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喜欢剽窃中国文化的韩国人,这回终于遇到对手了……

喜欢剽窃中国文化的韩国人,这回终于遇到对手了……

2年前 (2022-08-19) 热度:406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演奏吴彤姐姐吴景馨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几个韩国人忽然跑来,在他们家创办的宏音斋购...


笙管演奏家吴彤的姐姐吴景馨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年,几个韩国人忽然跑来,在他们家创办的宏音斋购买了近100台笙。

起初以为对方是喜欢中国传统乐器艺术家,作为笙管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吴景馨还挺高兴。

不料对方却不会弹奏,想让人来教,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可怕的一幕出现了,他们压根就不是想要认真学习乐器,而是打算把笙变成他们的文化遗产,然后以韩国的名义申遗

吴景馨很是错愕:

挺可笑的,我们国家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怎么成韩国的了?

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吴彤,两人一合计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申遗。

然后他们花了3年时间,从区到市再到国家,抢先一步进行了申遗程序,才没让韩国民间组织的阴谋得逞,成功保护了中国的笙文化。

我们常说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

却也渐渐忽略了一件事:如果没有守护者,有些东西不仅会消失,还可能被「偷」走。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河北小伙的故事。

看完他的经历,也许我们能给那些古老文明的传承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01

他叫史桃明,初次相遇,是无意间点进@桃小辫儿直播间。

我看见一个大男孩,外表俊秀,打扮时尚,以为又是一个颜值主播

没想到他却拿起一种我们平常很少接触到的古老乐器——笙,微闭着双眼,心无旁骛地吹奏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会有《经》中的那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清越、高雅、柔和。

笙不似唢呐的激昂高亢,不比钟鼓的铿锵立身,亦不是琵琶的多愁善感,但是一入耳就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正祥和。

之后我去翻看@桃小辫儿的其他作品,再次让我意外。

原以为笙太过小众,肯定没多少人关注,没想到他的抖音号竟然有近40万的粉丝和近300万的点赞。

144条作品中,大多时候这个大男孩仅凭一人一笙,便让无数网友如痴如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他用笙演奏的《五环之歌》《真的好想你》等流行金曲,也有《枉凝眉》《上错花轿嫁错郎》这样的影视歌曲

而最受好评的还是经典的豫剧选段,《打金枝》《穆桂英挂帅》等经典曲目点赞都在10万左右。

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吹笙,还是表演豫剧,真是打破了我的认知。

类似的评论在他的作品下面比比皆是。

而且别以为这样一个演奏传统乐器的年轻人,可能会很闷。

除了表演的时候,在他的直播间里,往往充满欢声笑语。

有新加入直播间的网友不知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史桃明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介绍。

成语‘滥充数’里,演奏的竽就是笙的一种。

因为在他眼中:每多一次提问和回答,就意味着多一次对笙的普及。

爱笑爱闹爱时尚,又有责任和担当。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最好的模样

02

今年24岁的史桃明,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一个普通家庭

不是所谓的音乐世家,也非天赋异禀。

和笙的结缘,是从家乡的民间戏台和红白喜事开始的。

鼓喧天的热闹之中,少年被笙那时而雄健有力,时而优美抒情的音色深深吸引。

冥冥之中,一个少年和一个古老的乐器就此纠缠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割。

初中那年,有戏剧演出团来学校表演,他第一次知道笙的名字

之后他说服父母,找到当地的一位老师,开始正式学笙。

在@桃小瓣儿 的早期作品中,看到过这样一则留言:

笙,这东西不是吹的,是一呼一吸之间都可以产生音符的,所以它可以不间断演奏,直到嘴唇发紫、两眼无神……

言语间,半开玩笑半认真。

却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学笙,并非易事。

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片乐器的鼻祖。

它的雏型甚至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作为多簧管乐器,它的演奏难度比其他乐器更大,需要有非常强大的肺活量才可以驾驭。

单此一项,就已经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更别说,笙技法吸气呼气都会吹奏出不同的音高

气流小,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憋气而造成演奏的不流畅。

我想,这也是现在兴趣班遍地,却很少有家长会为孩子选择笙的原因之一。

当年和史桃明一起学笙的有不少同龄人,可在大量重复且枯燥的练习中,只有他留到了最后。

你要问最初的那个少年苦不苦、累不累,他会告诉你一句话:

看对眼了,一切就都不觉得辛苦。

个人能干成一件事,出发点一定是喜爱,但是能让你走下去的一定少不了执着和坚持。

为了系统地学笙,高考后,史桃明进入南昌大学专业深造。

2020年10月,还在读书的史桃明开了一个名为桃小辫儿的抖音账号,上传了第一支视频《喜庆丰收年》。

自此,一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音乐道路,在史桃明的脚下徐徐展开。

03

史桃明对待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灯光,还是配乐都要精益求精。

有时候还会为了配合自己演奏的豫剧曲子,专门去学习扮相,然后在作品中以更好的形象呈现给大家。

而且比起流量,他更注重的是笙文化的传播影响

说两件小事。

史桃明大学第一次去上专业课,偌大的教室只有四把笙。

后来他才知道,他们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屈指可数,且大部分同学都来自河南、河北。

要知道笙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神器。

古人形容笙乃太簇之气,正月之音,是特别适合在正月演奏的乐器,有着寓意万物生长声音

周邦彦的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刘禹锡的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描绘出笙管演奏,群集宴乐的壮观场景。

如今的衰落,说是历史的演变,但又何尝不是人才的凋零呢?

