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2年前 (2022-11-02) 热度:842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苗族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等族单气鸣乐器”古称卢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色明亮、浑厚,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乐队合奏,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当时侗族首领孟获。在一些地区的侗歌中,吹不出声音来“继而改用竹子或牛角制作”后来孟获的儿子从战甲上取下一些铜片,才发出动听的声音来,在苗、侗、瑶等民族中,笙,并逐步取代了十分盛行的葫芦笙”曾收集到一支古老的十四管排笙“

“笙”是苗族、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古代八音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   “笙”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    关于“笙”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在锦绣的侗乡,传说“笙”始于三国时代。孔明出兵进犯侗家寨,以战鼓为号。当时侗族首领孟获,则令人凿竹吹音,作为纠集人马、进攻或退却的信号,后来逐渐地演变为“笙”。 在一些地区的侗歌中,还记述着制作“笙”的详细过程,说是开始曾用木头削制簧片,吹不出声音来,继而改用竹子或牛角制作,虽发了音,但吹起来太费力,后来孟获的儿子从战甲上取下一些铜片,仿岩洞滴水声,将其锤得很薄,装在芦竹管上,才发出动听的声音来,从而相继制成了各种大小不同的“笙”。

在苗、侗、瑶等民族中,“笙”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了十分盛行的葫芦笙。本世纪60年代初,云南音乐工作者在西双版纳布朗族地区,曾收集到一支古老的十四管排笙,笙管分为左右两排穿过笙斗,它已不用葫芦而 用竹管做笙斗,簧片也改为铜簧,其外形与宋代“状如古箫,编竹为之”的卢沙相似 。这支遗存的古排笙,足以为葫芦笙演变发展为芦笙的历史作见证。     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灵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笙
本文链接:https://qzss.top/p_272.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静夜思》笙与乐队

《静夜思》笙与乐队

曲:肖江 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创作而成。乐曲叙述了异乡望月之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思念故乡,渴望回乡的深沉情景。《静...

《吹起芦笙唱丰收》芦笙曲

《吹起芦笙唱丰收》芦笙曲

曲:徐超铭 陆在易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芦笙独奏曲。根据广西壮族民进音乐的素材创作而成,乐曲描写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喜庆丰收时...

笙斗防滑垫:解决手汗滑斗难题的完美方案

笙斗防滑垫:解决手汗滑斗难题的完美方案

    该产品由千竹书笙(成都千竹书笙文化传媒)研发制作,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笙演奏者手汗滑斗的的问题。    前文:&n...

《玫瑰花开》笙独奏

《玫瑰花开》笙独奏

曲:长工 肖江 牟善平 此曲是由流行于山东平阴地区的民歌改编而成,乐曲主要描写了玫瑰花盛开时,群蝶飞舞,花农采摘玫瑰的场景...

群山丨吴学良散文:芦笙吹舞为卿痴(一)

群山丨吴学良散文:芦笙吹舞为卿痴(一)

作者简介:吴学良,中国作协会员。发表散文20余万字,作品入选《新中国散文典藏》《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中国西部散文精华》等选本,著有文学、文学理论研究、文化学等20余部。云霞明灭或可睹。透过那些耀眼服饰...

孩子们的新年音乐会【笙曲串烧】

孩子们的新年音乐会【笙曲串烧】

各水平的孩子们都有,能合到一起不容易,这是人最齐的一次,但却不是演奏最好的一次,音乐会当天我有其他演出,不能陪你们了,孩子们加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