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笙吴彤华人跨界音乐家代表,凭借《快乐》与马友友等人一同获得第52届格莱美最佳跨界古典专辑奖、2011年荣获金号、2011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跨界歌手奖、2012获得华美协进社年度国际音乐家大奖。出版双专辑《吴彤们·唱歌魂》(演唱专辑),吴彤与他所在的丝路乐团凭借《Sing Me Home》获得第59届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琴秦立巍当今世界乐坛最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秦立巍获得第11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银奖;
笙
吴彤
华人跨界音乐家代表,
第一位荣获格莱美音乐大奖的中国音乐人,
精通创作、演唱、民族乐器演奏。
他1971出生于北京,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1992年,组建中国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
轮回乐队。
2010年8月,
推出专辑《我一直听见你的笙音》,
凭借《春秋配》、《塔玲珑》分别荣获
2011年台湾金曲奖
最佳作词人与最佳编曲人两项大奖。
2010年2月,
凭借《快乐》与马友友等人一同获得
第52届格莱美最佳跨界古典专辑奖、
2011年荣获金号、
2011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跨界歌手奖、
2012获得华美协进社年度国际音乐家大奖。
2016年,
他发表了新书《吴彤们》,
出版双专辑《吴彤们·唱歌魂》(演唱专辑),
《吴彤们·音乐云》(纯音乐专辑)。
2017年2月,
吴彤与他所在的丝路乐团
凭借《Sing Me Home》获得
第59届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
8月28日,
美国亚洲协会公布7名
年度亚洲创变者奖获奖名单,
吴彤在列。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吴彤的精彩表演!👇
琴
秦立巍
当今世界乐坛最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
被誉为新一代的马友友;
《纽约时报》曾评价他的演奏
拥有无瑕音准,钢铁般的技巧和柔美的音色。
他13岁时便获得中国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
1992年获得澳洲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
迄今为止,
他已包揽了12个国际大赛的第一名,
他是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被英国BBC广播公司誉为
“新一代艺术家”称号。
1998年,
秦立巍获得第11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
大提琴银奖;
2002年,
秦立巍当选澳大利亚“十大杰出青年”。
2018年6月2日(星期六)
8pm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
指挥:葉聰
笙、演唱:吴彤
大提琴:秦立巍
在遇见和忘记的山谷中(新加坡首演)/ 温展力
笙与钢琴:远山/ 吴彤
笙与乐队:水路 / 吴彤,李勋作曲、冯国峻移植
即兴二重奏:笙与塔布拉鼓
笙、大提琴与乐队:望春风 / 林临秋作曲、吴彤,李勋改编、李勋配器
琴弦上的叶尔羌(新加坡首演) / 刘青
笙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度 (华乐版世界首演) / 赵麟
世界顶尖的跨界音乐家吴彤
将首度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
为您献上华族传统笙的精彩乐曲。
吴彤也将和新加坡印度塔布拉鼓手
纳瓦兹•密拉志卡尔,
进行一段笙与塔布拉鼓的二重奏即兴演出,
让您有一个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大提琴名家秦立巍也将与吴彤一起
合乐呈献《望春风》与《度》,不容错过!
《在遇见和忘记的山谷中》创作于2016年春季,根据现任中国音乐学院讲师的作曲家两次访西藏后的切身感受而作。作品分四个乐章,不间断演奏。
在遇见
和忘记的
山谷中
远山
《远山》是音乐会的笙独奏家吴彤,对于画家吴冠中画作的致意之作。全曲仅以笙与钢琴的对话贯穿,如吴冠中的笔以远观风景的眼界进行细腻生命感之书写。吴彤以笙的灵动之气重现生命中风景的温柔与壮阔。
由吴彤与李勋作曲、新加坡青年作曲家冯国峻移植,《水路》通过七个乐章:《波光》、《禅雪》、《流淌》、《飞升》,《信念》、《祈祷》以及《慧海》,讲述一滴水的前世与今生:它如何在轮回里的挣扎与忏悔,流淌与升腾。
水路
即兴二重奏:笙与塔布拉鼓
笙大师吴彤将与新加坡塔布拉鼓演奏家纳瓦兹·密拉志卡尔,呈献一首即兴二重奏。吴彤对这首曲子有八个字的感触:安住当下,触事而真。
李勋的话:这个作品的诞生源自我与吴彤先生的一次关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探讨,发现东方或西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看法其实是一致的,所以尝试把东方五声音体系与西方十二音体系的写作手法融合。希望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作品分为三段体分别描写了少女情怀的三个层次:《诉说》、《同嬉戏》以及《抒感》。此次为新加坡华乐团改编的版本,也得到了葉聰老师的指点。
笙、大提琴与乐队:
望春风
琴弦上的
叶尔羌
叶尔羌,又称叶尔羌汗国,是五百年前矗立在广袤南疆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建都现在的莎车,丝绸之路南道与中道的交汇重镇。美丽而神秘的叶儿羌汗国王妃阿曼尼莎汗与国王拉失德演绎了一段旷世恋情,并孕育了维吾尔民族的音乐瑰宝——十二木卡姆。这首乐曲由刘青作曲。刘青现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该曲从一位耄耋老者在漫漫黄沙中,讲述那段悠远的故事拉开帷幕。
笙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度》取材于玄奘法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共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相》、第二乐章《喜》、第三乐章《悟》。这首乐曲由赵麟作曲、冯国峻移植。
玄奘法师途径丝绸之路西取佛经,他所追寻的本质也是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坚韧、执着、追梦。
作品中创新性的将笙和大提琴结合,以揭示人对梦想和精神的追求。笙与大提琴代表着不同的两面性,笙飘摇、空灵的特质与人的神性更加接近,其代表着神灵,代表着跋涉者心中的理想王国,不断给人以鼓励,坚定着人的信念,给人以希望;而大提琴如歌如泣,有着近乎任性般的坚韧,犹如一位老者,缓缓讲述着这一切。两者时而独立、时而统一,似在各自讲述,又似在进行着一场人性与神性的对话。
《度》由中国爱乐乐团与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联合委约,大提琴家马友友、笙演奏家吴彤于2013年11月3日首演。此曲现由新加坡华乐团委约移植为华乐版本,并于2018年6月2日假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首演。
笙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度
相关文章
看见文物 | 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
《朝元歌》笙独奏
曲:徐超铭 取自莆仙戏《琴挑》故事源自传奇(碧玉记)。叙述书生潘必正借读尼庵,听女尼陈妙常秋夜弹琴,因而相爱。曲中抒发了陈...
芦笙还能吹多久?
文/龙秀章我们知道,苗族人喜欢芦笙,芦笙大概是由苗族创造。最早的时候,苗族三大方言都有吹芦笙的习俗,东部方言也只是在近代才失传,但在苗族法事中,还保留芦笙的舞步,以及芦笙这个苗语的词。中部方言迁徙到黔...
笙曲子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笙曲子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笙曲子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大调曲子音乐考察与分析期刊:《当代音乐》 | 2021...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三)
接上篇五、小花舌:是将舌尖轻微地放在上牙根,随着呼气或吸气,在气流中自然快速地从上牙根弹回口腔中间,发出“噜”的声音,然后迅速还原。连贯起来发出“噜噜噜噜噜噜”的声音,就像蝉鸣的声音。小花舌适用于乐曲...
笙 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乐器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古时大笙称“竽”,小笙称“和")。由此可见,笙的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笙由于历史悠久,古代许多著作中都有记载。我...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