第二件发生在桃小辫儿的直播间。

史桃明在和粉丝的互动中发现,观看自己作品的朋友,40岁以下是主力军。

这说明不是我们这代人不喜欢传统的戏曲音乐,而是我们能接触的机会少了。

很多刚刚为人父母的网友也都留言表示听豫剧入了迷,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也学习笙。

这两件事让史桃明意识到了一种责任,他不仅是一个笙的演奏者,更是笙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

所以你能看到他在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豫剧的发源地河南。

他会在直播间里不遗余力地推广笙,也会在作品里和豫剧演员合作

甚至还会拜访当地大大小小的剧团,跟随他们下乡演出。

为了更好的理解豫剧的精髓,他说河南话、吃河南菜,把自己过成了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就像他说的:味儿对了,吹出来的东西才对。

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有不少家长主动联系他,把孩子送到他那去学艺。

史桃明最小的学生只有6岁,看到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他觉得真切的明白了传承的意义。

的确,老祖宗留给了我们无数优秀的宝藏。

要守护好他们,一定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机构任务,而是需要人人有责。

04

看过一部名为《笙声不息》的微电影

其中有3幕场景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幕是一场父子对话。

因为生活所迫,一位传承芦笙表演的年轻人即将远走他乡。

父亲想用申报省级文化传承人的身份留下儿子,可他留给父亲一句怎么也无法反驳的话:

每个月发的那点钱能买几斤大米?

第二幕是一位芦笙传承者幸福的烦恼。

他受到省级民间艺术比赛的邀请,自己传承的艺术终于可以走出大山

但是孩子们都憧憬着外面的世界,他连10个人的演出队伍都凑不齐。

第三幕发生在演出队载誉归来。

虽然作为芦笙的传承者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还在比赛中拿了金奖

可是当他面对一群孩子授课的时候,却遭遇了更大的打击。

有什么出息。

这是孩子们的窃窃私语。

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有无数酸涩。

庆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在改变。

近一年,史桃明通过短视频创作和直播,收入相当可观。

根据《2021抖音数据报告》,2021年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曲艺类主播平均每天开播3719场,每场获得116次网友打赏鼓励,收入同比增长232%。

直播打赏为戏曲表演者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让他们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

2020年拥有66年历史的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因为疫情打乱了外出演出的脚步。

为了让剧团火起来,他们走进了抖音直播间,没想到半年后,剧团就在抖音收获了上百万粉丝,累计获赞超500万。

现在,剧团每晚的直播都有十余万网友在线观看。

直播打赏带来的收入不光帮剧团走出了困境,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观众,让他们通过网络走进和了解黄梅戏。

还有2021年4月,被疫情逼得走投无路的越剧演员陈誉@越剧陈誉 。

当她鼓起勇气买了声卡、话筒,开启首次短视频直播时,观看人数寥寥无几,收入不过几十。

可是一个月后,她的抖音粉丝数量已超过20万。

直播打赏带来的收入,不仅帮她解除了生计之忧,更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非常认可一句话:

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通过直播打赏,付费演出等形式,越来越多的传承者走出了生活的困境,跨越了空间的壁垒。

这便是文明的薪火相传。

不要让人,钻了文化剽窃的空子。

不断让传统文化被看见,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好回击。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本文标题:喜欢剽窃中国文化的韩国人,这回终于遇到对手了……
本文链接:http://qzss.top/p_250.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尝试芦笙乐团演奏 他让“乡野”乐器走进课堂

尝试芦笙乐团演奏 他让“乡野”乐器走进课堂

  中新网柳州8月26日电(曾健青  石荣蓉)他创编芦笙合奏曲目,大胆地创新和尝试芦笙乐团演奏方式,让芦笙这一“乡野”乐器走进大雅之堂。同时,为了家乡的民族乐器获得更好的传承,他走进学校,担...

《蜀宫夜宴》民族管弦乐合奏

《蜀宫夜宴》民族管弦乐合奏

曲:朱舟 俞抒 高为杰乐曲根据成都西郊的五代前蜀皇帝王建(847~918)的陵墓中,镶有二十四幅石刻乐舞图像,反映了当时蜀宫伎乐工表演乐舞的情况。朱舟、俞抒和高为杰曾在墓前流连忘返,“无心惆怅君王迹,...

笙-民族乐器之魂

笙-民族乐器之魂

笙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中国民族管乐器。它的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

简谱VS五线谱 谁最适合记民乐?

简谱VS五线谱 谁最适合记民乐?

文 | 杨春林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是采用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

《驹追骏》笙群奏

《驹追骏》笙群奏

曲:张梦此曲为笙演奏大师翁镇发教授与十位少年而作的安可曲。交响乐团伴奏。此曲取材于蒙古音乐,无限的音乐之路象征着辽阔的草原,骏马带领着小马驹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着。该曲意气风发,雄壮有力,现场演奏效果突...

《骑竹马》笙独奏

《骑竹马》笙独奏

曲:肖江 牟善平 乐曲描写了天真活泼的儿童,以竹节作战马,模仿骑兵冲冲杀杀的游戏情景。作品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比赛”三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