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曲:Klaus Hinrich Stahmer
《无声之音》是根据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歌而作,其中第二诗说道《我用无言而告别》。我的解释是,告别不是体现在一个具体的时间里。徐志摩告别他所爱的地方,不是个具体的秋天。所以,我的作品犹如Gustav Mahler的最后的艺术歌《地球之歌》里描写的那样,音乐是永远的流逝。如果欣赏我的音乐必须从两个角度来欣赏,第一,音乐表现具体的自然现象。如象秋季中产生的风暴,大风中的树叶沙沙声,树果掉落等等。第二,音乐表现抽象的内容,如死亡中还能看到的刹那光明,但他绝不是戏剧性的,更多的是用禅的思想来领会,我的作品反映的时心灵的升华。
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又自己的特殊音节系统和旋律的发展规律,同时具备宇宙学得基础,我在不断的了解中以及运用传统音乐的因素,建立了一个特殊的音阶,因为此音阶具有秋天的色彩,而且只运用在这首作品中。
这里的E-flat是秋天的象征,同时在这音阶中建立一些和旋,我称之为《死亡的幻想》,《智慧》,《成熟升华》。
--2015笙艺术周《克劳斯史达摩和贾国平的笙室内乐作品介绍音乐会》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吴彤谈如何看待“一个放浪形骸的痞子”的评价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我觉得为什么不呢,因为人生只有一次,要把自己怎么样?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的地方?循规蹈矩的生活?当然简单的生活,循规蹈矩的生活,你可以赋予它不一样的没感受到的那种平静的节奏,周而复始,给您带来的一种生命...
汉字中的“和”与笙的关系,和就是笙
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解读,在甲骨文中,我们会把笙这个乐器记作和。 那时候的文字还是以象形为主,我们从这个字的形态就能看出,左边就像是一个人正吹奏着一把长长短短的竹管,右边是禾苗的禾,左边是形,右边是声,...
笙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
曲:冼星海改编:林伟华、胡天泉以下内容取自 “笙韵情浓” 国声35周年音乐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礡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河流可以灌溉农田,它流经的地域土壤肥沃,适宜耕种。...
《笙色》37簧笙、葫芦笙与中阮、马林巴琴、顧音琴
曲:张婉瑜笙音,拥有偌大美丽的颜色库。在那里,不同的颜色交织出纵横阡陌的笙音,演绎人生的片刻故事。全曲分为五个段落,分别为:<引>A、 ...
广西苗寨走近芦笙制作非遗传承人,体验会说话的乐器
梦呜苗寨(位于双龙沟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占地约650亩,位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对面,涵盖有梦呜苗寨的苗族传统农耕文化体验。这里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苗族体区,在这里可以看到实景大舞台、芦笙坪、苗家杀猪体验...
孩子们的新年音乐会【笙曲串烧】
各水平的孩子们都有,能合到一起不容易,这是人最齐的一次,但却不是演奏最好的一次,音乐会当天我有其他演出,不能陪你们了,孩子们加油!...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