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乐器之一,大部分人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芦笙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有一个心灵手巧的苗族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木头和竹子制作成芦笙,芦笙舞就成了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而世代相传。《苗族古歌》这一以创世为内容的诗体神话,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录着苗族先民的历史,苗族的芦笙歌舞,不仅是记录苗族人民迁徙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载体,更是苗族人民喜怒哀乐的精神慰藉。苗族以芦笙为号角。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
明代钱古训《百夷传》: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
明代倪辂《南诏野史》载云南滇中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
清代陆次云《峒溪纤志》:(男)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
芦笙,是一种簧管乐器。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芦笙被称为瓢笙。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乐器之一,在苗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芦笙因承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独特的芦笙文化。2008月6月14日,芦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谈起芦笙,大部分人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芦笙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
在苗乡,关于芦笙的来源,丛脞纷纭,其中有这样一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时,苗族祖先以狩猎为生。为了引诱各类鸟兽,有一个心灵手巧的苗族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木头和竹子制作成芦笙,吹奏着模仿鸟兽的鸣叫,并模仿鸟兽做出各种动作形态,每次出猎皆收获颇丰。从此,芦笙舞就成了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而世代相传。
芦笙,除了模仿自然的功用外,还与苗族的迁徙史有关。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上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比起犹太族,苗族则更加不幸。
迁徙是苗族历史上频繁而深重的事件,它深深烙印在苗族人民的心里,铭刻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苗族古歌》这一以创世为内容的诗体神话,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录着苗族先民的历史,古歌主要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
其中,《跋山涉水》篇这样唱道:自己的祖先从前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他们翻过水山头,来到风雪坳,先后渡过河水黄央央河水白生生河水稻花香的三条大河南下,然后又沿着稻花香河西进,经历万般苦,迁徙来西方,寻找好生活。数千年来,苗族人民就这样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辗转迁徙,与其他民族过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不断繁衍生息。
俄国人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鲁迅先生也在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我想,苗族的芦笙歌舞,也是一种杭育杭育的艺术创作。芦笙,不仅是记录苗族人民迁徙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载体,更是苗族人民喜怒哀乐的精神慰藉。
在苗乡,芦笙的功用十分广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支系对芦笙的使用各有禁忌。在历史战争时期,苗族以芦笙为号角,当低音芦笙吹响的时候男女老少手持弓箭、大刀长矛、锄头、钉耙去迎接生死搏斗。
当胜利之时、当丰收之日,当临门之喜时,苗家人又吹起欢快的芦笙以庆祝。芦笙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被苗家人民视为宝物,每逢劳动之余或婚嫁喜庆之日,都要吹奏芦笙和跳芦笙舞,逢年过节时,数十支甚至上百支芦笙齐鸣,雄壮而洪亮的乐声十余里外都清晰可闻。
同时,芦笙还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苗族游方古歌》记载:沉心三年半,三个冬去了,叶声听不见,芦笙不听吹,姑娘叹了气,后生冷了心。讲的就是以芦笙传情的故事。此外,芦笙还运用在苗家人的丧葬上,当村里有人去世了,主家都会请芦笙手吹几曲芦笙祭祀亡灵,当低哀的笙歌响起,伴随着悠长的指路经,亲戚朋友们一起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祈念他(她)回到住有先人的地方,回到东方辽阔圣地。
芦笙,不仅是苗家人的精神寄托,更是苗家人的魂。
苗家人在芦笙歌曲中繁衍生息,也在芦笙歌曲里老去。
苗家人,不管酸甜苦辣,都吹进芦笙歌曲里。
苗家人,不管身居何处,只要哪里有芦笙歌响起,哪里就是家。
苗家人,一把芦笙,便可走天涯。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吴彤介绍笙的技巧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笙有一些技巧他叫气、舌、唇、指,就是说要四个部分都是需要练气。 那气要练,吹笙的人,他是很练肺活量,所以有些朋友知道我是唱歌,那么我唱歌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因为我吹笙。因为...
《和》-24簧传统笙和手风琴
曲:田景伦乐者有二及其上,称和。《广雅》万乐从和。《国语·周语下》和六律以聪耳。《国语·郑语》和,乐之本也圣人能为和。《吕氏春秋·慎行论》中和,和缓,谐和,和通“合”,和平,和局无胜负,调和,和为贵。...
芦笙:不仅是喜爱悠久的传统乐器,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
小伙口离不了笙,女孩手离不了针;不吹芦笙的非达亨(小伙),不刺绣的非苗家的达佩(小姑娘)。芦笙,用竹子制作而成。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筒,长瓢里面空;瓢兜六根杆,吹过向轰隆轰隆...
「守艺廊坊」胜芳镇南音乐会: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
河北省霸州市的胜芳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旧时胜芳镇有“七十二道花会”之说,历经千百年后,胜芳镇保留下来了三十余档花会。胜芳镇南音乐会就是胜芳镇众多花会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在2006年胜芳镇南音乐会入...
有什么冷门但是很棒的乐器?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音乐文化也是十分耀眼的。其中的许多乐器值得我们去挖掘。一、柷敔——“乐木空也,所以止音为节”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及传世实物可知,敔是一种木制乐器,其形状如同老虎,...
中国传统乐器
原标题: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乐器通常指的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等俱...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