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吹着芦笙跳着舞,侗族节庆从年初“闹”到年尾

吹着芦笙跳着舞,侗族节庆从年初“闹”到年尾

3年前 (2022-08-17) 热度:974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编者按:织娘巧手把经纬之美,编成五彩侗锦;工匠细琢以榫卯之技,又见鼓楼高耸;阿哥阿妹抱琵琶...


编者按:织娘巧手把经纬之美,编成五彩侗锦;工匠细琢以榫卯之技,又见鼓楼高耸;阿哥阿妹抱琵琶之音,细听侗歌悠扬……在怀化,95万侗族同胞世代传习的生活方式,化作侗族文化的灿烂瑰宝。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通道、会同、芷江、新晃等侗族聚居地,在聆听、记录中,侗见怀化。

过侗,千人同吃合拢宴。(资料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戴科 怀化报道

走进怀化通道、会同等侗族聚居地,会情不自禁地被侗族人民的热情所感染,他们能歌善舞,在、琵琶伴奏的悠扬声中,陶醉开来。

凄美的传说故事,演化为一方动人的风情;辈辈沿袭的民俗,是侗家迷人的一道道风景。侗家人热爱音乐歌舞的天性,让月月有的大小节会总显得如此热闹非凡。

如今,在侗族群体间广泛开展的节庆活动,多数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沉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侗年节

游客体验过侗年。(资料图)

每年冬至左右,怀化各县的侗族人将迎来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侗年节。

侗年又称冬节,从冬至左右一直延续到正月,持续数月。侗族过侗年,就如汉族春节一样,美酒佳肴应有尽有,期间,侗民们吹芦笙、打糍粑、杀年猪,自备佳宴,请客访友,热闹非凡。

2011年,侗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为迎接侗年到来,每年11月底,通道县全县都会放2天假。


月地瓦

月地瓦是侗族名副其实的情人节。(资料图)

每年正月,在通道独坡镇上岩村,村民们唱侗歌,跳起哆耶舞,泛着甜蜜气息的月地瓦节会如期而至。

月地瓦是侗语的译音,意思是种公地,是侗族青年男女饶有兴趣的一种恋爱方式,是青年男女之间的一种娱乐、交友为主,劳动为辅的社交活动。

节会期间,小伙讨酒,姑娘们唱侗家哆吔,晚上进行合拢宴和行歌坐夜。月地瓦以各种活动形式贯穿全年,促成无数美满姻缘,是侗族名副其实的情人节。


大戊梁歌会

载歌载舞欢庆大戊梁歌会。(资料图)

芦笙踩堂。(资料图)

大戊梁歌会是盛行于通道牙屯堡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大型的少数民族民间歌会,讲述了湘桂黔边区群众为纪念侗族阿妹肖女和后生闷龙反抗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的凄美爱情故事,历经三百多年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大戊梁文化。

每年谷雨前三天的大戊之日,来自湘、桂、黔边区的青年男女盛装打扮,云集大戊梁山上,对歌赛舞,通过对歌来表达情感,寻觅伴侣,是侗族地区的情人节。

2006年大戊梁文化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黑饭节

黑饭节。(资料图)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会同县高椅古村的杨姓村民都要吃一种由杨桐叶汁水煮的黑饭,几百年来一直延续不息,逐渐形成当地传统的黑饭节。

黑饭节是村里的传统节日,传说自五代后周时期起,为纪念侗族英雄杨八哥和妹妹杨九妹兄妹同心、反抗压迫取得胜利。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妇女们上山采摘黑饭原料,然后准备黑饭和酒菜,将已出嫁的姑娘都接回娘家过节,所以黑饭节又称为姑娘节。


岩饭节

岩饭节。张红/摄(资料图)

在通道县半坡村,每年秋天会过传统节日岩饭节。

岩饭节又称石头饭节,是侗乡的一个民俗节日,因其有祈求除病保健康寓意,现在也称天赦健康节,是为了纪念一位救死扶伤的民间女神医婄欧,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节会期间,半坡侗寨的人们都要蒸好糯米饭、酒肉、酸鱼和香纸,到龙凤滩溪谷的大石头上进行祭祀,吃石头饭,以此祈求神医婄欧为人们消灾赐福、祛病强身。


芦笙节

芦笙节。(资料图)

芦笙合奏。(资料图)

年末,通道县都会举办盛大的芦笙节,至今已举办了15届。

侗族芦笙,是一种吹奏的传统竹乐器,被视为喜和乐的象征,深受侗族同胞喜爱。

节会当天,来自皇都村、坪坦村、琵琶村等全县不同地域的芦笙队汇聚一堂,切磋技艺,吹响嘹亮的芦笙,跳起芦笙舞,在笙歌阵阵中,将侗年的气息渲染得分外热烈。

本文标题:吹着芦笙跳着舞,侗族节庆从年初“闹”到年尾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232.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芦笙还能吹多久?

芦笙还能吹多久?

文/龙秀章我们知道,苗族人喜欢芦笙,芦笙大概是由苗族创造。最早的时候,苗族三大方言都有吹芦笙的习俗,东部方言也只是在近代才失传,但在苗族法事中,还保留芦笙的舞步,以及芦笙这个苗语的词。中部方言迁徙到黔...

10年,民族乐器专利年总量增长4倍

10年,民族乐器专利年总量增长4倍

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笙外观古朴、音色柔美、工艺精良74项发明专利,405项实用新型专利,378项外观设计专利,2021年民族乐器专利共计857项。虽然专利总数同比下降10.5%,但是仍然...

他们鉴证了文明第28弹|燕赵慷慨笙管嘹亮

他们鉴证了文明第28弹|燕赵慷慨笙管嘹亮

燕赵大地不止有慷慨悲歌之士还有热情鼓吹之人冀中笙管百姓们自己的艺术乡亲们最爱的声音劳作之余 想吹就吹吹出欢喜 吹得嘹亮请听,这来自土地的音乐吹歌人王如海的大地之音△王如海——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海报...

河北民俗文化之固安笙管乐

河北民俗文化之固安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处在大北京经济发展圈,是河北省实施两环(环京津、环渤海)战略的重点市县之一。境内自然资源蕴藏丰富。自元建都北京以来,固安一直地处京畿,故交通便利,文化发达,...

笙独奏《出水莲》

笙独奏《出水莲》

曲:牟善平以下内容取自 “笙韵情浓” 国声35周年音乐会莲花圣洁高雅,被喻为君子,有 “凌波仙子” 的美名。古今中外都有艺术家喜欢以莲花作为创作题材。例如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乐器科普 | 笙声不息

乐器科普 | 笙声不息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八音里的“笙” 万物之笙,始于战国 初有13根竹管制成 清越高雅,音质柔和 独具中国民间色彩【属八音之“匏”】Sheng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