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12 月18 日,拍摄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沟上村毛岭头组毛智元制笙作坊。摄影:李学立我出生于制笙世家,从小背诵的儿歌就是工尺谱上、尺、工、凡、六、五、乙(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记谱方法,根据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相当于简谱的do、re、mi、fa、sol、la、si),童年就在爷爷(毛朝)、父亲( 毛木子) 身边学习古笙的演奏和制作, 对这项手艺十分喜爱。我的祖爷(高祖父)——第一代传承人毛东兴多才多艺, 喜爱吹奏笙、笛、唢呐等各种乐器,经常笙不离手,就是赶车往地里送粪,他也会悠闲地坐在车上吹着笙。牲口似乎也会欣赏,路上不需要吆喝,就顺顺当当地拉车前进。他当上村里古乐社领班人后,在吹笙的同时,开始学习做笙,成功后把做笙的手艺传给了我老爷(曾祖父毛玉荣)。到我爷爷这代时,毛家笙已经做得很精细了,方圆百里小有名气。会做笙就会修笙,1942 年河南大饥荒,我爷爷带全家逃荒到西安城隍庙,当时一个鼓乐社演奏结束后把各种乐器放在地上就去换衣服了,看到陕西的笙和河南的笙有所不同,我爷爷走到跟前想拿起笙来看看,领班的看到了急忙摆着手说:不敢摸不敢摸,修盘笙忒难了,俺笙坏了都是牵着牲口大老远请人来修,有时还请不来。我爷爷笑着说:我也会修呀,你让我试试吧。并很快把几盘坏笙修好了。从此我家和西安市的鼓乐社结下了良缘,70 多年了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美援朝时,洛阳唢呐艺人朱申娃、蔡庚新特来我家定制了两盘笙,与洛阳文艺团一起参加国家艺术团赴朝慰问演出,回国后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据说毛主席拿着笙说:老祖宗真了不起呀,简单的乐器就能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没过多久,原南京军区作曲家李荣(音),在我家住了20 多天,让我爷爷给他制作24 簧笙,他一试吹,万分惊喜地跷着大拇指赞叹说:哎呀, 全国跑遍了我可找到好笙了!随后不久,上海、南京的乐器厂先后来人找到我爷爷,让我们全家迁去做笙。但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社会还不安定,我爷爷思想也比较保守,怕手艺外传,没有答应。1971 年我初中毕业后,村里成立了副业社,我就跟着爷爷、父亲、叔父(毛木堆)在生产队里学做笙,一人一天记10 分工。做成的笙都送到洛阳百文站(即文体综合批零部),批发给全国各地百货楼或乐器商店。改革开放后我们就独自在家做笙。我家的笙选料严格,做工精细,上百道烦琐的工序,涉及音乐、木工、漆工、机械加工等多种学问,我用了10 年时间才掌握了制笙的全部手艺,还学会了自制做笙的各种工具。想要做好一盘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2015 年12 月18 日,拍摄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沟上村毛岭头组毛智元制笙作坊。摄影:李学立我出生于制笙世家,从小背诵的儿歌就是工尺谱上、尺、工、凡、六、五、乙(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记谱方法,根据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相当于简谱的do、re、mi、fa、sol、la、si),童年就在爷爷(毛朝)、父亲( 毛木子) 身边学习古笙的演奏和制作, 对这项手艺十分喜爱。我的祖爷(高祖父)——第一代传承人毛东兴多才多艺, 喜爱吹奏笙、笛、唢呐等各种乐器,经常笙不离手,就是赶车往地里送粪,他也会悠闲地坐在车上吹着笙。牲口似乎也会欣赏,路上不需要吆喝,就顺顺当当地拉车前进。他当上村里古乐社领班人后,在吹笙的同时,开始学习做笙,成功后把做笙的手艺传给了我老爷(曾祖父毛玉荣)。到我爷爷这代时,毛家笙已经做得很精细了,方圆百里小有名气。会做笙就会修笙,1942 年河南大饥荒,我爷爷带全家逃荒到西安城隍庙,当时一个鼓乐社演奏结束后把各种乐器放在地上就去换衣服了,看到陕西的笙和河南的笙有所不同,我爷爷走到跟前想拿起笙来看看,领班的看到了急忙摆着手说:不敢摸不敢摸,修盘笙忒难了,俺笙坏了都是牵着牲口大老远请人来修,有时还请不来。我爷爷笑着说:我也会修呀,你让我试试吧。并很快把几盘坏笙修好了。从此我家和西安市的鼓乐社结下了良缘,70 多年了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美援朝时,洛阳唢呐艺人朱申娃、蔡庚新特来我家定制了两盘笙,与洛阳文艺团一起参加国家艺术团赴朝慰问演出,回国后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据说毛主席拿着笙说:老祖宗真了不起呀,简单的乐器就能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没过多久,原南京军区作曲家李荣(音),在我家住了20 多天,让我爷爷给他制作24 簧笙,他一试吹,万分惊喜地跷着大拇指赞叹说:哎呀, 全国跑遍了我可找到好笙了!随后不久,上海、南京的乐器厂先后来人找到我爷爷,让我们全家迁去做笙。但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社会还不安定,我爷爷思想也比较保守,怕手艺外传,没有答应。1971 年我初中毕业后,村里成立了副业社,我就跟着爷爷、父亲、叔父(毛木堆)在生产队里学做笙,一人一天记10 分工。做成的笙都送到洛阳百文站(即文体综合批零部),批发给全国各地百货楼或乐器商店。改革开放后我们就独自在家做笙。我家的笙选料严格,做工精细,上百道烦琐的工序,涉及音乐、木工、漆工、机械加工等多种学问,我用了10 年时间才掌握了制笙的全部手艺,还学会了自制做笙的各种工具。想要做好一盘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匠人笙笙不息两百载:制笙匠毛智元-关于笙-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匠人笙笙不息两百载:制笙匠毛智元

