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圈头村音乐会的发展史(四)

圈头村音乐会的发展史(四)

1年前 (2022-10-18) 热度:217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本篇文章来介绍一下笙这种乐器圈头村音乐会在2017年改回了丝竹笙演奏,是因为扩音笙的音色不如丝竹笙的音色好,与本乐队里的主奏乐器管子不搭调,圈头村音乐会的主奏乐器是管子,扩音笙的音量直接盖过了管子的音量从而使整个乐队的演奏质量大大下降,悦耳与管子搭调,是圈头村音乐会从恢复传统丝竹笙演奏以来一直遵循的原则。图为扩音笙图为丝竹笙二者不同的区别:①二者在重量上丝竹笙略胜一筹,方便孩子们捧笙吹奏,演奏比较长的曲目时,体验不是很好②在音色上丝竹笙比扩音笙要悦耳动听。


本篇文章来介绍一下笙这种乐器


圈头村音乐会在2017年改回了丝竹笙演奏,在这之前都是扩音笙,之所以为什么改回,是因为扩音笙的音色不如丝竹笙的音色好,扩音笙是转基因乐器,吹出来的声音是从竹子的声音转到管里的声音,拐了个弯,而且声音及其噪耳,与本乐队里的主奏乐器管子不搭调,圈头村音乐会的主奏乐器是管子,而且整个乐队最为突出的也是管子,扩音笙的音量直接盖过了管子的音量从而使整个乐队的演奏质量大大下降,而丝竹笙就不一样了,声音直接从竹子里面的音窗发出,音色柔和,悦耳与管子搭调,突出主奏乐器,使整个乐队的演奏质量大大提升,听众也为之震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圈头村音乐会从恢复传统丝竹笙演奏以来一直遵循的原则。

图为扩音笙

图为丝竹

二者不同的区别:

①二者在重量上丝竹笙略胜一筹,整体比较轻便,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都是从孩子们抓起,方便孩子们捧笙吹奏,扩音笙本身的重量就比较重,演奏比较长的曲目时,体验不是很好

②在音色上丝竹笙比扩音笙要悦耳动听,因为丝竹笙的音量是从竹子音窗里直接发出来的,扩音笙是又转了一个弯从管里发出来的,而且声音极大,从而使听众们体验观赏性不强,不及丝竹笙

笙的起源

笙,是起源于我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中文名:笙

类型:吹奏乐器

所属国家中国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拼音:shēng

乐器类属:自由簧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匏”。汉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尚书》、《经》已有相关记载

《尚书·益稷》:“笙镛以间。”

《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

相传笙为随所造。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谨按《世本》:‘随奏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

一般宫音管(也称“上筩”或“修挝”)居于中央最高一根管。笙管的长短排列外观如凤翼,其腰部箍一“竹箍”(也称“孤筿”),每根笙管上端的一定部位都有一长方形音窗(也称“内开穴”)从簧片至音窗的实际距离为耦合振动的有效管长。簧片的音高依据簧舌尖上点粘蜡珠的大小调节。先秦以来,笙的形制变化很大,汉代以前的笙管多以芦竹或紫竹制作,簧片用竹制作,笙斗用瓠制作,汉以后,簧片渐改用铜制。隋唐时期的笙斗改用木制,笙斗周围髹漆绘花纹。近现代产于苏州的苏笙和河南方笙用木斗,产于山东的笙开始用金属笙斗。先秦时期的笙管数为12~18根,至唐宋时期,笙管增加到17~19根。

发音原理:

笙的基本结构是把簧片用蜡封粘于笙管下端笙脚上,并插于笙斗中。

《尔雅·释天》:“大笙谓之巢。”晋·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每根笙管下端近斗处都有一个指孔。吹奏时,根据取音需要,按住这根管下端的指孔,并通过吹嘴(也称“咮”)吹气或吸气来策动簧片与笙管内空气柱产生耦合振动而发音。

笙管上镶嵌银丝来标识音高。

《新唐书·礼乐志二十二》:“银字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节。”

使用材质: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

乐器特色: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属于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本文标题:圈头村音乐会的发展史(四)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324.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笙

「乐器大家庭」之民族吹奏乐器-笙

笙是我国各地普遍使用的吹奏乐器,以簧片振动发音。目前在乐队中常用的,大多数是经过改革的十七簧笙,分高音笙和中音笙两种。中音笙比高音笙低八度。一、音色特点笙具有管、簧混合的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

《二泉映月》笙文曲

《二泉映月》笙文曲

曲:阿炳改变:冯海云《二泉映月》是一首耳熟能详的二胡名曲。低音文曲笙版《二泉映月》的新意在于笙复调多声性演奏技术的有效运用。低音文曲笙音色圆润、浑厚。乐曲中伴随主旋律的复调声部如影随形,为听众展开了一...

《呼吸III》日本笙(Kokyu III)

《呼吸III》日本笙(Kokyu III)

曲:真锅尚之(Naoyuki Manbe)这不是神秘物质发出的声音,也不是一个机械性的声音。人类生存的根源就是呼吸,也是人类最温暖的动作。呼吸3是呼吸系列作品里面最重要的主题,作于2004年。此曲的演...

【大师课堂】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8堂大师授课精彩等你来

【大师课堂】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8堂大师授课精彩等你来

大师 ● 讲堂阎津生一代宗师——阎海登主讲人:阎津生教授时  间:2016年8月18日9:00—10:00地点: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歌剧厅阎津生,出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1970年...

芦笙师的命运

芦笙师的命运

外公遗照芦笙师的命运文/熊伟外公曾是十里八乡闻名的芦笙师、风水师。如今,他用过的芦笙,有的转送了别人,有的损坏遗落,只剩下一把被挂上土墙,布满了蛛丝;他的罗盘、镇印,他手抄的《万年历书》《子平真诠》,...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原标题: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早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园220),相当于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唐代是中日音乐交流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唐朝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