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芦笙,苗家人的精气神

芦笙,苗家人的精气神

8个月前 (08-10) 热度:88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乐器之一,大部分人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芦笙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有一个心灵手巧的苗族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木头和竹子制作成芦笙,芦笙舞就成了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而世代相传。《苗族古歌》这一以创世为内容的诗体神话,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录着苗族先民的历史,苗族的芦笙歌舞,不仅是记录苗族人民迁徙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载体,更是苗族人民喜怒哀乐的精神慰藉。苗族以芦笙为号角。

《诗经》: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

明代钱古训《百夷传》: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

明代倪辂《南诏野史》载云南滇中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

清代陆次云《峒溪纤志》:(男)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


芦笙,是一种簧管乐器。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芦笙被称为瓢笙。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乐器之一,在苗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芦笙因承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独特的芦笙文化。2008月6月14日,芦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谈起芦笙,大部分人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芦笙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

苗乡芦笙来源,丛脞纷纭,其中有这样一说,相传盘开天辟地时,苗族祖先以狩猎为生。为了引诱各兽,有一个心灵巧的苗族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木竹子制作芦笙奏着模仿兽的鸣叫,并模仿兽做出各种动作形态,每次出猎皆收获颇丰。从此,芦笙舞就成了苗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而世相传。

芦笙,除了模仿自然的功用外,还与苗族的迁徙史有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迪斯在《民族》一书上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比起犹太族,苗族则更加不幸。

迁徙是苗族历史上频繁而深重的事件,它深深烙印在苗族人民的里,铭刻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苗族歌》这一以创世为内容的神话,一直以耳相传的方式记录苗族先民的历史要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和《跋》。

其中,《跋》篇这样唱:自己的祖先从前居住在东方,挨近边边,紧相连,波浪滚滚翻,望不到边。他们翻过山头,来到坳,先后渡过河黄央央河白生生河水稻香的三条大河南下,然后又沿着稻香河西进,经历万般苦,迁徙来西方,寻找好生活。数千来,苗族人民就这样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辗转迁徙,与其他民族过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不断繁衍生息。

国人普列诺夫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鲁迅先生也在 《且介亭杂文•外文谈》中说:假如那时大抬木,都觉得吃了,却想不到发,其中有一个叫‘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我想,苗族芦笙歌舞,也是一种杭育杭育的艺术创作芦笙,不仅是记录苗族人民迁徙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载体,更是苗族人民喜怒哀精神慰藉。

苗乡芦笙的功用十分广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支芦笙的使用各有禁忌。在历史战争时期苗族芦笙,当低音芦笙响的时候男女老少持弓、大刀长矛、锄、钉耙去迎接生死搏斗。

胜利之时、当丰收之日,当临之喜时,苗家人起欢快的芦笙以庆祝。芦笙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作用,一直被苗家人民视为宝物,每逢劳动或婚嫁喜庆之日,都要芦笙和跳芦笙舞,逢时,数十支甚至上百支芦笙齐鸣,雄壮而洪亮的里外都清晰可闻。

同时,芦笙还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介。《苗族游方歌》记载:沉半,三个冬去了,叶听不见,芦笙不听姑娘叹了,后生冷了。讲的就是以芦笙传情的故事。此外,芦笙还运用在苗家人的丧葬上,当村里有人去世了,都会芦笙芦笙祭祀亡灵,当低哀的笙歌响起,伴随着悠长的指经,亲戚朋友们一起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祈念他(她)回到住有先人地方,回到东方辽阔圣地。

芦笙,不仅是苗家人精神寄托,更是苗家人

苗家人芦笙歌曲中繁衍生息,也在芦笙歌曲里老去。

苗家人,不管酸甜苦辣,都芦笙歌曲里。

苗家人,不管身居何,只要哪里有芦笙歌响起,哪里就是

苗家人,一把芦笙,便可走涯。


本文标题芦笙苗家人的精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183.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官方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官方平台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秦王破阵乐》笙曲

《秦王破阵乐》笙曲

原曲:唐·石大娘 编曲:张之良 “此曲的音乐主要素材是采用了何昌林先生的秦王破阵乐译谱,并加以发展,同时增加了打击乐器,使音乐更加丰满、更加有气势,让人...

【艺术论文范文】当代吹打乐中笙的特征与运用

【艺术论文范文】当代吹打乐中笙的特征与运用

作者:柴犬论文日记(知乎)摘 要: 早在汉朝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吹打乐形式便已存在了。在2006年,吹打乐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笙作为历史悠久的簧管乐器,在传统吹打乐之中大多起的是伴奏与衬托...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笙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笙

笙是我国各地普遍使用的吹奏乐器,以簧片振动发音。目前在乐队中常用的,大多数是经过改革的十七簧笙,分高音笙和中音笙两种。中音笙比高音笙低八度。一、音色特点笙具有管、簧混合的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

《呼吸II》(Kokyu II)

《呼吸II》(Kokyu II)

曲:真锅尚之(Naoyuki Manbe) 真锅尚之想要突破传统的sho的演奏形式。...

笙文化漫谈

笙文化漫谈

核心内容:笙的历史、种类及发展历程主要形制:葫芦笙、芦笙笙是中国古代的吹奏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在古代,笙被称为巢或者和,《尔雅》中记载:大笙谓...

精艺笙乐器为何 “笙声不息”

精艺笙乐器为何 “笙声不息”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也是世界自由簧乐器的鼻祖,在我国民族乐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位于静海区子牙镇潘庄子村精艺笙乐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笙以音量宏大、造型古朴、音色优美,质量上乘,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