匠人笙笙不息两百载:制笙匠毛智元

2年前 (2022-08-16) 热度:361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原创李学立中国摄影出版社可以追溯到3000多前,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

原创 李学立 中国摄影出版社笙 可以追溯到3000 多年前,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经·小雅·鹿鸣》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笙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簧片乐器鼻祖,其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圆润、委婉动听,尤其在戏曲伴奏和唢呐演奏中不可或缺,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同时对西洋乐器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位于洛阳老城区邙山镇沟上村毛岭头组,有一个制笙的世家,200 多年来,薪火相传的毛家6 代手艺人逐渐掌握了制作10 簧、17 簧、21 簧、24 簧圆形笙和14 簧、15 簧、21 方形笙的独门绝技。今天介绍的 制笙毛智元 便是其第五代传承人。口述 | 毛智元采访、整理 | 李学立

2015 年12 月18 日,拍摄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沟上村毛岭头组毛智元制笙作坊。摄影:李学立我出生于制笙世家,从小背诵的儿歌就是工尺谱上、尺、工、凡、六、五、乙(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记谱方法,根据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相当于简谱的do、re、mi、fa、sol、la、si),童年就在爷爷(毛朝)、父亲( 毛木子) 身边学习古笙的演奏和制作, 对这项手艺十分喜爱。我的祖爷(高祖父)——第一代传承人毛东兴多才多艺, 喜爱吹奏笙、笛、唢呐等各种乐器,经常笙不离手,就是赶车往地里送粪,他也会悠闲地坐在车上吹着笙。牲口似乎也会欣赏,路上不需要吆喝,就顺顺当当地拉车前进。他当上村里古乐社领班人后,在吹笙的同时,开始学习做笙,成功后把做笙的手艺传给了我老爷(曾祖父毛玉荣)。到我爷爷这代时,毛家笙已经做得很精细了,方圆百里小有名气。会做笙就会修笙,1942 年河南大饥荒,我爷爷带全家逃荒到西安城隍庙,当时一个鼓乐社演奏结束后把各种乐器放在地上就去换衣服了,看到陕西的笙和河南的笙有所不同,我爷爷走到跟前想拿起笙来看看,领班的看到了急忙摆着手说:不敢摸不敢摸,修盘笙忒难了,俺笙坏了都是牵着牲口大老远请人来修,有时还请不来。我爷爷笑着说:我也会修呀,你让我试试吧。并很快把几盘坏笙修好了。从此我家西安市的鼓乐社结下了良缘,70 多年了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美援朝时,洛阳唢呐艺人朱申娃、蔡庚新特来我家定制了两盘笙,与洛阳文艺团一起参加国家艺术团赴朝慰问演出,回国后受到了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据说毛主席拿着笙说:老祖宗真了不起呀,简单的乐器就能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没过多久,原南京军区作曲家李荣(音),在我家住了20 多天,让我爷爷给他制作24 簧笙,他一试吹,万分惊喜地跷着大拇指赞叹说:哎呀, 全国跑遍了我可找到好笙了!随后不久,上海、南京的乐器厂先后来人找到我爷爷,让我们全家迁去做笙。但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社会还不安定,我爷爷思想也比较保守,怕手艺外传,没有答应。1971 年我初中毕业后,村里成立了副业社,我就跟着爷爷、父亲、叔父(毛木堆)在生产队里学做笙,一人一天记10 分工。做成的笙都送到洛阳百文站(即文体综合批零部),批发给全国各地百货楼或乐器商店。改革开放后我们就独自在家做笙。我家的笙选料严格,做工精细,上百道烦琐的工序,涉及音乐、木工、漆工、机械加工等多种学问,我用了10 年时间才掌握了制笙的全部手艺,还学会了自制做笙的各种工具。想要做好一盘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图为毛智元制笙使用的主要工具。摄影:李学立

