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微信公众号,50个甲骨文“福”字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我努力补齐剩下的50个“福”字,以飨读者。
第100个甲骨文“福”字写完,我似乎明白古人造字的深层次思考了。
汉字的发展,像百川归海,从无数支流汇集到干流,再由干流汇入大海,源头不同的无数水系,最终形成一片蓝色海洋。
先民们造“福”,也是如此。
“福”字的起源,来自于华夏民族的祭祀文化。共同的生活习惯,相同的生活环境,让华夏的先民们在表达“福”字时地,自觉地选择了大致相同的元素。
所以,这100个“福”字中,都有酒缸,这是祭祀的必选元素,把最美的食物奉献给天地、神明和祖先,自然会得到他们的赐福;供桌也很重要,它把造字的意向限定在祭祀的活动中;双手和房屋这些元素,是自选项,有了他们,福字就更丰富。
祭祀对华夏先民来说,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人的眼中,祭祀的地位是不低于备战的。可见,祭祀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和文化现象。和祭祀有关的汉字不仅数量多,而且与中国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东汉许慎认为:“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到底尊贵在何处?我们只有通过祭祀,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天地崇拜、神明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原始人类的三大崇拜,天地、神明和祖先是先民们祭祀的对象。与之对应的,是人类特有的秩序感、敬畏心和感恩心的集中体现。从这个角度讲,人与其他动物相比,其尊贵不言而喻:人是脱离了动物性,生发出社会性的,天地间独一份的存在。
所以,中国人的成人礼是参加祭祀,那不是一种生理性的成长,而是社会意义上的成长,象征着这个人已经有了秩序感、敬畏心和感恩心,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了。
“福”字也来源于祭祀。但先民们表达的不止祭祀本身,而是祭祀对中国人的象征意义。
这一点,从“五福”的概念也可以看出来。
“五福”之说出自于《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您也许会发现,在五福之中,“寿、富、康宁、考终命”都是果,是得到,而“攸好德”更多的是一种因,是付出和修行。
“攸好德”之“攸”,为长久保持之意,长久保持好德性,就是修身养德。
我们祝福别人“五福临门”,还要提醒别人修身养德,这是什么操作?
那就要从德字讲起。
在现代人的概念中,德是对人好。其实不然,对父母好,那是孝;对子女好,那是慈;对强者好,那是敬;对弱者好,那是善;对众人好,那是仁。
从德字的甲骨文字形看,左边的双人旁代表道路,右边的眼睛上面有一直线,说明人要走直路,直路就不是歪路,那就是正道。
所以德不是小恩小惠,德是让人走正道,胜于给人钱财,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为德。
有福先有德,德是因,福是果。
所以,用祭祀的象征意义来造“福”字,就是要告诉中国人:有秩序感,懂得敬畏心和感恩心才配得上富、寿、康、宁、考终命。富为财富多;寿为活得长;康为身体好;宁为心安定;考终命为善终。
可见,中国人造字,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多地是传递世界观和价值观,按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文以载道”。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699期——马戴(唐)《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699期,马戴(唐)《楚江怀古三首其一》。诗词读感(郝乙):云中仙君今何在?苦思冥想又如何?欢迎更多朋友参加诗词读感……诗词原文: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
毛笔教材:曹全碑,收藏学习!
...
练字要得法,也要持之以恒。
所谓书法,即笔法、字法、章法。要想写一手漂亮的字不得法是肯定不行的,所谓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中国特有的用笔方法。要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
成年人还能练好书法吗,基础课助你快速入门
很多人都认为,学习书法一定要从小练起,不然等到年纪大了字就定型,不好矫正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中肯,书法的练习并非一朝一夕,只要你肯勤学苦练,什么时候学书法都不晚。在书法学院中,就有许多成年人学书法的...
一人之力领导书法革命,55岁时的楷书力作,非平常人所能达的境界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作为一个影响后世千年之久的书法家,赵子昂的成功在于自己的日积月累。宋濂曾评价赵子昂:赵魏公留心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所以盛名光塞四海……。他初学赵构,后以二王为宗,并且...
汉隶的势
蔡邕《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