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因吹奏芦笙和制作芦笙手艺了得,他被人们称为芦笙王。
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簧管和声吹奏乐器,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在大苗山里,几乎每个苗寨都有一堂以上的芦笙,每堂芦笙共有几十支至上百支各种型号的芦笙。
他就是其中之一。没上过一天学的他,七八岁开始吹奏芦笙,12岁学习制作芦笙,十六七岁出师。制作芦笙要经过备料、烤料、打制簧片、制作竹木部件、装簧片和定音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关健的是打制簧片和定音。传统的芦笙一般为6管6音,音调由簧片的长短、厚薄、轻重以及笙管的长短决定。同时,一堂芦笙的每一支芦笙都必须同一个音调,这就决定了制作人必须有一定的音乐天赋。
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不但成为闻名遐迩的芦笙制作名师,还改良了传统6音管笙,制作出了9管、12管和17管的改良笙,突破了传统芦笙只能吹奏传统芦笙曲目的局限,使芦笙也可吹奏各种现代歌曲。2008年8月,他制作了一把高10.5米,底坐斗长2.95米,总重219.5公斤的芦笙王,来到县城参与县里举行的庆祝北京奥运会开幕活动,引起轰动,新华社播发了图片新闻,他的外号芦笙王从此叫开。
由于制作精良,为人和善,他的芦笙深得当地和邻近贵州省从江县群众的喜爱。每年从农历五月底开始至农历二月春社止,来到家里请他做芦笙的人络绎不绝。在这8个多月时间里,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外,全部时间都用来制作芦笙,他说:不敢睡,人家都等着要芦笙。60多年来,他和他的徒弟每年制作芦笙800多支,目前桂黔两地有他制作的5万多支芦笙。他还注重培养新人,20多名徒弟已经成为师傅,这些徒弟分布在大苗山各地,成为坚守传承苗族芦笙文化的中坚力量。2008年,他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获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得到国家10000元的资助开展传习活动。
他叫梁炳光,今年75岁,安陲乡乌吉村岩板苗寨人,至今仍在那个山遥水远的苗寨坚守他的芦笙梦。
龙涛文/图
责任编辑:廖子渊
责任校对:贾芳
责任监制:张耀华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学术讲座李光陆教授受邀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笙大师课附:授课视频
2022年5月27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大师课正在进行,浙江音乐学院邀请了众多专业名家名师为民族器乐演奏人才的学员们进行授课。李光陆教授大...
《跑马山印象》笙独奏
曲:刘瑜乐曲将《康定情歌》作为素材,巧妙运用笙的多声演奏特点,描绘了四川甘孜州跑马山蓝天白云盖四野,牛羊满地牧歌欢的情景,也描绘出天地人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康定跑马山的赞...
中国之声-中国之笙!
它是唯一能单独奏出和声的中国传统吹奏乐器,更被称为世界簧片乐器的鼻祖,看中国之笙如何影响世界。1、《诗经·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诗句,可见当时“笙”这类乐器就已经...
中华古乐器“笙”传奇的来历,使得它吹奏出的音乐叫“凤鸣”
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笙的外形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说文》中说:“笙,十三簧,像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看见文物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
简谱VS五线谱 谁最适合记民乐?
文 | 杨春林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是采用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