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微信公众号,50个甲骨文“福”字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我努力补齐剩下的50个“福”字,以飨读者。
第100个甲骨文“福”字写完,我似乎明白古人造字的深层次思考了。
汉字的发展,像百川归海,从无数支流汇集到干流,再由干流汇入大海,源头不同的无数水系,最终形成一片蓝色海洋。
先民们造“福”,也是如此。
“福”字的起源,来自于华夏民族的祭祀文化。共同的生活习惯,相同的生活环境,让华夏的先民们在表达“福”字时地,自觉地选择了大致相同的元素。
所以,这100个“福”字中,都有酒缸,这是祭祀的必选元素,把最美的食物奉献给天地、神明和祖先,自然会得到他们的赐福;供桌也很重要,它把造字的意向限定在祭祀的活动中;双手和房屋这些元素,是自选项,有了他们,福字就更丰富。
祭祀对华夏先民来说,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人的眼中,祭祀的地位是不低于备战的。可见,祭祀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和文化现象。和祭祀有关的汉字不仅数量多,而且与中国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东汉许慎认为:“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到底尊贵在何处?我们只有通过祭祀,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天地崇拜、神明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原始人类的三大崇拜,天地、神明和祖先是先民们祭祀的对象。与之对应的,是人类特有的秩序感、敬畏心和感恩心的集中体现。从这个角度讲,人与其他动物相比,其尊贵不言而喻:人是脱离了动物性,生发出社会性的,天地间独一份的存在。
所以,中国人的成人礼是参加祭祀,那不是一种生理性的成长,而是社会意义上的成长,象征着这个人已经有了秩序感、敬畏心和感恩心,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了。
“福”字也来源于祭祀。但先民们表达的不止祭祀本身,而是祭祀对中国人的象征意义。
这一点,从“五福”的概念也可以看出来。
“五福”之说出自于《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您也许会发现,在五福之中,“寿、富、康宁、考终命”都是果,是得到,而“攸好德”更多的是一种因,是付出和修行。
“攸好德”之“攸”,为长久保持之意,长久保持好德性,就是修身养德。
我们祝福别人“五福临门”,还要提醒别人修身养德,这是什么操作?
那就要从德字讲起。
在现代人的概念中,德是对人好。其实不然,对父母好,那是孝;对子女好,那是慈;对强者好,那是敬;对弱者好,那是善;对众人好,那是仁。
从德字的甲骨文字形看,左边的双人旁代表道路,右边的眼睛上面有一直线,说明人要走直路,直路就不是歪路,那就是正道。
所以德不是小恩小惠,德是让人走正道,胜于给人钱财,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为德。
有福先有德,德是因,福是果。
所以,用祭祀的象征意义来造“福”字,就是要告诉中国人:有秩序感,懂得敬畏心和感恩心才配得上富、寿、康、宁、考终命。富为财富多;寿为活得长;康为身体好;宁为心安定;考终命为善终。
可见,中国人造字,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多地是传递世界观和价值观,按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文以载道”。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书法,是一种修养
书法,是一种修养。当你拿起笔,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是拿得稳、坐得端。书法,是一种修养。当你蘸下墨,写在宣纸的那一刻,就知道了心手合一、运笔有锋。书法,是一种修养,当你盖上印,留在那抹朱红的时...
教育部:鼓励学生暑期参加书法美术艺术兴趣班!
前段时间,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提到,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
《猴部 孙悟空能借到金箍棒吗?》-水墨汉字动画
《猴部 孙悟空能借到金箍棒吗?》-水墨汉字动画...
高清 | 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卷》
4月10日下午2025年春季香港苏富比古代书画拍卖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最后以2.135亿元成交(不含佣金)。本件拍品为《御刻三希堂法帖》所录之原本,元代重要书家饶介 《草书韩愈柳宗元文》...
隶书获奖的,都是这样整的!
有人竖不直,他的字就会向一边倾斜;隶书创新的方法很多,特别是在当代,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书法家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张扬,再加上出土文物的丰富,可以借鉴和取法的资料日益增加,具体来说,当代隶书创作的异变...
学甲骨文到底有什么用?不实用的文字为啥还要科普?
学甲骨文到底有什么用?不实用的文字为啥还要科普?外人看来枯燥的甲骨文,在李右溪眼里不只是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