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3年前 (2022-11-02) 热度:2281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苗族、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是中国古老的管乐器“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色明亮、浑厚,民间常用于芦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当时侗族首领孟获。在一些地区的侗歌中,吹不出声音来“继而改用竹子或牛角制作”后来孟获的儿子从战甲上取下一些铜片,才发出动听的声音来,在苗、侗、瑶等民族中,笙,并逐步取代了十分盛行的葫芦笙”曾收集到一支古老的十四管排笙“

“笙”是苗族、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古代八音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   “笙”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    关于“笙”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在锦绣的侗乡,传说“笙”始于三国时代。孔明出兵进犯侗家寨,以战鼓为号。当时侗族首领孟获,则令人凿竹吹音,作为纠集人马、进攻或退却的信号,后来逐渐地演变为“笙”。 在一些地区的侗歌中,还记述着制作“笙”的详细过程,说是开始曾用木头削制簧片,吹不出声音来,继而改用竹子或牛角制作,虽发了音,但吹起来太费力,后来孟获的儿子从战甲上取下一些铜片,仿岩洞滴水声,将其锤得很薄,装在芦竹管上,才发出动听的声音来,从而相继制成了各种大小不同的“笙”。

在苗、侗、瑶等民族中,“笙”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了十分盛行的葫芦笙。本世纪60年代初,云南音乐工作者在西双版纳布朗族地区,曾收集到一支古老的十四管排笙,笙管分为左右两排穿过笙斗,它已不用葫芦而 用竹管做笙斗,簧片也改为铜簧,其外形与宋代“状如古箫,编竹为之”的卢沙相似 。这支遗存的古排笙,足以为葫芦笙演变发展为芦笙的历史作见证。     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灵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272.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看见文物 | 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看见文物 | 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是什么?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越声:80后的张梦践行着“笙”的梦

笙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唯一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的复调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管乐器。然而,这样一件乐器,知道的人却不多,尤其在较为时尚化、潮流化的民族器乐组合中笙乐器的使用率更少,原因何...

苗族电影《吹吧,徒弟》杀青,再现云南苗寨两代芦笙人传奇

苗族电影《吹吧,徒弟》杀青,再现云南苗寨两代芦笙人传奇

近日,由云南王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白浪担纲总导演、吉喆、王峰导演、王红彬、李连旺编剧,摄影师燕玉凯执拍的苗族题材电影《吹吧,徒弟》在云南楚雄州大姚县圆满杀青。 电影杀青 剧组人员...

吴彤的自我介绍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吴彤的自我介绍 - 吴彤秒懂本尊答(吴彤的百度百科)

百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吴彤。我是一个吹笙的人,也是一个唱歌的人。大家知道我可能会是从轮回乐队的专辑或者演出中,或者我自己的演出演唱,或者是我吹笙的作品当中。所以无论是演奏演唱还是创作作词作曲,那么...

《唤凤》笙独奏

《唤凤》笙独奏

曲:赵晓生 笙,自古与凤凰结缘,亦有“凤笙”之美称。唐代的一些诗中,对“凤笙”有传神的描绘。《唤凤》题名取自殷尧藩《吹笙歌》的末尾二字。诗云:“伶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

时代变化,“笙音”也该变化

时代变化,“笙音”也该变化

赵宏亮用祖辈传下来的传统技法制笙文 | 卢旸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中描写宴请宾客的场景传颂至今,已有两千余年,而笙这一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也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笙不仅仅是中国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