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笙 > 记录文学的笙音-《寻、探、涅》笙诗探演

记录文学的笙音-《寻、探、涅》笙诗探演

2年前 (2022-08-08) 热度:386 ℃
选择读文语音:

本文摘要

qzss.top

笙诗《寻、探、涅》(含引)(首创、首演)-笙夜·探梦你以为只有音符能够被演奏?其实,在...

笙诗《寻、探、涅》(含笙诗引)(首创、首演)- 笙夜·探梦


你以为只有音符能够被演奏?其实,在我国还有笙诗!


总策划、音画设计、独白(录音)、主演:徐勇
《寻、探、涅》词作者:秦园园
艺术总监:刘瑜
艺术顾问:杨万钧
笙诗朗诵录音:胡怀波
现场音控:王立川
现场视控:夏斐



诗文共赏
《寻》
碧波轻漾泛涟漪,
清风翠柳听鸟语。
落花有情无归意,
听声寻音待何期。


《探》
巡梦踏月问究竟,
吞吐颤叠达我情。
千回百转觅踪迹,
仙来之音唯凤笙。


《涅》
痴恋鸾音浸乐中,
凤舞鶴鸣引九重。
亭台楼榭触星辰,
凌驾苍穹浴重生。


秦园园
笙诗《寻、探、涅》词作者

"时至今日(20181月19日),离我们的原创作品“笙诗《寻、探、涅》”首演落幕已有15天之久了,当小伙伴把演出视频发给我的时候,那种暗暗的激动之心,依旧在心底涌动、荡漾……。首演当天,起初我只是静静地的坐在观众席上,心里平静的没有一丝涟漪,当剧场灯光熄灭以及掌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心底的激动油然而生,那种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在旋律响起之际,不可否认的是我完全“沦陷"了,第一次,我聆听到了凤鸣之声,第一次我感受到了仙来之音,更是第一次让我对“笙”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的心也从最初的平静变为亢奋,同时,还夹杂着一丝丝感动……,那一刻,我便知道,我和我的小伙伴离成功又进了一步,这种成功不是他人赋予的成功,更不是功利之心驱使的成功,而是一种对人生理想信念的坚持与追崇的成功。

喧嚣过后的静谧,繁华过后的落寞,才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时刻。当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消逝之后,走在长长地夜幕之下,突然,我内心的感动开始一点点的在我身体里蔓延,因为我知道,我们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尽管这条路会很长、很远,可是我们依旧愿意”风雨兼程,奔赴远方“。

很庆幸,我们坚持下来了,当然,也还有进步提升空间,这是我们创作的开始,也将是我们对”笙诗“艺术探索的开始。最后,引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每一位读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每一位对理想有追求的人,可以你所爱、愿你所愿,莫问前程,只为初心。"


秦园园:
音乐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林戈尔教授,“笙诗”项目联合发起人,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曾发表诗歌:《灰烬》、《看见你》;文章:《音乐文学视野下二夹弦唱词研究》等。


✎关于“笙诗”


古典笙诗: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释文》中认为:“盖武王之时,周公制礼,用为乐章,吹笙以播其曲。”故称之谓“笙诗”,亦称“六笙诗”。具体表现形式暂无从查证。


现代笙诗:

尝试性的对其表现形式进行设想和实践,其核心应为笙与诗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其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现代科技电子音乐的融合,也可以有其它艺术门类的辅助。目前涉及到基础性的具体形式如下:


伴奏式:由笙演奏者依照诗的内涵进行铺垫(成谱),对诗歌者进行衬托和辅助。


交互式:笙演奏者作为过门存在,在诗句间或诗段间进行插入,以笙音承上启下。


即兴式:笙者与诗歌者拟定共同题目,笙者即兴配合的演奏,诗者即兴配合创作。


配乐式:在现有诗句的前提下,根据其意境即兴演奏。


重 点
凤舞爱读网有话要说:

能够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笙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这一中华文化宝藏进行发掘和传承呢?这就需要大量的文字资料进行支撑,笙不像文人乐器,世代保留着传世文献,相反,这一历史更为悠久、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的“仙音”乐器却典藏可数,甚至连一首完整的古曲都无从探寻,留下的知识诸如女娲,王子晋吹笙驾鹤升仙、滥充数等传奇故事,但其实,或许它就在你的身边,又或许,新的艺术形式又将出自你手,我们非常期待更多朋友加入,为笙、为笙诗共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最后,言简意赅,凤舞爱读网将为大家建立有序的笙诗交流板块,欢迎积极投稿,适时,我们将进行整理,并以联名的方式出版世界第一本“笙诗集”,期待您的参与。

本文标题:记录文学的笙音-《寻、探、涅》笙诗探演
本文链接:http://qzss.top/p_109.html
作者授权: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由 【千竹书笙】徐勇 原创编译并授权 千竹书笙官方网站 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他人可以下载并与他人共享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发布的作品,但是该他人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千竹书笙官方网站平台网站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同时,该他人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也不能进行商业性使用。

微信扫码可打开本站小程序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凝时》37簧笙与手风琴(1997 2007)

《凝时》37簧笙与手风琴(1997 2007)

曲:Klaus Hinrich Stahmer《凝时》是一首冥想曲(注释:“时间的冻结”或“像似时间静止”),此曲对演奏者的要求:通过音乐内在的张力,感受音乐的时间长短及音乐音响的空间,从而赋予每个音...

《小河淌水》笙独奏

《小河淌水》笙独奏

改编:陈大伟 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

【非遗文化小课堂】手工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非遗文化小课堂】手工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非遗文化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孩子们的新年音乐会【笙曲串烧】

孩子们的新年音乐会【笙曲串烧】

各水平的孩子们都有,能合到一起不容易,这是人最齐的一次,但却不是演奏最好的一次,音乐会当天我有其他演出,不能陪你们了,孩子们加油!...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三)

十六管芦笙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三)

接上篇五、小花舌:是将舌尖轻微地放在上牙根,随着呼气或吸气,在气流中自然快速地从上牙根弹回口腔中间,发出“噜”的声音,然后迅速还原。连贯起来发出“噜噜噜噜噜噜”的声音,就像蝉鸣的声音。小花舌适用于乐曲...

笙-民族乐器之魂

笙-民族乐器之魂

笙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中国民族管乐器。它的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