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因吹奏芦笙和制作芦笙手艺了得,他被人们称为芦笙王。
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簧管和声吹奏乐器,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在大苗山里,几乎每个苗寨都有一堂以上的芦笙,每堂芦笙共有几十支至上百支各种型号的芦笙。
他就是其中之一。没上过一天学的他,七八岁开始吹奏芦笙,12岁学习制作芦笙,十六七岁出师。制作芦笙要经过备料、烤料、打制簧片、制作竹木部件、装簧片和定音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关健的是打制簧片和定音。传统的芦笙一般为6管6音,音调由簧片的长短、厚薄、轻重以及笙管的长短决定。同时,一堂芦笙的每一支芦笙都必须同一个音调,这就决定了制作人必须有一定的音乐天赋。
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不但成为闻名遐迩的芦笙制作名师,还改良了传统6音管笙,制作出了9管、12管和17管的改良笙,突破了传统芦笙只能吹奏传统芦笙曲目的局限,使芦笙也可吹奏各种现代歌曲。2008年8月,他制作了一把高10.5米,底坐斗长2.95米,总重219.5公斤的芦笙王,来到县城参与县里举行的庆祝北京奥运会开幕活动,引起轰动,新华社播发了图片新闻,他的外号芦笙王从此叫开。
由于制作精良,为人和善,他的芦笙深得当地和邻近贵州省从江县群众的喜爱。每年从农历五月底开始至农历二月春社止,来到家里请他做芦笙的人络绎不绝。在这8个多月时间里,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外,全部时间都用来制作芦笙,他说:不敢睡,人家都等着要芦笙。60多年来,他和他的徒弟每年制作芦笙800多支,目前桂黔两地有他制作的5万多支芦笙。他还注重培养新人,20多名徒弟已经成为师傅,这些徒弟分布在大苗山各地,成为坚守传承苗族芦笙文化的中坚力量。2008年,他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获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得到国家10000元的资助开展传习活动。
他叫梁炳光,今年75岁,安陲乡乌吉村岩板苗寨人,至今仍在那个山遥水远的苗寨坚守他的芦笙梦。
龙涛文/图
责任编辑:廖子渊
责任校对:贾芳
责任监制:张耀华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吴彤:以“笙”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如今在世界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希望未来有更多小朋友跟上前人的步伐,传承这份宝贵的礼物。日前,管乐演奏家、跨界音乐家、国家一级演员吴彤在名师公益讲堂《聆听彩虹的笙音——跟随吴...
“无用之用” 的笙: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表达
在大众传统的认知范畴里,笙,这一古老的簧管乐器,常奏响于宫廷雅乐的庄重场合,或是穿梭在民间欢歌的热闹氛围中,承载着千年流转的悠扬音韵。从古代诗词里便能一窥它的身影,李贺在《天上谣》中写下 “秦妃卷帘北...
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
乐器配置乐器配置方面,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会加入巴乌、箫、埙等特色乐器。其中,竹笛是中国本土旋律乐器,发音婉转动听。目前乐队普遍使用曲笛和梆笛,有部分乐队会添加新笛这种十一孔...
《蝴蝶恋花》笙独奏
曲:刘瑜 美丽缤纷的鲜花引来绚丽多彩的蝴蝶,蝴蝶在鲜花丛中轻飘飞舞,流连忘返,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
《康巴盛会》民族管弦乐合奏
曲:敖昌群 指挥:李西林 演奏:四川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织网歌》笙独奏
曲:肖江 牟善平 乐曲取材于山东茅腔戏音乐素材,展示了渔家姑娘月夜海滩织渔网的愉快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