把孩子送到他那去学艺。
史桃明最小的学生只有6岁,看到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他觉得真切的明白了传承的意义。
的确,老祖宗留给了我们无数优秀的宝藏。
要守护好他们,一定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机构的任务,而是需要人人有责。
04
其中有3幕场景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幕是一场父子对话。
父亲想用申报省级文化传承人的身份留下儿子,可他留给父亲一句怎么也无法反驳的话:
每个月发的那点钱能买几斤大米?
第二幕是一位芦笙传承者幸福的烦恼。
他受到省级民间艺术比赛的邀请,自己传承的艺术终于可以走出大山。
但是孩子们都憧憬着外面的世界,他连10个人的演出队伍都凑不齐。
第三幕发生在演出队载誉归来。
可是当他面对一群孩子授课的时候,却遭遇了更大的打击。
有什么出息。
这是孩子们的窃窃私语。
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有无数酸涩。
庆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在改变。
根据《2021抖音数据报告》,2021年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曲艺类主播平均每天开播3719场,每场获得116次网友打赏鼓励,收入同比增长232%。
直播打赏为戏曲表演者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让他们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
2020年拥有66年历史的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因为疫情打乱了外出演出的脚步。
为了让剧团火起来,他们走进了抖音直播间,没想到半年后,剧团就在抖音收获了上百万粉丝,累计获赞超500万。
现在,剧团每晚的直播都有十余万网友在线观看。
直播打赏带来的收入不光帮剧团走出了困境,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观众,让他们通过网络走进和了解黄梅戏。
还有2021年4月,被疫情逼得走投无路的越剧演员陈誉@越剧陈誉 。
当她鼓起勇气买了声卡、话筒,开启首次短视频直播时,观看人数寥寥无几,收入不过几十。
可是一个月后,她的抖音粉丝数量已超过20万。
直播打赏带来的收入,不仅帮她解除了生计之忧,更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非常认可一句话:
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通过直播打赏,付费演出等形式,越来越多的传承者走出了生活的困境,跨越了空间的壁垒。
这便是文明的薪火相传。
不要让人,钻了文化剽窃的空子。
不断让传统文化被看见,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好回击。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笙乐器应该怎样做好日常保养
吹笙的朋友都知道,笙是一件非常“娇贵”的乐器,因为它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气温,干湿度,灰尘、摔震、挤压等,都会对它的声音造成影响,甚至成为“哑笙”。我的导师刘瑜教授也常跟我说要爱惜笙,捧着笙...
“笙”声不息,传承制笙技艺-张连生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他是一个业内人士公认的笙师傅,更是一个笙工匠。鲁、豫、苏、皖、冀、津、沪几十个省级文工团和剧团用的笙,大多出自他的手。可他没有学历证书,也没有车床和工具。成全他取得硕果的是...
卓·乐器|越来越淡出人们视线的中国乐器,笙
“笙,代表了和谐、和平、和睦”现今,许多中国乐器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更多人喜欢现代乐器,而忽视了中国传统乐器,如:笙、巴乌、热瓦普、冬不拉、月琴等。是不是这些乐器名字,连听都没停过,但是却有几千年的...
吴彤介绍笙的结构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那么从笙的结构来说呢,刚才我们说八音分类匏类,所以其实这是笙斗,所以笙斗最早就是用葫芦,因为他天然有一个气箱,把它打通了以后,把这个竹苗放进去,然后里面是簧片,就是现在这簧片,大家我认为打开的话,大家...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原标题: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早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园220),相当于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唐代是中日音乐交流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唐朝贞...
《原风景》日本笙(to the Gesisis)(1998)
曲:汤签让二(Joji Yuasa) 汤签让二的原风景诞生于1998年。Yuasa被视为日本别具一格的现代作曲家。细腻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