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笙”声不息,传承制笙技艺-张连生

“笙”声不息,传承制笙技艺-张连生

1年前 (2022-08-02) 热度:163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主家会在待客数量确定后再让厨师多做一桌菜,以备丧事结束时把这一整桌送给喇叭班首领。父亲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对出现跑调、松动的笙维修调试,父亲让他拿着一把损坏的笙到几十里外去检修,父亲安排他今天务必把修好的笙带回家。他在修笙师傅那里只好静静地待着。细心的张连生观看了笙被支解的全过程和病因以及修理的方法步骤。张连生对笙所产生的爱怜很快由吹奏转为研究,在活动中一旦伙计们的笙、唢呐等出现反常现象。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他是一个业内人士公认的笙师傅,更是一个笙工匠。鲁、豫、苏、皖、冀、津、沪几十个省级文工团和剧团用的笙,大多出自他的手。可他没有学历证书,也没有车床和工具。成全他取得硕果的是,妻子当年陪嫁的一个抽屉桌和一墩榆树疙瘩。靠这双粗糙的手和手上的这门独门绝技,张连生在村里第一个建起了砖瓦房,三个孩子一个传承他的技艺,两个都在事业单位工作。他就是张连生,牡丹区大黄集镇岗李村村民。

一个村民,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几十年坚信的付出。5月15日,与他交谈中得知他的说技术是学来的,更是悟出来的。

十七岁于笙结缘

张连生今年71岁,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张连生的父亲撮合了一个喇叭班。在挣生产队工分之余,父亲带着几个邻居为当地办丧事的人家做礼仪服务,张连生13岁时父亲就带着他参与其中。那时服务费用很少,主家会在待客数量确定后再让厨师多做一桌菜,以备丧事结束时把这一整桌送给喇叭班首领。回家后,首领要把这桌菜均分给各成员。张连生一半学艺,一半玩,他只图个挣钱不挣钱,混个肚儿圆。跟了三年后他才在每场演出后分得几个馒头,至于肉、烟、酒之类根本没他的份,资格太嫩。

那时喇叭班的乐器很单调,以笙、唢呐、竹笛、梆子、铜锣为主。笙是最昂贵也是最易损的,一旦笙毁了,找专业师傅修一次至少10多块钱,要是增添新笙,价值需好几场演出费用才够。为了省钱,父亲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对出现跑调、松动的笙维修调试,对损坏严重的笙,父亲也是无能为力,这时张连生总是在一旁看。

1968年张连生17岁,父亲让他拿着一把损坏的笙到几十里外去检修,因为第二天有丧事还要用这把笙,父亲安排他今天务必把修好的笙带回家。他在修笙师傅那里只好静静地待着。这个等待过程,细心的张连生观看了笙被支解的全过程和病因以及修理的方法步骤。张连生当时没有想到,这是他终身定下笙缘的第一步。

几十年做笙养家

自外出修笙以后,张连生对笙所产生的爱怜很快由吹奏转为研究,当然,正常的活动还是必须要跟着去的,因为只有参加演出,才能分得报酬。

期间,在活动中一旦伙计们的笙、唢呐等出现反常现象,他总是说让我看看大多情况下,张连生能做到复位保真等症状处理。现场不能排除的症状,他就将那些乐器带回家,拆卸下零部件,一件一件地观察调试,非要查出到底是哪片簧变形不可,还要确认哪个孔与斗(底座)没有成为一体。

下场演出时他把修好的乐器带到现场,从没误过演出,张连生让伙计们很是佩服。张连生会修笙的技术由伙计们传给了同行们。曹县、东明、定陶、兰考、民权、济宁等地同行纷至沓来。

张连生在喇叭班由混个肚儿圆到捧笙首席也就是十来年功夫。捧笙首席不但演奏水平要高,还体质好,正值青壮年的他,20年间他一直是当地的名演。吹笙吹到高潮时,那个投入忘形的状态,是呼天唤地的、是撕心裂肺的。他与唢呐合奏的秦雪梅吊孝银环下山百鸟朝凤时一蹦腰高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哭一声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实指望结良缘妇随夫唱,有谁知婚未成你就撇我早亡现场围观的人大呼真解渴,真过瘾。这些唱腔原版本是来自人类的口舌,可张连生用笙抒发出来的托腔、颤音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20多年间,张连生靠吹笙、修笙、造笙养家成了当地的富裕户。

