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李斯成为闻名历史的大书法家,李斯蹲在茅坑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人的贤与不贤、做的事大不大、生活质量好不好都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也就顺理成章的得到了书写中国书法史的那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秦始皇统一文字。请看看这幅战国七大国的文字就好理解了。他早就知道到李斯擅长书法,李斯本来就是个书法行家,他也知道文字统一的重要性,认真的总结和改进六国和前代留下来的文字。大篆李斯曾经说过:
很多人想不到,李斯成为闻名历史的大书法家,是从几只老鼠开始。
话说,李斯在老家活到四十岁,由于字写的漂亮,适合记账,被聘为粮库保管员。但他总觉着这个职位太小,没有发挥出全部才能。
我的未来在哪里?我要怎么做呢?李斯蹲在茅坑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不经意间看到厕所中的老鼠,一边躲着自己一边吃着粪便。
他想:老鼠生活的困苦不堪,就像底层的穷苦人。比起它们,自己活得算不错了,起码还有个像样的工作。想到这些,他有点释然了,随手从怀里掏出干粮喂给老鼠。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次和老鼠的亲密接触,影响了整个后半生。因为下一刻,他就在粮仓里面见到了另一群老鼠,彻底改造了他的世界观。
李斯从家里出来,去粮站清点仓内的粮食。当他打开仓门,看到粮仓里的老鼠四处乱窜,空地上堆着很多谷粟的空壳......
他开始思考:
厕所里的老鼠,吃着粪便,又经常受到人和狗侵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不仅没有任何人来打扰,还生活的逍遥悠哉。
李斯顿悟了: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和平台。人的贤与不贤、做的事大不大、生活质量好不好都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
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做天下第一流的人,做天底下最大的官,做名垂千古的事业。这是李斯毕生的理想,从这一天开始他朝着这个目标进发了。
他先从齐国开始,拜师学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营,最后到了秦国,终于碰到了赏识他的老板——秦始皇。
秦始皇
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也就顺理成章的得到了书写中国书法史的那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秦始皇统一文字。
中国的汉字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文(大篆)。到战国各国的半象形、半符号的文字,沿用了很久。
战国时期,不但各国的政治、经济是分裂的,文字也不统一。各国文字不同就有很大问题,比如秦始皇发布一道命令。这道命令到了东边,齐国不认识,到了南边,楚国也不认识,命令就成了摆设。
如果大家不太明白汉字统一的必要性,请看看这幅战国七大国的文字就好理解了。
试想,秦始皇的签名,底下的人都看不懂,那这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文字不但要统一,还要要重新设计。
李斯本来就是个书法行家,他也知道文字统一的重要性,迅速组织了汉字规范化编写小组,认真的总结和改进六国和前代留下来的文字。
大篆
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也就是小篆。
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人们第一次为汉字书写确立一套标准化、方法化教程。但这还不是终点,起码李斯不这么认为。如果秦朝以前的人还把写字当做一个简单的符号的话,那李斯已经开始构思汉字的未来了。
李斯知道,小篆的未来不仅仅要承载文字,传播文化,还要有美感。这样的文字书写才是艺术,才可以叫做书法。
李斯赋予小篆的第一个美感是,端正。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正体现出煌煌大秦,像泰山一样稳。
这还远远不够,新的帝国文化要纯净,要像玉石一样不留杂质。笔画就要像玉一样纯粹。
接下来,还要如鼎一样正直、如丝带一样飘逸。
小篆就是基于这些原则,带着大秦帝国的新锐之气,带着大秦帝国的磅礴之气,在李斯的手里完美的创造出来。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石被野火焚毁。此石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郑文宝根据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阴有郑文宝题记。《峄山刻石》摹刻都甚多,而首推由宋代人所刻的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为最佳,现藏在西安碑林里。
这块石刻作品,是李斯的代表作,我们从中能看出李斯书写小篆的特点。
首先,对称均衡,肃穆缜密,安稳端正,全篇高度统一,完全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中。似乎每个字都是轴对称,恨不得都是用尺规作图法做出来。这种秒到毫颠的控制,只有功夫练到极致的李斯,才能书写的出来。
古人把这笔笔浑圆,称为玉筋,上紧下松,弧线婉通。由于笔画粗细几乎完全一致,为了不使横竖交织也过于呆板,因此,弧转的处理和斜线的穿插,赋予秦小篆独特的艺术魅力。筋,本来是有弹性有张力的,但这种筋竟然是坚硬的玉做成的,可见书法家们对李斯的钦佩之情。
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看到,细如丝的笔画,自然分割营造出很大的空间留白,开阔宏大的气象。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
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从此,他被称为书法鼻祖。
从一个小小的仓库保管员,到大秦的丞相,又让汉字书写成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国书法奠基人,李斯的事迹告诉我们:
即使你是个普通人,如果你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完】
书法艺术从李斯开始,踏上了辉煌的历程,从此之后,始终贯穿着中国的文化艺术史。不过,小篆好看是好看,就是字形过于严谨,不适合我们平时使用。下一位出场的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他的起点比李斯差了很多,还坐了十多年的牢房,却勤奋练字,不仅改变了命运还改变了书法史。
相关文章
徐渭晚年杰作《唐诗十三首》
徐渭行草书诗卷,纸本,纵34.5厘米,横453.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徐渭共书十四首诗,其中李白诗七首、杜甫诗五首、王维诗一首、自书诗一首。此卷书篇幅较长,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书写状态,一气呵...
写二王手札,如何正确用笔?
写二王手札,是应该用软毫、硬毫还是兼毫?羊毫笔柔软,笔画浑厚,难以掌握,回锋能力差,不利于主动发力习惯的培养。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整笔锋。而硬毫笔比较好使,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
随情取势峻逸洒脱——杨卫凡书法
杨卫凡,1956年出生,安徽六安人。文化之旅国礼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宝级艺术大师;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华夏国艺书画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汉字“诛”的颜体书写演示
诛释义1、谴责:口~笔伐。2、杀(有罪的人):害民者~。3、要求:~求无时。周武王始诛纣...
忠道贵法古月新胡忠贵书法精品展在省城举行
今天上午,为期十天的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忠道贵法古月新——胡忠贵先生从事书艺七十年书法精品展,在文瀛公园万字楼开展。该书展由山西省社会学学会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创意发起,中国人民大学校...
书法这样写,才有节奏感
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除了黑白的字的平面排序构成外,还包含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章法的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是书法赏评中必然要谈到的问题,因为,它既是书法的技巧问题,也是艺术问题。▲王羲之的《得示帖》...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