楸木锯成短截,浸泡两天再煮沸两小时后才能旋动制作笙斗。摄影:李学立

在梨木做成的笙盖上按照一定的顺序钻出14—24 个孔(接笙苗),并严丝合缝地粘接在笙斗上。摄影:李学立用楸木做笙斗、笙嘴,梨木做笙盖最好笙主要由笙斗(笙底座)、笙苗( 笙体上的长短不一的竹管) 和笙簧3 大部分构成。用楸木做笙斗最好,这种木材生长于东北寒冷地区,软硬适中、刨面光滑、耐磨性强、不易开裂、着色性能好,有黄金树的美称,很适合来做高档乐器。以圆笙为例,要先把干透的楸木锯成3.5 寸粗(1 寸约等于3.33 厘米)、2.5 寸长的圆木,用斧子砍成碗形,简单打磨后,放进水中浸泡两天,再在滚水中煮两个小时(这样处理后木材平和、易加工,做出来的笙斗不裂缝、不变形),然后把笙斗的毛料放在手工旋车上(自制的小车床,在传动轴上套上绳子,靠手工拉动绳子带动传动轴运动),先把外面旋成圆斗的形状,再根据音调高低、音簧长短,把里面掏成内径2.6—3 寸,深1.3—1.5 寸的空间。如果是方笙,笙斗内径、深度和圆笙差不多。笙嘴一般1—2 寸粗,3—4 寸长,嘴吹处微微上翘,和笙斗相连部分稍细些,也用楸木做。先用砍刀把楸木做成笙嘴的形状,打磨光,再用钻子把中间钻个指头粗的吹气孔,然后把笙嘴和笙斗粘接结实。笙斗上面还要有个盖子,笙盖都用梨木做成。梨木木纹细致,木性平和,硬度适中。不管圆笙、方笙,笙盖一般有5 毫米厚,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在上面需钻出14—24 个孔(插笙苗用),盖在笙斗上面,并严丝合缝地黏合好。传统漆艺快要失传了笙斗做好打磨光滑后,就开始上漆了。我们毛家笙上的是土山漆(又名大漆、生漆、国漆、天然漆,是在夏季割开漆树树皮,从漆树韧带内流出的一种纯天然、乳白色黏性液体,洛阳西南部山区是我国漆树重要原产地)。卢氏、栾川两县的大山里有漆树,夏季我们在大山里收回生漆后,用白粗布兜好,个人分别拉着4 个布角,裹着漆反方向扭动,过滤掉漆中的树皮、树叶,把干净的漆挤出来。然后根据用途,如果是做批灰用的,就在生漆中加水搅拌均匀,把青瓦片或料礓石经碾碎、过细箩后倒入生漆水中拌成糊状,用批板(过去的批板两寸宽,用木板夹牛皮制成,现在多用橡胶板代替)把笙斗上的小坑、缝隙批平。干后用粗砂石打磨光,再批第二遍。二遍批灰干后,用细砂石(像剃头用的磨刀石)蘸水打磨光滑。等笙斗彻底干透后,再用漆刷(把骡尾、马尾用生漆渣揉搓后,排列整齐,用布条包着压制成的刷子,刷完漆后用食用油洗净保存)上两遍生漆。