桌楞角上度春秋

张连生1970年成家,妻子陪嫁的抽屉桌他当了40多年的工作台。

笙妙下端的木管与竹管衔接这个工序很精致,笙斗上有14或17个孔,这些孔穿插着高低不齐的笙妙(竹管),插入笙斗的深度4厘米,这样的笙业内称着山东把河南把。这个部位是笙发音的基础区域,孔与竹管的衔接只要做不到天衣无缝,颤音就发挥不出来。这部分结构是倒塔形的。按说倒塔形的木制品要通过器械旋木,可是张连生从不用这样的方式,他用折断的钢锯条片自制成剃刀。一刀一刀地刻、刮,直到与笙斗上的孔达到最理想的衔接状态。

笙簧是一毫米厚一厘米宽的铜片,决定着音质市场上有现成的坯,可是张连生却不用。他收集了伙计们摒弃的烂,用自己的土办法支解成想要的尺寸,再用专用工具把铜片刮到一定厚度,这个簧片毛坯就成了。

粘在笙妙上的簧片是不会发声的,簧片中间要切割成舌簧,舌只有根部与整体相连,其余部分都要分离开来,分离处不能有间隔,如果一张多联的薄单据纸能穿过,这个簧片间隙就太大了,只能报废。用什么样的工具解决这道高度精确的工序呢,张连生还是用他自己制造的家什。他把老式自行车的座簧截取一段,磨成三楞的、四楞的剃刀,标上线,然后由用力在铜片上像刮空一样,直使铜片上的沟与整体分离,使沟内的部分能颤动,但不与整体分离。

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笙斗(底座)二是笙妙(竹管)。笙斗是上等的柏木,笙妙是鼓浪屿、黄山、巴山上的紫荆竹。

抽屉桌桌面的边框是当地最坚硬的洋槐木,50多年里从没跑偏过,可是那个桌面的楞角在不知不觉中磨擦掉了三寸。紫荆竹筒内有竹节,那个树墩被张连生在不同部位掏成了槽或洞,当车床用了50多年。

张连生做笙50多年,由当初的每月做出5把,售价50元,到现在的每个月做一把,售价6000元左右。

为了让客户能找到他,20年前他就在笙斗上刻上山东造和家里的电话产品国内遍是。他说:那么远的地方,总不能刻’岗李造’的吧?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当时是业内第一人,20年后成了山东省的常用名词。

来源:牡丹晚报】

本文标题:“笙”声不息,传承制笙技艺-张连生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48.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

原标题: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乐器通常指的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等俱...

《朝元歌》笙独奏

《朝元歌》笙独奏

曲:徐超铭 取自莆仙戏《琴挑》故事源自传奇(碧玉记)。叙述书生潘必正借读尼庵,听女尼陈妙常秋夜弹琴,因而相爱。曲中抒发了陈...

大师齐聚,笙琴阮乐奏响狮城的六月。

大师齐聚,笙琴阮乐奏响狮城的六月。

笙吴彤华人跨界音乐家代表,第一位荣获格莱美音乐大奖的中国音乐人,精通创作、演唱、民族乐器演奏。 他1971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92年,组建中国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轮回乐队。2...

云南双柏“虎笙”动地迎虎年 非遗“三笙”闹新春

云南双柏“虎笙”动地迎虎年 非遗“三笙”闹新春

前两天,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当地的居民通过跳国家级非遗项目“老虎笙”,迎接虎年的到来。“老虎笙”,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彝族民间艺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的“...

“笙琴一夜”奏响狮城 专访新加坡华乐团

“笙琴一夜”奏响狮城 专访新加坡华乐团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1月28日电(记者 郭鸽 李彦 实习记者 左昊畅)新加坡华乐团“笙琴一夜”演奏会将于2013年12月7日晚8点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举行。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是曾与柏林爱乐乐团、洛杉矶爱...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四十一】贾征:芦笙传承笙声不息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四十一】贾征:芦笙传承笙声不息

在广阔的大苗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他们既有家国情怀又有执着的工匠精神,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中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身体力行地坚持弘扬非遗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遍栽桃李。青年芦笙演奏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