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笙管演奏家吴彤的姐姐吴景馨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几个韩国人忽然跑来,在他们家创办的宏音斋购...
有一年,几个韩国人忽然跑来,在他们家创办的宏音斋购买了近100台笙。
起初以为对方是喜欢中国传统乐器的艺术家,作为笙管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吴景馨还挺高兴。
不料对方却不会弹奏,想让人来教,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可怕的一幕出现了,他们压根就不是想要认真学习乐器,而是打算把笙变成他们的文化遗产,然后以韩国的名义去申遗。
吴景馨很是错愕:
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吴彤,两人一合计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申遗。
然后他们花了3年时间,从区到市再到国家,抢先一步进行了申遗程序,才没让韩国民间组织的阴谋得逞,成功保护了中国的笙文化。
却也渐渐忽略了一件事:如果没有守护者,有些东西不仅会消失,还可能被「偷」走。
看完他的经历,也许我们能给那些古老文明的传承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01
我看见一个大男孩,外表俊秀,打扮时尚,以为又是一个颜值主播。
没想到他却拿起一种我们平常很少接触到的古老乐器——笙,微闭着双眼,心无旁骛地吹奏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会有《诗经》中的那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清越、高雅、柔和。
笙不似唢呐的激昂高亢,不比钟鼓的铿锵立身,亦不是古琴琵琶的多愁善感,但是一入耳就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正祥和。
原以为笙太过小众,肯定没多少人关注,没想到他的抖音号竟然有近40万的粉丝和近300万的点赞。
144条作品中,大多时候这个大男孩仅凭一人一笙,便让无数网友如痴如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他用笙演奏的《五环之歌》《真的好想你》等流行金曲,也有《枉凝眉》《上错花轿嫁错郎》这样的影视歌曲。
而最受好评的还是经典的豫剧选段,《打金枝》《穆桂英挂帅》等经典曲目点赞都在10万左右。
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吹笙,还是表演豫剧,真是打破了我的认知。
有新加入直播间的网友不知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史桃明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介绍。
因为在他眼中:每多一次提问和回答,就意味着多一次对笙的普及。
02
在锣鼓喧天的热闹之中,少年被笙那时而雄健有力,时而优美抒情的音色深深吸引。
冥冥之中,一个少年和一个古老的乐器就此纠缠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割。
笙,这东西不是吹的,是一呼一吸之间都可以产生音符的,所以它可以不间断演奏,直到嘴唇发紫、两眼无神……
言语间,半开玩笑半认真。
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
作为多簧管乐器,它的演奏难度比其他乐器更大,需要有非常强大的肺活量才可以驾驭。
单此一项,就已经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我想,这也是现在兴趣班遍地,却很少有家长会为孩子选择笙的原因之一。
当年和史桃明一起学笙的有不少同龄人,可在大量重复且枯燥的练习中,只有他留到了最后。
看对眼了,一切就都不觉得辛苦。
一个人能干成一件事,出发点一定是喜爱,但是能让你走下去的一定少不了执着和坚持。
2020年10月,还在读书的史桃明开了一个名为桃小辫儿的抖音账号,上传了第一支视频《喜庆丰收年》。
自此,一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音乐道路,在史桃明的脚下徐徐展开。
03
史桃明对待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灯光,还是配乐都要精益求精。
有时候还会为了配合自己演奏的豫剧曲子,专门去学习扮相,然后在作品中以更好的形象呈现给大家。
说两件小事。
后来他才知道,他们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屈指可数,且大部分同学都来自河南、河北。
古人形容笙乃太簇之气,正月之音,是特别适合在正月演奏的乐器,有着寓意万物生长的声音。
周邦彦的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刘禹锡的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史桃明在和粉丝的互动中发现,观看自己作品的朋友,40岁以下是主力军。
这说明不是我们这代人不喜欢传统的戏曲音乐,而是我们能接触的机会少了。
很多刚刚为人父母的网友也都留言表示听豫剧入了迷,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也学习笙。
这两件事让史桃明意识到了一种责任,他不仅是一个笙的演奏者,更是笙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
他会在直播间里不遗余力地推广笙,也会在作品里和豫剧演员合作。
为了更好的理解豫剧的精髓,他说河南话、吃河南菜,把自己过成了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有不少家长主动联系他,把孩子送到他那去学艺。
史桃明最小的学生只有6岁,看到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他觉得真切的明白了传承的意义。
的确,老祖宗留给了我们无数优秀的宝藏。
要守护好他们,一定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机构的任务,而是需要人人有责。
04
父亲想用申报省级文化传承人的身份留下儿子,可他留给父亲一句怎么也无法反驳的话:
他受到省级民间艺术比赛的邀请,自己传承的艺术终于可以走出大山。
但是孩子们都憧憬着外面的世界,他连10个人的演出队伍都凑不齐。
第三幕发生在演出队载誉归来。
有什么出息。
这是孩子们的窃窃私语。
庆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在改变。
根据《2021抖音数据报告》,2021年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曲艺类主播平均每天开播3719场,每场获得116次网友打赏鼓励,收入同比增长232%。
直播打赏为戏曲表演者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让他们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
2020年拥有66年历史的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因为疫情打乱了外出演出的脚步。
为了让剧团火起来,他们走进了抖音直播间,没想到半年后,剧团就在抖音收获了上百万粉丝,累计获赞超500万。
直播打赏带来的收入不光帮剧团走出了困境,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观众,让他们通过网络走进和了解黄梅戏。
还有2021年4月,被疫情逼得走投无路的越剧演员陈誉@越剧陈誉 。
当她鼓起勇气买了声卡、话筒,开启首次短视频直播时,观看人数寥寥无几,收入不过几十。
直播打赏带来的收入,不仅帮她解除了生计之忧,更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通过直播打赏,付费演出等形式,越来越多的传承者走出了生活的困境,跨越了空间的壁垒。
不要让人,钻了文化剽窃的空子。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相关文章
吴彤谈应怎样去保护和传承民乐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我觉得每一个时代其实都在变化。那么音乐作为时代的一部分,他自然也离不开这种发展。同时也有继承,因为他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民族的声音的记忆,他会有一些感情上的期许,希望可以把我们祖先的声音留住留下来,...
《跑马山印象》笙独奏
曲:刘瑜乐曲将《康定情歌》作为素材,巧妙运用笙的多声演奏特点,描绘了四川甘孜州跑马山蓝天白云盖四野,牛羊满地牧歌欢的情景,也描绘出天地人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康定跑马山的赞...
《二泉映月》笙文曲
曲:阿炳改变:冯海云《二泉映月》是一首耳熟能详的二胡名曲。低音文曲笙版《二泉映月》的新意在于笙复调多声性演奏技术的有效运用。低音文曲笙音色圆润、浑厚。乐曲中伴随主旋律的复调声部如影随形,为听众展开了一...
优德民族小知识分享:芦笙悠扬青竹摇——拉祜族
人口分布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
《驹追骏》笙群奏
曲:张梦此曲为笙演奏大师翁镇发教授与十位少年而作的安可曲。交响乐团伴奏。此曲取材于蒙古音乐,无限的音乐之路象征着辽阔的草原,骏马带领着小马驹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着。该曲意气风发,雄壮有力,现场演奏效果突...
群山丨吴学良散文:芦笙吹舞为卿痴(二)
作者简介:吴学良,中国作协会员。发表散文20余万字,作品入选《新中国散文典藏》《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中国西部散文精华》等选本,著有文学、文学理论研究、文化学等20余部。四拜花树由四个年轻男性芦笙手吹奏...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