先用土山漆调成漆泥,用批板把笙斗打两遍底子,再上两遍生漆,生漆干后,再上一遍用猪苦胆、鸡蛋清、水银调制的明漆才行。摄影:李学立为了让笙斗起明发亮,生漆干后还要上明漆。明漆调制工艺很复杂。一次调制20 个笙斗用的漆,需要把1 两(50 克)左右的生漆倒在铜勺里,放在火炉上边加热边搅拌,沸腾后让生漆中的水分不断挥发出来,等漆中冒出的白烟慢慢变黑,漆中没有水分了,拿下来放凉就成了熟漆。再加入一个黄豆大小的水银珠(让漆皮起明)、1/8 个鸡蛋清(让漆皮发亮)、1/5 个猪苦胆(可使漆皮光滑不起皱),搅拌均匀后倒入瓷碗中,最后加入2 两生漆反复搅拌才算调成了明漆。调好后还需要先试用,如果上明漆后不平整不光亮,可能生漆加多了;如果漆干得慢了,可能熟漆用多了,得反复调试才成。明漆上一遍就行了,但要掌握好温度、湿度。夏季一天一夜就干了,春、秋季得两天两夜,冬季最慢。看干不干不能用手摸,要用嘴在笙斗上哈气,上气了(能哈上气)就基本干了,不会黏手。过去冬天为了赶活,会把上了明漆的笙斗放到红薯窖里。里面温度虽高但湿度大,容易催干(漆中的湿气没跑出来,行话叫哈了),会使本来是黑色的笙斗变成酱色,还需要返工。传统漆艺做成的笙斗黑红发亮,越使用越光,但制作起来太麻烦,会加工者越来越少,这绝活也快失传了。

把粗细均匀、色彩相似、竹节相当、内孔一致的紫竹锯成长短不一的笙苗。摄影:李学立

安装上插角、上两遍加入了红色颜料的熟桐油,给钻好的指孔镶上铜环,笙苗才算做成了。摄影:李学立笙簧最难做,调音最关键南方紫竹(过去也用云竹)黑中泛着紫红,颜色自然美观,做笙苗时把粗细均匀、色彩相似、竹节相当、内孔一致的紫竹锯成长短不一的竹截后,放在自己特制的凹形器上,在炉火上烘烤( 烘烤后光亮、不开裂、不变形) 捏直,用通条把竹节打通。根据簧音的高低,在每根笙管的中上方不同位置,开一个半厘米宽、三四厘米长的响眼。再在每根笙苗下方距底端二三厘米高的地方钻出一个指孔,并用铜环镶嵌。插角上连笙苗、中连笙簧、下连笙斗,是承上启下很重要的部件。柏木纹理直、结构细、耐腐蚀、有自然香味,是做插角的好料。先把柏木砍成指头粗、7 厘米长的圆木,放在手工旋车上旋成粗处直径1.5 厘米(长约1 厘米)、细处0.5 厘米(长约4.5 厘米)的插角,再用小钻从正中钻一个直径0.2 厘米的小孔。把粗的一端插进笙苗中,细的一端用刀铲去1/2(用于安装簧片)。然后把生桐油在火上熬成熟桐油(滴入水中成小疙瘩不漂浮,用手捏着松开后有粘连的丝线,桐油能加色、透亮),加入适当比例的生漆(4 成桐油,6 成生漆),加入红色颜料,搅拌后用它给插角上两遍漆,使之呈暗红色。笙的主要结构和发音原理说来也简单,就是每根笙苗下端有个指孔,笙苗脚下安装插角,插角上用蜡粘个簧片,插进笙斗,吹奏时根据曲音需要,想要哪个音,就按住哪根笙苗下端的指孔,人通过笙嘴吹气或吸气,策动簧舌与笙管中气流耦合振动,从笙的响眼中发出乐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所以一把笙的音色好坏,簧片是关键。

