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qzss.top
因吹奏芦笙和制作芦笙手艺了得,他被人们称为芦笙王。
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簧管和声吹奏乐器,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在大苗山里,几乎每个苗寨都有一堂以上的芦笙,每堂芦笙共有几十支至上百支各种型号的芦笙。
他就是其中之一。没上过一天学的他,七八岁开始吹奏芦笙,12岁学习制作芦笙,十六七岁出师。制作芦笙要经过备料、烤料、打制簧片、制作竹木部件、装簧片和定音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关健的是打制簧片和定音。传统的芦笙一般为6管6音,音调由簧片的长短、厚薄、轻重以及笙管的长短决定。同时,一堂芦笙的每一支芦笙都必须同一个音调,这就决定了制作人必须有一定的音乐天赋。
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不但成为闻名遐迩的芦笙制作名师,还改良了传统6音管笙,制作出了9管、12管和17管的改良笙,突破了传统芦笙只能吹奏传统芦笙曲目的局限,使芦笙也可吹奏各种现代歌曲。2008年8月,他制作了一把高10.5米,底坐斗长2.95米,总重219.5公斤的芦笙王,来到县城参与县里举行的庆祝北京奥运会开幕活动,引起轰动,新华社播发了图片新闻,他的外号芦笙王从此叫开。
由于制作精良,为人和善,他的芦笙深得当地和邻近贵州省从江县群众的喜爱。每年从农历五月底开始至农历二月春社止,来到家里请他做芦笙的人络绎不绝。在这8个多月时间里,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外,全部时间都用来制作芦笙,他说:不敢睡,人家都等着要芦笙。60多年来,他和他的徒弟每年制作芦笙800多支,目前桂黔两地有他制作的5万多支芦笙。他还注重培养新人,20多名徒弟已经成为师傅,这些徒弟分布在大苗山各地,成为坚守传承苗族芦笙文化的中坚力量。2008年,他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获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得到国家10000元的资助开展传习活动。
他叫梁炳光,今年75岁,安陲乡乌吉村岩板苗寨人,至今仍在那个山遥水远的苗寨坚守他的芦笙梦。
龙涛文/图
责任编辑:廖子渊
责任校对:贾芳
责任监制:张耀华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相关文章
原创当笙遇到大提琴吴彤欧阳娜娜跨界奏出别样气质
原标题:当笙遇到大提琴吴彤欧阳娜娜跨界奏出别样气质6月29日知乎答案奇遇夜上,曾两获格莱美奖的民乐演奏家吴彤为观众们带来了一段关于笙文化的特别讲演。笙不但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唯一能演奏和弦、复调的管乐器,...
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
原标题:民族乐器专利数量哪地强?来看最新数据近年来,大部分民族乐器企业加强了乐器改革的力度,注重声学品质的提高,传统民族乐器内在品质不断提高,创新乐器频频问世,民族乐器专利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家知识...
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国保”侗族芦笙走进通道小学
传承人传授吹芦笙技法。孩子们吹奏芦笙。校园芦笙器具。红网时刻新闻4月1日讯(通讯员 杨少勇 吴林勇)近日,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悦耳的芦笙声,学生们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敏帽老...
全程高能《万物笙》狂刷屏 传统乐器被吴彤玩出“新生命...
B站的跨年晚会“2020最美的夜—bilibili晚会”又刷屏了!!从12月31日晚播出至今,音乐人、演奏家吴彤与百人乐团合作的《万物笙》被网友狂刷“前方高能”。十分钟的时间里,吴彤用笙等多种乐器与乐...
折叠的音符——陈军手风琴的多面性
音乐是一门以表达情感为特征的艺术它能传递人灵魂最深层处的情感用一种独特的语言连接着演奏者和听者因为有音乐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手风琴朔源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是借鉴中...
“笙琴一夜”奏响狮城 专访新加坡华乐团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1月28日电(记者 郭鸽 李彦 实习记者 左昊畅)新加坡华乐团“笙琴一夜”演奏会将于2013年12月7日晚8点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举行。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是曾与柏林爱乐乐团、洛杉矶爱...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