把旧上的响铜手工切割成簧片,中间再裁出一个能自由振动的簧舌,簧舌又有高、中、低音之分,用同样的气量把高、中、低音都吹响,就靠簧舌的长、短、宽、窄、厚、薄来调节。摄影:李学立在笙的所有部件中,笙簧也最难加工,簧音最难调节。加工时,把旧锣上的响铜切割成六七毫米宽、四五厘米长的簧片,打磨光滑平整后,在簧片上留出簧框,中间裁出一个像舌头一样能自由振动的簧舌。万事都有规律,簧舌像扁担,如果挑同样重的物品,扁担短了,就要薄些;扁担长了,则要厚些;簧舌窄而短,音高;簧舌宽而长,音低;簧舌厚,音大而低沉;簧舌薄,音高而声小。簧舌又有高、中、低音之分,用同样的气量,要把高、中、低音都吹响,靠簧舌的长、短、宽、窄、厚、薄来调节,簧不平衡,游簧了(不捂指孔就响),音就乱了。音乐有F、升F、G、升G、A、升A、B、C、升C、D、升D、E12 个音调,每个调又有高、中、低3 个音程,对于笙来说,每个簧片代表一个音程。过去的笙都是圆形笙,分为10 簧、17 簧、21 簧和我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制作的24 簧笙4 种。音调也比较少,10 簧笙只能吹出两个音调,17 簧笙能吹4 个音调,21 簧笙可以吹6 到8 个音调,24 簧笙能吹出全部12 个音调(目前最多的38 簧笙能吹出12 个音调高、中、低36 个音程, 还有两个高高音簧)。但圆笙吹奏时笙斗圆滑,难以拿稳,指法挪动不灵活,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戏曲节奏比较快,所以14 簧、15簧方形笙在近代应运而生,并立足中原,走向了全国(西北地区现在的笙还以圆笙为主)。

簧舌加工好后,经过四次调音才行。摄影:李学立笙簧加工好后,先含在嘴里试音,用蜡点头进行第一次调音。就是把蜡化开滴在簧舌上(绿豆大小),靠蜡头的大小、位置来调节音调,相当于在簧舌上加了重物,蜡一点上,音调就变了。再安在插角和笙管中进行二次试音、调音。然后把笙苗连着笙簧全部安在笙斗上,看音调是否变调、和谐、齐整。第三次调好音后,把笙苗取下来,用五色石(一种天然石头,可防铜锈)研磨成水,涂抹在簧舌上。组装后,再进行第四次调音。镶骨帽算是做笙的最后一步了,就是把最长的两根笙苗顶端戴上1 厘米长的骨头帽( 取自羊后腿上节的两根圆骨),骨头洁白、光滑、美观、吉祥,这也是古人传下来的风俗。然后再用一个小竹圈在上部把笙苗箍起来,这样一盘笙才算完全做成了。

制笙技术性强、工序繁多、枯燥乏味又挣不着大钱,毛师傅的儿子毛国永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已有了不错的工作,为了不使手艺失传,在毛师傅的反复劝说下,国永才回来跟着父亲学做笙。摄影:李学立内容节选


本文标题:匠人笙笙不息两百载:制笙匠毛智元
本文链接:http://qzss.top/p_206.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芦笙,苗家人的精气神

芦笙,苗家人的精气神

《诗经》: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明代钱古训《百夷传》:村甸间击大鼓...

学术讲座李光陆教授受邀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笙大师课附:授课视频

学术讲座李光陆教授受邀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笙大师课附:授课视频

2022年5月27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大师课正在进行,浙江音乐学院邀请了众多专业名家名师为民族器乐演奏人才的学员们进行授课。李光陆教授大...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

原标题: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中日韩乐器鉴赏(十一)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早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园220),相当于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唐代是中日音乐交流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唐朝贞...

中国十大古典乐器

中国十大古典乐器

原标题:中国十大古典乐器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国古典十大乐器Top ten musical instruments in China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大提琴与笙哪个好学?

笙应该算是管乐里比较好学的了吧,俗话说『千日管子百日笙』。 具体地来说,乐器演奏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音准,然后是节奏,然后是音色,优先把这三项掌握好再去考虑音乐性、情...

徐超铭:创建“笙”专业50载,“笙”声不息!

徐超铭:创建“笙”专业50载,“笙”声不息!

4月13日,对年届75的徐超铭教授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他早早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小音乐厅,看着他的徒子徒孙不知道练了多少次今晚的节目再次提出意见,然后整理厚厚的讲稿,为今晚上海音乐学院的三高高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